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小康路上共奮進--平川區黃嶠鎮脫貧攻堅小記

踏著積雪走進平川區黃嶠鎮焦口村貧困戶秦維軍的家裡,滿院的豬飼料格外搶眼。這幾年夫妻二人靠著勤勞的雙手,艱苦創業,從一個缺資金又缺技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華麗變身為擁有專業技能的養豬專業戶。

“以前家裡三個孩子上學,老婆常年生病,靠我一個維持家裡的生活,生活確實困難。把我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就申請貸款5萬元,發展養豬,積累了一點經驗後又擴大規模,蓋了兩排圈舍,趕上今年的市場價錢好,現在出欄四五十頭,還能剩四五十頭,我已經把貸款都還清了。”秦維軍邊打掃豬圈邊說著。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幫扶幹部不僅要做好群眾的宣傳、培訓教育、幫扶等工作,還要為他們鼓勁加油,樹立致富信心。

黃嶠鎮焦口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馮治江說:“我們幫扶幹部極力向貧困戶宣傳各項優惠政策,並積極幫他們落實,比如學生的兩免一補、貸款、生病住院後期的醫療保障,還有養殖補貼等等。2017年,秦維軍達到了脫貧條件,但是後續的各項補貼,相關的優惠政策持續跟進,一直到今天。”

和秦維軍一樣,黃嶠鎮嶠山村司建林也是通過發展養殖產業,一步步脫了貧,成了全村的領頭人。

司建林說:“我以前一直在外邊打工,錢也掙不上,家也顧不上,後來聽說養豬好,就回來建了一個能繁母豬圈養豬,利用國家精準扶貧5萬塊貸款,從能繁母豬發展到育肥豬,再稍帶的養些羊,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觀。城裡也住上了精準扶貧房子,娃娃上學都方便,現在可以說是達到小康了。

黃嶠鎮神木頭村王寶軍也是村裡的貧困戶,在2016年就順利脫了貧,如今他兩個孩子都大學畢業了,大兒子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工作,妻子的病也有起色,每月上萬元的穩定收入,新房裝修即將完工,小日子過得讓村裡人羨慕不已。他告訴筆者:“從前養羊行情不成,我就改行養雞,當時是養了500只,後來擴展到2000,規模小,見效慢,一直想要擴展規模,但苦於沒有資金,2015年有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就貸了5萬元,擴展到5000只,現在平均每天能收4000多個蛋,每天純收入300元左右。”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再加上黨的好政策,才能一改往日貧困面貌。秦維軍、司健林、王寶軍這些嚐到致富甜頭先富起來的人還想著幫助其他村民發展養殖業,真正做到“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據瞭解,平川區黃嶠鎮針對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缺乏脫貧致富信心等問題,通過發展規模化養殖產業,促農增收致富。目前黃嶠鎮以土雞、土蜂、肉羊、生豬和黑毛驢為主的規模養殖業已初具規模。全鎮羊存欄量4.6萬隻,豬存欄量1.91萬隻,牛存欄量1260頭,雞存欄量0.68萬隻。2019年,共發展土雞養殖64戶,土蜂養殖30戶,肉羊養殖185戶,生豬養殖261戶,黑毛驢養殖80戶,貧困戶發展養殖的共計165戶,養殖業已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有力槓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