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定調2020!銀保監會重磅年度會議來了: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CFIC導讀

據銀保監會網站1月11日消息,銀保監會近日召開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這場會議既回顧了2019年工作,又研判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部署了2020年的工作任務。

全面定调2020!银保监会重磅年度会议来了:今年要干这些大事!

銀保監會系統2020年怎麼幹?

據銀保監會網站1月11日消息,銀保監會近日召開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這場會議既回顧了2019年工作,又研判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部署了2020年的工作任務。

會議認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但是風險形勢依然複雜,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需要認真應對,妥善處理。

7條舉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會議強調,要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具體而言,銀保監會提到了7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壓實各方責任,全力做好協調、配合和政策指導。

二是繼續拆解影子銀行,特別要大力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防止死灰復燃。

三是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嚴格執行授信集中度等監管規則,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四是對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要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力做好資產清理,追贓挽損,改革重組。

五是深入推進網絡借貸專項整治,加大互聯網保險規範力度。

六是繼續努力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化解隱性債務風險。

七是有效防範化解外部衝擊風險,做好銀行保險機構壓力測試,完善應對預案,穩定市場預期。

引導資金更多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對於近期頻頻出現於中央層面會議議題中的民營、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銀保監會也做出了部署,要大力做好“六穩”相關工作,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引導資金更多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1.抓緊出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要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要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20%。

2.強化對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製造業企業金融服務,突出支持先進製造業和產業集群,重點紓解有市場前景企業的流動性困難。

3.加強社會服務領域金融支持,落實支持生豬生產金融政策措施。

4.助力打贏脫貧攻堅和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實現“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貸款增速高於所在省份貸款平均增速。

5.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出一批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金融產品,進一步提高環境汙染責任強制保險覆蓋面與滲透率。

金融業改革和開放“11條”

在全面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上,會議既對銀行保險信託等行業提出了共性要求,又分別“拎”了重點。

1.引導銀行理財和信託業穩妥轉型,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在優化金融產品結構和機構體系的同時,為資本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2.以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類銀行保險機構改革。

3.健全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推進再保險市場建設,擴大巨災保險試點範圍。

4.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

5.大力改善股本結構,鼓勵主業突出、管理先進、具有優良記錄的境內外專業機構入股中資銀行和保險公司。

6.完善公司治理,將黨的領導有機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建立和完善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20國集團規則的現代企業制度。

7.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在現有五級分類基礎上,細化分類規則,提高資產分類準確性。

8.儘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

9.探索完善銀行保險機構恢復與處置機制,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確定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

10.區分系統重要性與非系統重要性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

11.完善處置程序,壓實處置責任,健全損失分擔機制,形成健康有序的金融治理體系。

實際上,銀保監會此前已對未來5年銀行業保險業的發展提出了目標,基本涵蓋了上述內容。根據銀保監會網站1月3日發佈《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託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記者:胡志挺

引導銀行理財和信託業穩妥轉型 !銀保監會再提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信息量極大!

銀保監會日前召開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圈定2020年防風險、穩經濟、促改革的重點領域。

全面定调2020!银保监会重磅年度会议来了:今年要干这些大事!

會議強調,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但是風險形勢依然複雜,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需要認真應對,妥善處理。

劃重點

引導銀行理財和信託業穩妥轉型,為資本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儘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

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繼續拆解影子銀行,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提高資產分類準確性。

大力做好“六穩”相關工作,引導資金更多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2019年全年共處置不良貸款約2萬億元,三年來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

為資本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會議強調,引導銀行理財和信託業穩妥轉型,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在優化金融產品結構和機構體系的同時,為資本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此前銀保監會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表示,在我國金融體系中,間接融資比例非常高,未來應發揮理財、保險、信託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

國家金融發展與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推動銀行理財信託轉型為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其投資會更多向直接融資發展,而不再是原來隱性的信貸產品、非標等,這個轉換對優化融資結構有很大好處,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核心目標。

