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維王朝皇室去哪了,還有望翻盤重建伊朗嗎?

衢州土郎中


我是淺談,我來回答!

巴列維王朝指的是伊朗父子君王禮薩汗和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執政時期,其統治伊朗期間使用的國號為伊朗帝國。

巴列維家族的禮薩汗原本是卡扎爾王朝一位官員,禮薩汗通過哥薩克旅對他的支持發動了政變奪取了伊朗的政權,併成為當時伊朗最具有權利的人物。

禮薩汗是一位極具野心的統治者,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重塑波斯帝國昔日的榮光,使伊朗成為一個工業強國。

在禮薩汗掌控伊朗的大權之後,他著手開始大規模的發展現代化工業,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伊朗的工業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時期伊朗的整個社會結構包括鐵路系統、公立學校、司法機構和醫療衛生領域等等都得到了之質的飛躍。

不僅如此禮薩汗還派出了規模龐大的知識份子到歐洲留學,其中他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也在其中。

禮薩汗一直都堅信只有擁有豐富知識儲備的領導層才能最終實現伊朗的工業現代化。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伊朗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市化開始蓬勃的在國內發展起來,並且城市中出現了專業的產業工人,

可以說禮薩汗的改革為伊朗奠定了工業基礎,即便現在依然讓伊朗受益匪淺。

禮薩汗之所以堅持工業化道路就是因為看到了土耳其的成功,他認為只有像土耳其那樣走世俗化的道路才能拯救伊朗。

但是“世俗化”對於任何一個伊斯蘭國家來說都是一種危險的嘗試,巴列維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這個道理。

當禮薩汗父子在國內實施世俗化的同時,不可避免的觸動了一群人的利益,那就是伊朗的“教士”階層。

教士階層在伊朗擁有者超高的地位,特別是在伊朗的農村地區,教士的威信要比政府更為強大。

在伊朗廣大的農村地區教士階層才是真正的掌權者,因為巴列維王朝的政策往往都在城市中實施,

但是在伊朗廣大的農村地區巴列維政府的改革成果並沒有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階層得到實惠。

在伊朗農村地區無論是人民的收入還是受教育程度都遠遠低於城市,特別是廣大農村女性的權利並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因此巴列維王朝在農村地區並沒有任何根基和追隨者,而這也是巴列維政權走向覆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979年,伊朗的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現在的伊朗雖然暗流湧動,但是總體來說政權的根基相對比較穩定,哈梅內伊依然是大權在握。

反觀巴列維王朝的遺孤早已沒有了復國之願,而且現在的伊朗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得到了質的提升。

即便是美國在面對伊朗的時候也要小心翼翼,國內的反對派對哈梅內伊又完全沒有威脅,伊朗政權仍然是固若金湯。


世界淺談


永遠不可能了,江山易主失去就失去了。就算現有伊朗伊斯蘭政權倒臺也輪不到巴列維王朝重新上臺,巴列維王朝現在在伊朗已經沒有任何印記,再就是巴列維王朝的嫡系子嗣已經不是平民了,不具備任何政治影響力。就算巴列維王朝復位,又何人繼位?

實際上,巴列維王朝也不過是二世王朝,巴列維是巴列維王朝二世也是末世君主,其父是禮薩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的執政年代,他們父子在位時候,伊朗的國號為伊朗帝國。



22歲的巴列維在1941年登基,由於當時是二戰,伊朗為了自保,讓英國,蘇聯和美軍國都入駐伊朗。避免了被德國的入侵。二戰時期著名的德黑蘭會議就是在伊朗舉行的。二戰結束以後。巴列維推行親美政策,在穆斯林實力的情況下,推行世俗化。雖然伊朗依靠石油經濟極度發達,但貧富差距巨大。在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成功,自視甚高,而且覺得有美國支持巴列維沒有想到被推翻的一天。巴列維只有被迫流亡,統治伊朗53年之久的巴列維王朝就此覆亡。



而逃亡海外的巴列維首先就被美國拋棄,拒絕巴列維在美國政治避難。飽受癌症折磨的巴列維奔奔波於多國,尋求政治避難,1980年7月27日在埃及開羅病逝。時年不過六十一歲。巴列維與王后法拉赫娃王后一共有四個孩子,但四個子女現在都很普通。


在2001年,巴列維她的小女兒萊拉·巴列維公主因失眠症,在英國倫敦服安眠藥自殺,在2011年次子阿里·禮薩·巴列維又開槍自殺。巴列維長子禮薩·巴列維,生於1960年,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巴列維與法拉赫的長子。1978年曾赴美國接受教育,獲得南加州大學政治學學位。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定居美國。次女法拉納茲·巴列維,生於1963,現在美國定居。

