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監管再添“緊箍咒”

垃圾焚燒發電監管再添“緊箍咒”

本報記者 葉偉報道

2020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規定》明確了自動監測數據可用於環境執法,標誌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管理進入新階段,有效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健全環境治理體系,促使行業從“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轉變,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垃圾焚燒發電監管又多一“緊箍咒”。2020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對我國所有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使用實時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執法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旨在建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全行業環境管理水平,促進達標排放。

監管無死角

垃圾焚燒發電是當前處理垃圾的主要方式。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垃圾焚燒發電開始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目前,全國已投入運行垃圾焚燒發電廠394家、焚燒爐1000多個,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國內垃圾焚燒產能將達到60萬噸/日,年處理總量近2億噸,垃圾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

在垃圾焚燒發電高速發展的同時,環保也成為該產業不得不邁過的一道坎。《規定》將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一氧化碳等汙染物的自動監測日均值數據作為考核指標。

對此,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委會秘書長郭雲高認為,《規定》就是為行業劃定的紅線和標準。“之前總會有個別垃圾焚燒電廠‘光說不練’,希望標準向自己看齊。而《規定》統一了管理規範和相同尺度的違法認定條件,目的是為了實現行業公平競爭,確保所有垃圾焚燒電廠規範運行、達標排放。”

“自動監測具有連續在線運行的優勢,是監督企業排放行為的前沿哨兵,充分利用好自動監測數據,可以有效避免監管死角。”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稱,《規定》進一步發揮自動監測數據的監管作用,規範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管理,為促進企業自覺守法常態化提供法律保障。

與此同時,近年來,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的“鄰避效應”較為突出。“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在發展早期經歷過探索和不成熟的階段,有一些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環境責任意識薄弱,導致社會和公眾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排放行為心存疑慮,也讓大部分遵紀守法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受到不利影響。”郭雲高表示,《規定》出臺並實施,確保了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有效,及時讓公眾知曉,充分尊重公眾知情權與監督權,化“鄰避”為“鄰利”。

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喬德衛表示,實時監控自動監測數據,並通過信息平臺向公眾信息公開,讓行業監管愈加透明,是緩解“鄰避效應”的重要方式。“垃圾焚燒發電的‘鄰避效應’,影響了項目選址、落地、環評、運營等工作。”重慶三峰環境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欽平也表示,“對焚燒垃圾發電廠進行自動在線監測,可確保排放達標,變‘鄰避’為‘鄰利’。”

監測數據可作違法依據

《規定》的最大亮點,是創新性地提出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汙染物排放超標等違法行為的認定和處罰的依據。業內人士表示,《規定》通過自動監測手段,實現全天候環境監管,依法打擊超標排汙、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填補了自動監測數據直接用於行政處罰的空白。

“《規定》是行業履行環境責任的‘監考官’。”郭雲高表示,《規定》讓“天眼”對違規排放行為由‘看’升級為‘抓’,有力震懾違規排放行為。“通過自動監測手段,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違規排放行為將會被及時發現,並可據此作出處罰。”

“自動監測數據可以作為判定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可以威懾違法排汙行為。”喬德衛也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可以利用自動監控系統,及時收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環境違法行為證據,以便後期做出處罰。同時也可以實現常態化執法監管。

不僅如此,《規定》加大處罰力度,明確提出1個月內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一氧化碳等常規汙染物日均值超標天數累計5天以上的,在予以處罰的同時,還應責令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

《規定》還提出,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備排放汙染物,涉嫌構成犯罪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一些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保排放不達標,影響到行業健康發展。因此,需要提高行業門檻,加強監管。”雷欽平認為,“採用嚴格的處罰手段,可以規範行業發展。”

郭雲高也表示,嚴厲打擊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可以倒逼垃圾焚燒廠主動提高自動監測設備運行質量,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

行業優勝劣汰加速

“任何一個監管或督促類的政策出臺,對被監管督促的行業都是一個挑戰。”郭雲高坦率地說,《規定》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郭雲高還表示:“《規定》對垃圾焚燒電廠自動監測系統的要求非常嚴,每個季度只給了30個小時的運行維護時間,這近乎於理想狀態,垃圾焚燒電企業壓力很大,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環保監管制度化、飛行檢查常態化,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有非常大的挑戰。”喬德衛說,隨著環保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違法的成本越來越高,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要加大環保投入,推動核心技術創新,比如採用中間再熱、高效汽輪機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噸垃圾焚燒的發電量。同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要實行精細化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隨著環保監管趨嚴,排放標準提高,不僅會提高運營成本,也要求企業革新技術。”雷欽平也表示,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要強化核心設備創新,並應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進行在線管控,實現達標排放。

在業內看來,《決定》的實施,將會推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優勝劣汰,行業將由拼規模走向拼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