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魔咒”失靈?操盤手高倉趕搭春躁行情 基金加倉“多點開花”

春躁行情之下,機構投資者“上車”熱情高漲。

來自多家券商研報的信息顯示,目前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超90%,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也處在歷史較高位置。而在去年底私募的股票策略基金平均倉位就達到了77.01%,為去年全年最高點。

一直以來,A股有一個“88魔咒”,即當偏股型基金的基金倉位達到88%或以上時,A股將會見頂回落。此次會否應驗?

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瞭解到,對於接下來的市場風險,基金經理們看法不太一致,認為風險不大的繼續保持高倉位,認為風險較大的已開始減倉。

高倉運轉

“近期A股市場的走勢比較強勁,春季攻勢愈演愈烈,所以基金倉位較高是正常現象,這反映了機構對於後市的看法比較樂觀。”1月14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來自天風證券基金風格配置監控的週報顯示,截至2020年1月10 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 90.5%,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 87.3%。其它券商數據也顯示了類似的基金高倉位數據。國金證券1月13日公佈的量化分析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整體突破九成倉位。

事實上,從去年11月中旬以來,公募就一直維持在高倉位,當時普通股票基金倉位已在88%左右,12月末突破90%,2020年1月上旬保持九成以上倉位。不過,至少在這兩個月,“88魔咒”並未出現。

不過,在市場攻勢越發強勁的此時,基金經理們將做出什麼選擇?

“我觀察到的情況是,公募基金整體倉位確實比較高。我目前保持的是中高倉位,不過倉位一直都比較穩定,沒有頻繁地去做倉位擇時。”1月14日,一位深圳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

“其實過去好長一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基金不怎麼做擇時了,所以公募基金維持較高倉位也挺正常。”上述深圳基金經理說。

一位去年的績優基金經理也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的倉位普遍比較高。市場沒有大的風險,增量資金在進場,政策也有利好,而貿易戰對市場的影響也在大幅減弱。”

楊德龍表示,“88魔咒”主要是指基金的倉位較高後,短期加倉的空間不大,可能會影響到短期市場的走勢,但“88魔咒”不一定意味著市場就會跌。有時基金88%倉位出現之後,市場還會繼續上攻,即使出現回調,也是階段性的回調。

事實上,2020年的爆款基金特別多。比如,1月13日有三隻新基金“一日售罄”,總共募集了近170億元;1月8日,交銀施羅德內核驅動一天募集了540多億元。

“爆款基金頻頻出現,顯示投資者入場意願非常強烈。”楊德龍說。

無獨有偶,從去年底開始,私募倉位也處在較高位置。來自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31日,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平均倉位就已達到77.01%,為2019年全年最高點。

不過,百億私募則呈現另一番景象。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百億私募倉位指數為74.86%。而2019年百億私募的最高倉位是去年2月1日的83.12%。這意味著,目前百億私募的倉位較去年最高時下降了近10個點。

而私募基金經理們的做法也各不同。

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傑表示,“近期市場在好轉,明顯活躍。這個時候機構的加倉是正常的,有時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行情好了,加倉;加倉了,行情好。”

不過,李科傑採取了逆向操作:“我們在上漲時,會賣出,因此,現在倉位比3000點之下時會輕一點。”

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也表示,“我們現在產品都已經降倉位了,降到三成倉位,原來是六成倉位,降得還是比較多。從短期看,A股風險還是比較大,所以春節前不宜持倉過高。這一段時間,我們是逐步減倉,沒有再加倉。”

“錦洋基金目前倉位9成。”錦洋基金合夥人徐景輝說,“近期如果有風險因素出現的話會減倉。由於春節長假較長,不確定性較大,建議減倉過節。”

加倉多點開花

來自天風證券的數據顯示,最近兩個月,在公募基金配置中,大盤倉位下降,小盤倉位上升。

以普通股票型基金為例,2019年11月15日的小盤倉位為31.40%,隨後波浪式前進,到2020年1月10日,小盤倉位上升為37.10%;而大盤倉位則由2019年11月15日的57.10%,降至2020年1月10日的53.40%。

在配置具體的行業方向上,以中信一級行業分類作為股票行業劃分為依據,截至2020年1月10日,公募基金在醫藥、食品飲料、銀行、非銀金融、電子元器件、計算機等行業有著較高的配置權重。

記者採訪的多位基金經理表示,2020年A股是結構性行情,普遍看好科技、消費、醫療股。

“從板塊漲跌幅來看,現在還是科技方向比較火,TMT、新能源汽車等漲幅居前,總的來說還是延續了四季度的風格。” 一位權益類基金經理表示。

一位基金經理表示,短期來看,由於消費品、醫療服務行業和科技股等板塊年初以來已經表現較為充分,而安全邊際相對堅實、漲幅較小、遠期估值修復可期的方向,如銀行、地產、部分高股息的週期國企龍頭等性價比會突出一些。不過,長期來看,依然是代表未來經濟轉型方向的領域,如消費、服務業、互聯網、先進製造等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趙立松表示,“未來,我們還是要看好新能源汽車和科技類的個股。這些股票還是有絕對收益,另外,我們對白馬股密切關注,等回落到合理價位的時候會介入。”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