時至今日,巴列維王朝的末代王室成員仍然健在,在國外過著流亡生活,但昔日繁華早已煙消雲散,這個朝代的功過只能留給後世去評價。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末代皇帝,流亡到埃及,病逝。


禮薩·巴列維,末代皇太子,長子,先後流亡於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定居於美國。1986年結婚,生了三個女兒,目前在美國馬里蘭州波托馬克。


沙赫娜茲·巴列維,末代公主,定居於瑞士


萊伊拉·巴列維,末代公主,定居美國,1992年畢業於布朗大學,未婚,當過華倫天奴的模特,死於藥物過量


阿里巴列維,第二順位繼承人,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畢業,哥倫比亞碩士畢業,哈佛大學博士生,死於自殺。


目前巴列維王室有一個網站

用英文和博思文寫著:國家理想,國家意志,國家利益。


巴列維王朝不可能復興。


巴列維王朝作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王朝,頗有點大清的作風,伊朗伊斯蘭革命時期,霍梅尼不過是一個教士,要錢沒錢,要槍沒槍,怎麼掀的起來所謂的革命?


禮薩汗比較喜歡土耳其開國元首凱末爾,想在伊朗也掀起如同凱末爾一樣的革命,一邊要求伊朗能夠現代化,一邊保持君主政治,而現代化和君主政治顯然格格不入,現代化每進一步,君主制就要退一步。


戰後,巴列維國王依靠美國的支持力量繼續統治國家,自持地位牢固,違憲干涉首相,全面軍管,外加上貪汙腐敗,皇室醜聞不斷,導致巴列維漸漸失去了伊朗什葉派教士以及底層人民的支持。


50年代,摩薩臺博士開始搞石油國有化運動,當時的伊朗石油其實就是被英國人把控,並且試圖推翻巴列維,巴列維出走,由於觸犯到英國人的利益,在軍情六處的要求下,CIA策動政變,推翻摩薩臺,摩薩臺被軟禁了三年,最後去世,巴列維回國,此時回國的巴列維已經人心喪盡。


在給予美國大量的石油以及政治利益後,美國向巴列維王朝提供了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6.81億的經濟援助,到1960年,由於經濟危機,被迫向IMF求助,求助IMF的結果是經濟更加蕭條,罷工示威不斷。

1963年,巴列維親自發動了白色革命,開始了土地改革,國有化,工人分紅,婦女享有選舉權,以及掃盲。


到1973年,巴列維王朝已經到達鼎盛時期,而就是這個時期埋下了隱患。

實際上巴列維王朝的基礎是非常薄弱的,對外依靠的就是石油,由於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對於西方進行石油禁運,導致石油價格漲翻了天,巴列維王朝獲得了鉅額財富,但是就是這種財富埋葬了巴列維。


到1975年,西方經濟危機,石油需求大幅度下降,巴列維王朝財政赤字一下破錶,通貨膨脹以及失業問題大增,整個國家開始動盪,最終大幅度的遊行示威斷送了巴列維王朝。


巴列維王朝一方面民主無力,搞君主立憲制搞到一半又不甘心,三番四次的干涉國家運行,軍隊,薩瓦克(秘密警察),官僚機構和復興黨是他統治伊朗的工具,另外一方面,獨裁無謀,實際上巴列維的根基是很淺薄的,巴列維的世俗化限於富裕階層,力量僅限於德黑蘭,整個伊朗的宗教氣氛依然很濃厚。


巴列維畢竟本質上就是哥薩克推出來的軍閥,在伊朗根基很淺。巴列維當年所謂的改革,只是非常淺層次,非常表面化的運動,而巴列維王室的窮奢極欲是誰都比不了的,一個波斯帝國2500年週年慶,請了法國100多個廚師,開了幾萬瓶酒,花了3億美元,這可是1971年的3億美元,而當時的伊朗人平均壽命僅為50歲,八分之一嬰兒夭折,三分之二人口文盲。


土地改革以後,農村一塌糊塗,失地農民不計其數,湧入城市當工人,而一旦經濟下滑,工人失業,巴列維這種既沒有根基,奢侈無度,又依附於西方的執政者被推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建秋的世界


伊朗這些年,很不好過,內憂外患,搖搖欲墜。2017年底,民眾抗議。2018年中,特朗普對伊朗石油禁運。2019年初,美國對伊朗石油完全禁運,並且對鋼鐵礦業也禁運。當前,美國在阿曼灣部署林肯航母戰鬥群,在伊朗周邊部署B-52轟戰機以及多架隱形戰鬥機。儘管特朗普在對伊朗動武上,百般受挫,但伊朗並沒有解除威脅。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伊朗還真的扛不住。

