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產艦載機著陸成功,專家潑冷水:缺點明顯,無望的掙扎

印度國產艦載機著陸成功,專家潑冷水:缺點明顯,無望的掙扎

印度媒體將1月11日稱為是歷史性的一天,因為當地時間當天上午10:02,印度海軍輕型戰鬥機(NLCA)原型機首次降落在印度洋上的“超日王”號航母上,成為第一架降落在航母上的印度國產飛機。時隔一天之後,NLCA又從“超日王”號的飛行甲板上成功滑躍起飛,全面驗證了該機的上艦能力。

NLCA此次成功上艦被譽為印度航空史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印度海軍宣佈:“ 憑藉這一壯舉,證明了印度自行研製的艦載戰鬥機技術,將為開發和製造雙發艦載板戰鬥機鋪平道路。”

印度國產艦載機著陸成功,專家潑冷水:缺點明顯,無望的掙扎

的確,NLCA已經在去年被印度海軍無情拋棄,由於該機存在無法解決的載彈量小和航程短等缺陷,印度海軍堅決解決要求研製一種雙發中型艦載戰鬥機,於是印度航空發展局(ADA)在去年正式啟動TEDBF雙發艦載戰鬥機的研製,以“光輝”MkII的鴨式三角翼氣動佈局為基礎,研製一種最大起飛重量達23噸的中型艦載戰鬥機來滿足印度海軍挑剔的要求,並最終取代米格-29K。

但由於TEDBF在氣動佈局上的重大修改,NLCA的此次上艦在“驗證印度艦載戰鬥機技術”上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兩者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戰鬥機。

印度國產艦載機著陸成功,專家潑冷水:缺點明顯,無望的掙扎

NLCA採用的是無尾三角翼氣動佈局,這種機翼由於展弦比低,導致升力曲線斜率也很低,所以NLCA在著艦中必須以更高迎角飛行才能產生所需升力,或者必須以更高進近速度飛行才能產生相同的升力,這對艦載機來說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NLCA的解決方案是抄襲蘇-57,在內側翼根前緣安裝了可動前緣邊條(LEVCON),與之前戰鬥機的固定式前緣邊條相比,可調角度的LEVCON能在飛行中主動控制流經機翼上表面的渦流。

印度國產艦載機著陸成功,專家潑冷水:缺點明顯,無望的掙扎

換句話說,LEVCON在NLCA著艦時上偏,能在較低迎角下產生渦流,使機翼增加可觀升力。並且由於這個額外的升力是在整個機翼長度上形成的,所以產生的俯仰力矩小於傳統增升系統,機翼後緣襟副翼只需要小幅下垂就能配平LEVCON上偏產生的抬頭力矩,這也會增加額外升力。此外LEVCON在飛行中也能作為控制翼面使用,提供滾轉操縱力矩。

但TEDBF改用了完全不同的鴨式氣動佈局,由於機身的加長,該機和“光輝”MKII一樣在機身加長段安裝了全動鴨翼以彌補飛機重心的前移。與LEVCON相比,鴨翼操縱的自由度更大,並且在增升和控制方式也有非常大的區別。因此NLCA成功的上艦測試並不能為TEDBF提供太多有益經驗,尤其在電傳飛控系統的控制律的編寫上。此次NLCA的上艦註定是一次無望的掙扎,並不能改變該機的悲慘結局。作者:阿姆斯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