在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方面,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建議,應完善政策支持。一是政府出臺多種政策激勵措施,加強宣傳引導,提升個人養老意識,鼓勵個人增加養老金積累,促進第三支柱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規模。二是儘快完善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包括擴大試點範圍,提升個人繳費額度等。三是研究制定將個人儲蓄轉化為個人儲蓄養老金的政策措施。四是制定出臺第三支柱養老金積累的投資收益免稅的相關政策。

興業研究分析師陳昊表示,此前我國已經在稅延養老保險方面試點了第三支柱的稅收政策支持,未來可能會把這個稅收政策支持拓展到理財、信託、基金各個方面,由此把居民的短期理財投資變為長期投資。

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

儘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

會議強調,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壓實各方責任,全力做好協調、配合和政策指導。

記者瞭解到,去年出險的幾家機構均得到較為妥善的處置。肖遠企表示,監管部門已經非常清楚地掌握了整體、單個機構以及隱匿的風險,瞭解風險水平有多高,並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正在顯現成效。同時,風險處置手段也非常豐富。中小銀行風險處於收斂狀態,整體風險可控。

對於高風險中小機構改革和風險化解,銀保監會提出了七大處置方式:採取不良資產處置、直接注資重組、同業收購合併、設立處置基金、設立過橋銀行、引進新投資者以及市場退出等方式。

會議提出,儘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

曾剛表示,總體來講,隨著銀行業發展理念趨於理性,加之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經歷了個別銀行風險事件衝擊後,中小銀行流動性壓力開始緩解,目前流動性分層情況已極大好轉。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對中小銀行仍要加強流動性監管,促進銀行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讓其流動性管理和業務發展匹配起來,由此保證長期穩健發展。

繼續拆解影子銀行

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會議強調,繼續拆解影子銀行,特別要大力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防止死灰復燃。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嚴格執行授信集中度等監管規則,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對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要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力做好資產清理,追贓挽損,改革重組。深入推進網絡借貸專項整治,加大互聯網保險規範力度。

曾剛表示,對於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監管沒有放鬆跡象。網絡借貸、互聯網保險納入其中,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的整治還在進行中,今年有可能進入收官階段。“今年作為防風險三年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將繼續鞏固過去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反彈,機構層面將繼續精準拆彈,分類施策。”

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

會議提出,全面加強資產和負債質量監管,在現有五級分類基礎上,細化分類規則,提高資產分類準確性。

陳昊表示,從未來看,監管機構將在銀行的資產端和負債端有更嚴格的要求,避免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出現問題,進而產生風險。此前,部分銀行由於資產質量並未做實,導致風險發生。進一步加強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防範資產端風險。

《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將促進商業銀行準確評估信用風險,真實反映資產質量。其中提出,對於新發生業務,要嚴格按照本辦法要求進行分類。對於存量資產,應在過渡期內重新分類,確保按時達標。

深化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

會議提出,以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類銀行保險機構改革。

曾剛認為,進一步推進銀行保險機構的改革,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是重點。農信體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管理模式和體系,需根據市場競爭和機構發展的需要,同時在保障中小金融機構穩健發展的前提下,提高中小機構的競爭力和經營效率,促進其長期可持續發展。

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20%

會議提出,抓緊出臺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要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要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20%。

曾剛表示,在信貸層面,成本和結構是為了穩經濟重點關注的工作,結構性地引導貸款投放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內容,使供給結構和需求更匹配仍是今年工作重點,一方面是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也是穩經濟、穩增長、穩就業。

數據顯示,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超過55%,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防風險成績單公佈

會議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2019年全年共處置不良貸款約2萬億元,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資產管理。

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三年來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

問題金融機構得到有序處置,保險領域重點風險得到緩解。

網絡借貸風險大幅下降,機構數量、借貸餘額及參與人數連續18個月下降。

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趨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逐步化解。

市場亂象存量問題持續減少,增量問題得到遏制,一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得到嚴厲查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