那麼,未來巴列維王朝皇室還有復辟的可能性嗎?福垊認為,巴列維王朝皇室復辟的可能性大概有三成。

  • 第一、巴列維王朝王族在美國——復辟有帶頭人。

巴列維王朝國王默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因為西化(世俗化)改革,而國破家亡,到處流浪。其實巴列維國王很想做明治,就學習日本的明治維新。希望通過白色革命,打擊教權、強化集權、跟世界接軌。成為世界第九富國,前八依次是美國、蘇聯、西德、日本、法國、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和英國,國王大刀闊斧準備向民富國強的世界第五邁進。在一個根深蒂固的教權國,宗教被邊緣化後,不甘心失敗的霍梅尼立即反撲——反資反封,取得了民眾的支持。白色改革把國王搞的國破家亡,流亡他鄉——美國。在美國他也不得志,不得不寄人籬下,跑摩納哥,出埃及。最終,在鬱悶中去世。

默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有三位后妃。首任(1939年-1945年,離婚)王后是埃及公主菲絲亞(1921年-2013年7月2日),育有一女,沙赫娜茲公主。

二任王后(1951年3月14日-1958年,離婚)是伊朗駐德大使的千金索拉雅(1932年-2001年),無子女。

三任(1959年10月21日結婚)王后法蠟育有兩男兩女。他們是王太子禮薩、法拉納茲公主、阿里王子、萊拉公主。其中阿里王子、萊拉公主在美國抑鬱自殺。能不抑鬱嗎?從前高高在上,現在漂泊他鄉。

王太子禮薩(1960年10月31日——)及其家族和支持者一直在為復辟奔波發聲。他們尊稱他為禮薩二世沙阿,沙阿就是國王(皇帝)之意。雖然是勢單力孤,一旦伊朗有重大變局,收拾殘局的必然是王太子。

  • 第二、政教合一的倒退與反抗——復辟有民意基礎。

2018年01月03日 21:23 環球人物雜誌 從2017年12月28日開始……短短几天內,遊行示威蔓延到包括首都德黑蘭在內的20多個城市。數百人被捕,超過20人死亡。最初抗議物價過高,變成呼籲“魯哈尼下臺”、“處死獨夫”、“無恥哈梅內伊滾出伊朗”。

霍梅尼上臺後,廢除了國王的一切改革,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讓伊朗一下子回到中世紀。民眾在巴列維王朝的自由,被通通取消,女性自由著裝變成了黑袍頭巾。伊朗的民眾,不少還是非常向往巴列維國王的時代。雖然他們認為國王改革太激進太粗暴,而且自己受益較少,但比現在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好太多了。對政教合一不滿的民眾,時不時的抗議,他們甚至渴望王太子復辟巴列維王朝。

  • 第三、伊朗今天的困局及風險——復辟有突破。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特朗普(2019年5月)19日在推特上嚴厲警告伊朗:“如果伊朗想要攻擊美國,這將意味著伊朗的正式終結。(它將)永遠不會再威脅美國了!”

特朗普針對伊朗向世界發出的“禁油令”、“禁鐵令”,儘管伊朗搞摩特出口原油,但仍不能阻止物價上漲。當伊朗經濟危機,物質匱乏時,星星點點的反對派就會壯大。更何況美國,已經完成了對伊朗的圍堵,特朗普這個大嘴巴萬一不按常理出牌來個大動作。那伊朗就要動盪了,特朗普再推出王太子,那伊朗的局勢就未可知也了。


福垊還想說的是哈梅內伊,曾遭遇過兩次行刺。第一次是在1981年,他的右臂被炸傷。第二次,是在2011年11月12日,革命衛隊發動政變支持總統內賈德。

阿拉伯衛星電視臺13日的報道稱,……11月12日哈梅內伊參觀……德黑蘭……軍火庫……發生了爆炸……17人死亡。哈梅內伊次子穆傑塔巴也被逮捕。穆傑塔巴是伊朗總統內賈德的堅定支持者,他曾被傳實際上控制了伊朗革命衛隊,被很多人認為是哈梅內伊的接班人。
  • 第四、伊朗周邊的態度——復辟有朋友。
一旦美國推出王太子回國,王太子也必然跟周邊親美的國家聯合起來。利用美國的支持,和伊朗國內民眾的不滿,裡應外合,謀求復辟。復辟成功有先例,比如西班牙、柬埔寨。

福垊


巴列維王朝是伊朗禮薩汗和他兒子建立的一個持續了50多年的王朝。1925年的時候,禮薩汗在英國的支持下,通過政變登上王朝。然而在1979的時候,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把他的兒子趕下了寶座,可謂是始於政變結束於政變。



王朝滅亡之後,皇室後人都去了哪裡?

