中通旗下門店商超兔喜浮出水面,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2019年12月16日,中國快遞業2019年第600億件快件誕生。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寄遞市場,中國每年超過100億件的快遞包裹增量,催生了多樣化的“最後一公里”派送模式。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快遞發展的方針政策,對快遞末端服務提出了鼓勵合作、共享共贏、協同發展的意見和要求。《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支持快遞企業兼併重組、上市融資,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完善服務網絡,建設快遞末端服務平臺”。

在全國各地迅速生根的快遞驛站,就是快遞末端服務平臺的典型創新,它不僅為包裹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存放空間,也為更多人提供了創業就業的平臺。

中通快遞旗下的兔喜快遞超市自2017年啟動加盟,依靠先進的IT系統和穩定的服務質量,迅速在全國範圍內鋪開。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表示,末端門店可以和廣大消費者建立有溫度的、直接的聯繫,對供給端和需求端起到很好的直鏈作用。在2020年的規劃中,末端建設仍將是重點推進的項目,中通將通過商業、傳媒等生態圈產業為末端門店更好地賦能。

中通旗下門店商超兔喜浮出水面,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在兔喜快遞超市的加盟商中,除了多年的快遞從業者,還有大量快遞行業新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做過小生意的中年人、從企業離職的創業者……各行各業不同背景的人們,匯聚到高速增長的快遞行業,用雙手開創自己的事業。

這些遍佈在小區、高校附近的兔喜快遞超市,正在成為當地社區的便民基礎設施。

45歲張大姐的快遞初體驗

今年45歲的張月豔是紹興人,為了離家近一些,她和丈夫轉讓了南京的生意,到杭州找投資機會。兩個月前,在朋友的介紹下,夫妻二人第一次做起快遞生意,在錢江府小區開了一家兔喜快遞超市。

中通旗下門店商超兔喜浮出水面,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開業不到一個月,就碰上雙11,業務量一下子多了好幾倍,這可急壞了剛做快遞的張月豔。後來只好請家裡人幫忙,網點老闆也派人員支持,總算度過了雙11。經過這一次歷練,面對雙12時,張大姐已不慌不忙,遊刃有餘。

80多平的快遞超市,被分成快遞區和便利店兩部分。快遞區共有8個貨架,整齊地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每天清晨,快遞員把四五百件快遞送到這裡,張月豔和丈夫會根據快遞大小、時限對快遞進行分類整理,並給客戶發送取件短信。

在便利店區域擺放著各類飲料和零食,收銀臺還承接打印、複印、洗照片等業務,衣物乾洗和生鮮訂購的廣告海報貼在店門口。小區居民習慣了來這裡取快遞,然後順手買點零食。張大姐透露,“便利店零售的月營業額在2.5萬元左右。”

中通旗下門店商超兔喜浮出水面,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雖然開業不久,總是面帶笑容的張大姐已經跟很多住戶成為老相識,“小區裡有位老太太,經常幫上班的兒媳取快遞,但是收件人會寫‘美少女’之類的暱稱,老太太總是弄不清楚,我就叫她先拿回家去確認一下,有時拿錯了,她也會送回來。”

這家兔喜快遞超市的營業時段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有時候到了快打烊的時間,張月豔會接到客戶的電話,說自己馬上就到家,有快遞要取,詢問能不能晚些關店,她就會晚些關燈,等客戶來取快遞。

張大姐說:“開快遞超市本來就是為了方便他人,雖然累點,但是很踏實。”

跟大學生打成一片的年輕老闆

出生於1995年的金麗娜,大學時在菜鳥驛站兼職打工,畢業後就進入中通杭州的網點工作。經過兩年的積累,今年9月,她租下了杭州大學城附近一個100多平的店面,經營起自己的兔喜快遞超市。

得益於在快遞行業的經驗,金麗娜裝修門店時,就動了很多腦筋。原來帶有滑槽的玻璃門換成捲簾門,方便直接用板車運送包裹;在門口設置高拍儀區域,加快包裹出庫速度;在門店中專門裝了衛生間,避免員工走大老遠上廁所。

由於附近有六所高校,這家快遞超市的快遞件量每天都超過1200件,為了應對龐大的業務量,金麗娜從高校招募了15名兼職大學生,在課餘時間輪流到店裡幫忙。

金麗娜個子不高,穿運動裝戴棒球帽,一副在校大學生的樣子,學生們都喊她“娜姐”。“我跟他們年紀差不多,所以在這裡兼職像是玩在一起,他們不僅可以賺些錢,還能很有面子,因為他們的同學來寄快遞可以打折。”金麗娜笑著說。

中通旗下門店商超兔喜浮出水面,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平日裡,金麗娜會請優秀的兼職學生聚餐K歌,有同學生病了,她會點粥讓外賣送過去,“我大學時也兼職過,懂得他們的不容易。”

雖然是兼職,但是金麗娜的團隊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今年雙11的時候,凌晨一兩點還有快遞送來需要入庫,有學生自發來到店裡幫忙,讓她很感動。

談及未來的計劃,金麗娜說:“明年暖和的時候,計劃在店裡賣水果,這麼多學生進進出出,銷量肯定會不錯。”

90後斜槓青年的新嘗試

鬱超是杭州本地人,1990年出生,在杭州康澤苑小區經營著兩家兔喜快遞超市。作為杭州的第一批“90後”,鬱超的經歷透出了浙商的精明和年輕人的勇敢。

中通旗下門店商超兔喜浮出水面,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2012年,鬱超找到一份電商客服的工作,發現了當時的“風口”,後來自己成立了一家電商公司,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電商行業沉浮幾年,讓鬱超對快遞行業有了一定了解,他發現,快遞行業確實是朝陽行業,而中通是中國快遞的龍頭企業之一。

“其實我做兔喜快遞超市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在門店裡賣貨,希望可以藉助來取件的人流,多賣一些貨。”作為一名“斜槓”青年,鬱超還準備開一家小龍蝦餐館,“我喜歡吃小龍蝦,所以準備開個小龍蝦夜宵,趁著還年輕,多折騰。”在鬱超看來,如今時代的多元發展,讓他這樣的90後,有著更多的可能。

鬱超的快遞超市位於小區便民街,街上有少兒跆拳道館、理髮店、便利店等,構成小區便民生活圈,每天傍晚是快遞超市的取件高峰期。

開快遞超市,讓鬱超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人群,“有位年輕女孩,喜歡把收件人寫成‘權志龍的老婆’,每次來取件的時候,都會要門店的工作人員把她的名字喊大聲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