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後,末代君王穆罕默德·禮薩被迫帶領妻兒出逃,在埃及、約旦、美國、巴拿馬等地他都暫住過一段時間。

漂泊的生活以及內心的抑鬱和悔恨,導致體內癌細胞擴散加快。在政權被推翻的第二年,因癌症去世。

穆罕默德·禮薩有過三次婚姻,生有三女兩男。大女兒沙赫納茲是其首任妻子所生,一直遠離政治和媒體。

曾因不滿意穆罕默德·禮薩臨終前的財產分配,向法院提出訴訟。在取得豐厚的遺產後,她就徹底淡出公眾和媒體的視野,低調地定居於瑞士。

除了長女沙赫納茲,其餘的孩子均為他和第三任妻子法赫拉所生。其中長子禮薩·巴列維二世現定居於美國,在父親去世後,在政壇上一直很活躍,現為伊朗反對派主要領導人之一。

並且創建了一個巴列維王室官方網站,通過這個網站向普通群眾表達他對國內各種事情的看法,以及他的思想。

次女法拉納茲·巴列維至今未婚,憑藉父親的遺產成為美國多家上市公司股東,但也一直未涉足過政壇。

不過穆罕默德·禮薩的次子阿里·禮薩·巴列維和幼女萊伊拉·巴列維兩人都因無法承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心理壓力很大,患有嚴重抑鬱症,先後選擇自殺。

第三任王后法赫拉則不得不依靠變賣首飾拮据度日,最後甚至到了依靠傳記作品《永恆的愛:我和巴列維的歲月》獲得的稿費來勉強解決經濟上的窘境。

她自己也直言希望能將親人的骨灰安葬在伊朗,希望自己葉落歸根。

那麼他們還有望翻盤重建伊朗嗎?

霍梅尼在推翻巴列維王朝皇室後,以鐵腕手段實行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極權統治。教士的權利幾乎沒有限制,而霍梅尼本人則可以隨意任免國家總統。

國家政策的執行,也由他完全的決定。不僅如此,他還頒發了多項對人性、國家經濟、教育等多方面限制的政令。甚至建立了與我國明朝東廠性質相似的機構。

他的所作所為使得伊朗國內反對情緒迅速擴大,再加上禮薩·巴列維二世政壇上的活躍,使得很多普通民眾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


他們認為雖然當時國王的政策過於激進,並沒讓民眾獲益多少,但比現在的伊朗好了很多。這也是禮薩·巴列維二世堅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伊朗和美國關係十分緊張,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越來越嚴厲。而特朗普本人又常常不按常理出牌,這進一步加深了伊朗國內時局的動盪和民眾的恐慌。

但也有很多人對巴列維王朝的復辟並不看好。首先這個王朝在40年前就已經成為歷史了。

40年的時間,足夠讓對這個王朝有記憶的人衰老、死亡(伊朗人均壽命不到70歲),而接觸過新思想的新一代很難對巴列維王朝復辟產生極大的興趣。

其次,禮薩·巴列維二世影響力並不足夠大。到目前為止,他還無法通過具體的行動來實踐他的思想。流於書面的文字,很難讓群眾完全信服。

當今時代已經和當年大有不同,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而且現如今伊朗國內人民普遍的訴求是生產生活的世俗化、現代化,政治民主化。
不過,復辟成功的案例也有,而且當今伊朗局勢依然不明顯,因此筆者也不能給出定論。


史之策


當然是逃亡國外了。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整個社會環境還是比較開放的,不像今天人們必須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義來生活,比如女性必須要穿籠罩全身的黑袍,男女不能自由見面玩耍哪怕是在電視臺相個親,男方嘉賓和女方嘉賓都不在同一個攝影棚,所以看起來伊朗在世俗方面沒什麼進步,在某種程度上說反而是一種退步,所以有的人對巴列維王朝還是有一些懷念的。

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就是以霍梅尼為首的宗教人士對巴列維全面倒向西方不滿,其實巴列維王朝本身也想效仿日本的明治維新,建立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宗教人士發動了反對巴列維的運動,很快保衛王室的保安隊對被游擊隊以及反對派打敗,當時全國各地都在反對巴列維王朝,這讓權力高度集中的王室措手不及,他們無法應對轟轟烈烈的反封建運動,這種情況之下只能倉皇出逃,由於和美國關係不錯,所以巴列維王室的人員都逃到了美國。



伊朗的宗教人士在革命成功以後開始全盤否認西方文化,所有有關西方國家的東西,特別是美國的東西很快在伊朗完全消失,以前還可以看到穿著短裙的女孩兒在伊朗街頭玩耍,但政教合一的伊朗是不允許有這種情況出現的,而且伊朗這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並沒有給伊朗帶來太多的利益,國民生產水平還不及巴列維王朝時期。

根據資料來看,在伊斯蘭革命成功前十年伊朗年,也就是1968至1978年的10年裡,伊朗經濟年增長率是16% - 17%,這種增長速度哪怕是在現代很多國家都做不到,當時的伊朗非常富裕,1978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在2250美元,這完全是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在推翻他時,這些都完全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貪汙,腐敗,君權集中等。

▲巴列維王后,伊朗玫瑰法拉赫

其實巴列維國王還非常有雄心壯志,在面對伊朗經濟增長神速的情況下,他定下了經濟增長為25%的目標,同時還立志在20年內成為世界第五大工業國,而且還重新分配土地,讓更多的農民得到實惠,但是這樣雄心勃勃的改革卻遭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對,在鎮壓反對的過程中發生了衝突,霍梅尼開始利用這個大做文章,表示巴列維王朝在鎮壓反對人權時進行了大屠殺,結果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反彈。

巴列維王朝覆滅之後,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先後到埃及,墨西哥,美國等國家治療身體,後來定居埃及,後來國王因癌症去世,他的兒子禮薩巴列維和家人在美國定居。



其實他們一直想要回到伊朗重新掌控國家,但是伊朗政府卻時刻關注著這個曾經統治伊朗的皇室家族。巴列維的第三任王后法拉赫在安頓好子女之後,就回到了曾經和巴列維國王相遇的地方巴黎,但是她每年仍然會去美國看望孩子,由於經濟拮据,不得不開始變賣珠寶,或者向朋友借錢度日,後來她開始撰寫和巴列維的愛情故事,並獲得了一筆報酬,但法拉赫的子女卻相繼身亡。

巴列維第一任埃及妻子給他生的女兒在瑞士定居,第二任妻子沒有生育能力被迫離婚,第三任妻子法拉赫給他生了,長子和次女在美國定居,次子和幼女自殺。2001年,年僅31歲的萊拉公主服用過量鎮靜劑自殺身亡,這是巴列維的小女兒。2011年,萊拉公主的哥哥阿里由於常年流亡天涯,在失去妹妹和父親後,患了嚴重的抑鬱症,1月4日,在美國飲彈身亡,享年44歲。


巴列維的王室成員大多已經適應了西方國家的生活,而且又沒有勢力支持,最重要的是伊朗國內的民眾對伊朗政府相對比較滿意,雖然整體富裕程度比不上巴列維王朝時期,但是伊朗這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並非一無是處,伊朗現在有60%以上的女性都接受了教育,貧富差距也沒有巴列維王朝時那麼嚴重,雖然那時候伊朗有錢,但是絕大部分財富掌握在上流人士手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有50%的人住在貧民區,所以現在許多伊朗人對現在的伊朗政府還是比較支持的,也就是說把巴列維王朝在伊朗是沒有什麼基礎的,加上伊朗政府的關注,想要重回伊朗是不可能的。


風雲一點通


說起伊朗,我想大家一定對近期的美伊衝突非常瞭解。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宗教領袖霍梅尼上臺以來,就一直處於美國的制裁陰影之下。搞得伊朗國內,民不聊生,危機四伏。

其實,之前的美伊關係並不是這樣。被霍梅尼推翻前的巴列維王朝時代,美伊關係如同一對戀人般親密。伊朗國內,也有過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國家經濟繁榮,社會開放平等。

(霍梅尼舊照)

那麼,放著這種好日子不過,伊朗人民是如何被霍梅尼這位大神帶領,推翻巴列維王朝,建立政教合一政權的呢?被迫下臺的巴列維,最終結局如何呢?

自1941年繼承王位後,禮薩·巴列維國王就開始探索伊朗改革之路。從1963年開始,巴列維王朝開展了名為“白色革命”的社會變革運動。這次運動,使伊朗的整體面貌得以明顯的改觀,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1963~1976年,伊朗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工農業水平發展迅猛。伊朗的人均產值,從1962年的200美元,到1976年時,已經達到2000美元。擁有大量財富之後,伊朗開始大量購買武器,建立了海灣地區最強大的軍隊。那時候的伊朗,在國王巴列維眼裡,是僅次於美蘇德日的世界第五大國。

小有成就之後,掌握全國大多數財富的巴列維王室,開始大手大腳花錢享受。用黃金修浴室,用寶石鑲馬車,耗資10億美元修建陵墓,王室成員身穿最華麗的服飾,出行必坐世界頂級的轎車,奢侈享受達到了極致。

受王室奢華之風的影響,伊朗富人們爭相攀比效仿。整個伊朗上層社會,洋溢在奢華富足的歌舞昇平之中。

但是,在表面的繁榮之下,底層的伊朗民眾,卻依然生活在貧困之中,這讓底層伊朗民眾非常不滿。

(禮薩·巴列維國王)

同時,被巴列維王朝引以為傲的土地改革,因為把大土地所有者和清真寺超過限量的土地收回,再重新分配。這一改革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傳統利益,招致以霍梅尼為首的宗教人士強烈抵制。

在分配過程中,真正無地的農民階層,又不在分配之列。這樣一來,土地仍然被地主和富農佔有。

在城市中,巴列維王朝大力推崇資本家的集約化經營,對作為小商小販及小型加工作坊的市民經濟進行打壓,將他們視為落後生產力的代表。

這時的伊朗,普通社會階層詬病於王室的奢侈享樂,貧困工農痛恨於資產階級的壓迫,安享富貴的巴列維王朝,其實早已暗流湧動。

面對來自教士、城市小商業主、破產農民等階層的反對聲音,巴列維王朝並沒有出面化解矛盾,而是利用“軍、警、憲、特”相結合的獨裁統治,施以政治迫害。一直鼓動教眾推翻巴列維政權的霍梅尼被迫流亡法國。

1978年1月9日,在什葉派聖城庫姆的教眾抗議活動中,巴列維警察部隊製造了70人死亡、400多人受傷的“庫姆慘案”。抗議活動的始作俑者霍梅尼,一邊對外聲稱“我對政治權力沒有興趣”,一邊繼續通過傳單和口號煽動教徒製造大規模騷亂。

“庫姆慘案”發生40天后,伊朗12個城市爆發了反對巴列維國王的示威。再隔40天后,又有大批城市爆發騷亂。這種每隔40天的悼念示威活動,讓參與者越來越多,宗教情緒越來越強烈,最終爆發了伊斯蘭革命。

(伊斯蘭革命)

面對皇宮外山呼海嘯要求國王下臺的呼聲,美國大使沙利文建議巴列維離開伊朗。巴列維心有不甘地問:“我能去哪兒呢?”沙利文告訴他,卡特總統允許他前往美國暫住。

在即將啟程美國之際,埃及總統薩達特邀請巴列維夫婦,在去美國的途中順道到埃及阿斯旺。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國王夫婦登上連廁所都用黃金鑲嵌的專機,在德黑蘭上空盤旋了數圈,飛往埃及。失去美國支持的巴列維國王開始了他流亡生活。

2月1日,在數百萬教眾簇擁下,霍梅尼回到德黑蘭,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巴列維一行在埃及住了5天后,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表達了對他的邀請,於是巴列維又轉程去了摩洛哥,直到67天后,他才決定前往美國。

可是,此時的美國,為了保持與霍梅尼新政權的關係,撤銷了對巴列維的邀請。這下巴列維國王的去向,真成問題了,竟然找不到一個願意接納他的國家。憤怒的巴列維,絕望地說道:“我被美國當成一隻死耗子踢來踢去!”

1979年6月10日,巴列維進入墨西哥暫住。由於癌症病情惡化,美國政府被迫允許他前往美國醫治,巴列維進入美國紐約醫院。

伊朗對美國接受巴列維的行為十分憤怒,德黑蘭民眾衝進駐伊美國大使館,將52名美國人扣押,要求美國交出巴列維。無奈之下,巴列維只能去了唯一願意收留他的埃及。

在埃及,巴列維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埃及總統薩達特指定埃及最著名醫療小組為巴列維治療。但是,身患癌症的巴列維已病入膏肓。

1980年7月28日,巴列維在開羅病逝。曾經無限輝煌榮耀的伊朗末代國王,最終無限悲涼客死他鄉。

(參考史料:《巴列維》《伊斯蘭革命30年》)


張生全精彩歷史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伊朗的最後一位國王!

40年前,伊朗最後一位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大規模街頭抗議的壓力下逃離伊朗,他是被自己的人民詛咒的“萬王之王”。

1979年1月16日,他與第三任妻子法拉·迪巴流亡伊朗,結束了他長達37年的統治,也結束了他在伊朗2500年的君主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今天仍在統治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巴列維在18個月後死於癌症,享年60歲,身無分文,無國籍,曾被他的前盟友美國拒絕庇護。

巴列維國王開始是美國的寵兒,他專橫、傲慢、奢侈,但同時也很現代化,這使他成為中東地區反對蘇聯的哨兵。

美國總統卡特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前一年宣佈,“沙阿的偉大領導”使伊朗成為“世界上一個困難地區之一的穩定之島”。

巴列維享受著他皇室地位的所有裝飾,相信他從兩次暗殺企圖中逃脫證明了他的神聖使命。

但漸漸地,他的西式傾向和改革,以及他日益專制的行為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導致他在伊朗人中的疏遠,並激怒了保守派神職人員,他們將幫助推動革命,使他逃離。

1941年9月16日,巴列維登基接替其父親時,他才21歲。在英國和蘇聯入侵後,巴列維的父親被迫退位,當時蘇聯對他在二戰期間反對德國的中立立場感到不滿。

巴列維1919年10月26日出生,在瑞士接受教育,起初被視為他軍事強人父親的翻版。

僅僅12年後,在中情局支持的政變中,巴列維開始積聚實權,政變的對手是他的受歡迎的總理穆罕默德穆薩德,穆薩德將石油工業國有化。

萬王之王

在國內,巴列維的揮霍無度和對王室成員的揮霍招致了越來越多的批評。

1967年,他在一次盛大的加冕儀式上繼承了“萬王之王”的傳統稱號,兩年前,他就已經採用了“雅利安人之光”這個特別挑選的名字。

他所在的政黨在1971年慶祝波斯君主制2500週年這一史無前例的奢華活動,也遭到了左翼和宗教反對派的誹謗。

1978年1月,一家日報被迫發表一篇批評霍梅尼的文章,沙阿的權力開始瓦解。

它引發了被暴力鎮壓的神學學生的示威遊行,為受害者舉行的悼念活動導致了一系列抗議活動,這些抗議活動持續了一年。

由於無法理解為什麼他的人民對他的現代化努力忘恩負義,沙阿變得越來越偏執和與世隔絕。

通過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和取消許多鎮壓措施來阻止起義的最後努力來得太遲,只會助長抗議活動。

經過數月的動盪,沙阿被驅逐出境,選擇乘飛機前往埃及,再也沒有返回。


走進伊拉克


不太可能了。

伊朗這個國家,是當今世界上中東地區的石油大國,當然也充滿爭議!

伊朗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和豐富的國家,早在公元前28世紀,伊朗高原就建立了一個米底王國,這也是伊朗文明的真正發源。

如今的伊朗是一個宗教凌駕於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國家,作為伊斯蘭文明的捍衛者,伊朗始終在外界眼中是一個神秘保守的伊斯蘭國家,如今說起伊朗關鍵詞更是石油,經濟制裁,和核問題。

可是說起40年前的伊朗,卻和如今的伊斯蘭國家卻迥然不同。

40年前的伊朗,在巴列維王朝的統治下,伊朗和美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英美等國都把伊朗視為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和戰略伙伴,當時的伊朗也是最開放的中東國家之一。

伊朗的末代皇帝,是巴列維王朝最後的穆罕默德,裡薩 巴列維國王。

1919年小巴列維出生,6年後他的父親老巴列維推翻了原本的卡家王朝的統治,上校身份發動政變,佔據德黑蘭,在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了壽命短暫,建立只有50餘年的巴列維王朝。

此時的美國為了獲得史朗的伊朗的石油以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使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使得伊朗建立了空前強大的軍隊。

1941年小巴列維繼承王位,登舉行了登基儀式,此時的這位末代皇帝年僅22歲。

巴列維國王從小就被父親送到西方接受了,非常開明的西方教育,所以在治國理念上有著鮮明的開放性。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佈實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革命,給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的發展,尤其是針對伊斯蘭教進行了有效的管制。

本身這算是比較開明的,一個可以期待的現代化的世俗國家政權,起碼對於在傳統伊斯蘭教一下生存的女性們,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寬容,女性可以擁有參政權,可以不戴頭巾可以不遮掩身體。

甚至國王的妻子,當時著名的王菲埃及公主夫斯雅,在重大場合,以身作則,打扮的非常像西方影星,甚至一度成為了伊朗的代言人,在1942年9月還出現在了美國知名雜誌生活的封面上。

這時候的伊朗,對於女性來說可能是他們最為羨慕的一段時期,至少不用像現在一樣裹著黑紗,要包裹的嚴嚴實實才能出門。


可是伊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伊斯蘭民族主義非常嚴重的國家,女性的這種開放式行為遭受到了很多宗教人士的不滿,而伊朗正式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宗教主義濃厚的國家。

此外,巴列維在對外關係上也表現失利。

巴列維進行了對美國的特別優待,美國的軍事人員在伊朗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由美國處理 。


這種出賣主權的行為,遭受到了當時伊朗國內的民族主義勢力和伊斯蘭教勢力的雙重夾擊,在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 霍梅尼的大力反對下,在國內掀起了洶湧的群眾運動,導致各地示威升級不斷。

雖然這場白色革命為伊朗經濟和技術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在皇室的生活問題上,宗教問題上和對外關係,巴列維國王不得民心,在他們逮捕了當時伊朗伊斯蘭教的宗教主要領袖霍梅尼之後,而引發強烈的國家動盪。

伊斯蘭革命

最終在德黑蘭引發了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的事情,並由此展開了伊斯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而軍方的獨立和美國的撒手不管,導致政局失控,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

此後流亡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廢除君主立憲,成立伊斯蘭政府,改名為伊斯蘭共和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而流亡的當時伊朗國王巴列維,最終逃到了埃及,在埃及總統薩達特保護下生存,給他足夠的庇護權,使他能夠流亡並逝世於埃及,這位國王也被稱為伊朗末代沙阿。

他一生娶了三個妻子,分別是埃及的公主弗斯亞,還有一個是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蘇瑞亞和最後一任妻子法拉赫帝巴。

他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皇太子是禮薩二世。也叫禮薩巴列維。他被伊朗的保皇黨和支持者稱之為禮薩二世沙阿,但他並不喜歡這個稱呼,雖然他是皇太子。

是早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前一年,他就已經赴美國留學,在美軍的空軍基地裡學習過飛行,也曾經在威廉姆斯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獲得過政治學位。

1984年起他開始定居美國,只有三個女兒,目前全家都住在馬里蘭州的一個叫波特馬克的地方,有個弟弟叫做阿里,但是早在2011年就因為憂鬱症而自殺身亡。

所以曾經的伊朗皇太子,根本就沒有任何想要復國的打算,他只是想好好的做一個美國公民,而且他也沒有復國的可能,面對如今的伊朗局勢,伊朗的伊斯蘭民族主義情緒和宗教主義情緒十分洶湧,作為上一任流亡國王的太子,根本不會得到伊朗民眾的支持。

且伊朗還素來是一個男權主義十分興盛的國家,一旦這位皇太子生死,沒有兒子,女兒也不會得到伊朗保皇黨的支持,所以對伊朗來說,既不會恢復皇室,也不會更改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巴列維家族根本沒有機會,就算美國動用戰爭武器,也可能會像伊拉克一樣戰後,成立一個民選政府,而非復辟上位重建巴列維王朝!


歷史好奇怪


巴列維王朝是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前統治伊朗的政權,其創始人是伊朗卡扎爾王朝的官員禮薩汗。巴列維王朝先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等時期,一共只傳了禮薩汗、巴列維兩代君王。1979年巴列維王朝覆滅後,其王室已流亡國外多年,目前來看是很難再翻盤重建伊朗了。


在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伊朗是一個開放和進取的國家,不僅和西方關係密切,而且奉行親美政策。

當時美國為了結好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甚至不惜出口珍貴的F14雄貓戰鬥機,這是F14戰鬥機除了美軍自己以外的唯一的客戶,可見巴列維王朝與當時的美國關係確實不一般。

不過在1979年,伊朗的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政變,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從此,伊朗與美國的關係惡化,並逐步走上對立路線。政變後,失去了權利的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巴列維與家人先後流亡埃及、摩洛哥、巴哈馬群島、巴拿馬和墨西哥等國,顛沛流離,靠變賣珠寶首飾為生。

1980年,巴列維國王也在埃及病死。他的王后法拉赫則繼續帶著四個孩子到處流亡,最終來到了美國定居。如今的法拉赫(巴列維王朝玫瑰王后)早已經是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了,真正是到了垂暮之年。她也不再關心政治,只是希望丈夫的骨灰能夠回到伊朗安葬。

而巴列維國王身前還有4個子女,其長子叫做禮薩·巴列維(小巴列維),也是伊朗巴列維王朝的皇太子。自父親死後,小巴列維也和一名普通女子結了婚,生活十分平淡。如今,伊朗巴列維王朝都王室成員早已經大權旁落,隱姓埋名,看樣子是很難再東山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