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說明:本文所列明各農作物的種植時間和要點以露地種植為準,大棚、溫室、無土栽培、反季節等除外,數據力求準確,但因各地氣候、土壤及其他原因不同,可能會有差異,僅供參考。

大自然在人類出現之前就運行了億萬年,孕育出世間萬物生靈,創造出堪稱奇蹟的獨特生態系統,動物、植物、微生物互相制約又互相依賴,既和諧共處又紛爭不斷,使地球充滿了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這一切似乎都是無意識、近乎本能的運轉著,直到人類的出現,世界才變得有意義起來。

在與大自然相處的過程中,人類從最初的敬畏到不斷的瞭解後征服,“民以食為天”,在這些活動之中,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人類攝取食物,進而得到生存、繁衍生息的需求。人類不斷的探尋著自然的奧秘,揭露背後的真相和規律,開始嘗試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從第一個火種映在人類的雙眼中,到第一粒種子按照人類的意願落入土中,人類向大自然宣告著做為世界主宰力量的誕生,宣告著自然之力為人類所用的新篇章。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在這種種奇蹟中,對大自然孕育出的可供食用的植物被人類挑選、改良應該算是最偉大的發明了,它以其易種易得、數量眾多而成為了供應人類主要營養物質來源的農作物,在人類進化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本文便是帶著一份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人類不斷向前信念的致敬,將一年四季中通過人類的雙手在自然之力的作用下創造出的璀璨奇蹟呈現出來,一一列出它們的播種時間表和主要的一、兩個種植要點。

因為篇幅有限,只能收錄進多數常見的農作物,也因為個人精力有限,疏漏之處恐在所難免,敬請理解及指正!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及種植要點(排名不分先後)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油菜

油菜是我國主要的油料農作物之一,常年的種植面積超過1億畝,它的種子含油量可以達到35-50%,其幼嫩的莖葉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榨油後的殘渣則是優質的餅肥。

播種時間

油菜按播種季節可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

  • 冬油菜:9月底種植,第二年5月底收穫
  • 春油菜:4月底種植,9月底收穫

其中冬油菜面積和產量均佔到全年的90%以上,主要集中於長江流域,而春油菜則集中於東北和西北,以內蒙古海拉爾地區為主,因此想看美美的油菜花可以去那裡。

實際上,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油菜花非常有名,是中國最美的十大油菜花基地之一,花期在每年的7月份,最佳賞花時間為7月下旬-8月上旬。頭頂藍天白雲、四周被如夢如幻的油菜花海所包圍,那種身心舒暢的感覺,不到現場是無法真實體會得到的。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

油菜的種植通常是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苗床及大田均應避免連作的土塊,一畝苗床育的苗可供約5-6畝大田使用。底肥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搭配複合肥和微生物菌肥。

油菜種子較小,可與草木灰混合後撒播,每畝播種量約0.4-0.5公斤。在出苗長出一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苗的原則是“去弱留強”,三片真葉時按照行株距20-25公分定苗,每畝約14000-15000株。

種植油菜要提前預防早花早薹現象,及時噴施多效唑或摘薹摘花。當油菜的種皮呈現出黑褐色時,即可收穫,收穫後需要晾曬以進行籽粒的後熟,然後曬乾、脫粒、揚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小麥

小麥不僅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糧食作物,有著廣泛的種植範圍,至今在人類的種植歷史上已超過1萬年。對於小麥,我們主要食用的是它的“種子”,但實際上它的“種子”是一種果實,叫做“穎果”,為一種閉果,也即果皮與種皮合在一起不能分離的果實,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實類型。

播種時間

小麥主要是冬小麥,佔了小麥整個播種量的80%以上,因此這裡也主要討論冬小麥(以下仍以“小麥”代替)的播種時間。小麥的播種時間與節氣有著很大的關係,有一句諺語叫做“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即表明兩者的聯繫,認為白露過早、寒露太遲,在秋分時節是最佳的小麥播種時期。

不過如今隨著全球天氣變暖,主要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也有點跟不上多變的季節了。比如秋分,原本應該進入到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開始下降,但如今在秋分時候,很多地方的溫度仍然位於高位,還比較炎熱,如果繼續按照“秋分種麥”的時令進行,小麥很容易在入冬前出現旺長的情況,不利於越冬。因此很多地區已經逐漸的推遲了小麥的播種期,認為在寒露和霜降之間是比較適宜的,如果再晚,小麥在入冬前的發育時間不夠,苗比較弱,同樣也是不利越冬的。

由此,冬小麥的播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10月上旬。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

小麥種植時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鎮壓,二是澆灌越冬水。

1、鎮壓

“鎮壓”即通過鎮壓機或其它方式對土壤進行壓實的工作,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又主要分為“播後鎮壓”和“入冬前鎮壓”兩個時段。

播後鎮壓:如今大部地區已經實行了秸稈還田,但未充分粉碎的秸稈在與土壤混合時容易產生了大量的孔隙,造成土壤鬆散,失去團粒結構,使播種後的種子無法有效的與土壤接觸,導致出現“懸種”的情況,種子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與水分,難以發芽,導致不齊苗。

因此在播種後要進行鎮壓,使疏鬆的土壤沉實,小麥種子才能與土壤有效的接觸,以提高發芽率和促進根系下扎,苗齊、苗壯,同時緊密的土壤也有利於保肥保墒,提高肥效。

入冬前鎮壓:小麥是幼苗越冬,雖然它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為了確保越冬安全,需要進行“入冬前鎮壓”,它的作用有三點:一是控旺,提高小麥幼苗的抗逆性;二是增強小麥根系與土壤的結合力,促根防倒伏;三是通過壓實土壤,保溫防凍。

2、澆灌越冬水

“越冬水”即在土壤上凍前澆的水,這樣當土壤凍住以後,水也一起結成冰層,防止土壤中的熱氣散發,也阻擋冷空氣進入,有著保溫防凍的作用,以保護幼苗越冬。同時土壤中的水層在開春後解凍,可及時為小麥所有,能有效的預防春旱。另外可以封死土壤中的蟲卵、蟲害,使小麥生長不受傷害。

澆“冬水”的時間應掌握在“晝消夜凍”時,即水在夜晚能凍成冰,到了白天又融化時,一般在立冬前後氣溫降到3-5度時進行,如過早,易使小麥幼苗旺長,過晚,土壤已凍實,水滲透不進去就起不到相應的作用了。不過“越冬水”並不是必須的,也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墒情、小麥長勢等情況綜合考慮。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玉米

玉米是除了小麥、水稻之外的第三大主糧,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在世界範圍內分佈廣泛。

玉米有著很高的營養及使用價值,不但用作主糧,也做為畜牧和養殖行業的飼料,同時也是輕工業、化工業、醫療衛生和各種食品行業中的重要原材料。

某些品種的玉米,收穫後的秸稈像甘蔗一樣有甜的汁水,是小朋友們的最愛。記得以前小時候,我們等著大人們把玉米收回家,就開心的跑到地裡將秸稈掰斷,放進嘴裡吸汁水,真是難忘的回憶。

播種時間:

玉米的播種分為春季和秋季兩個時期。

  • 春播: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8月下旬收穫
  • 秋播:6月中旬-7月中旬播種,10月下旬收穫

玉米的種子在播種前應進行泡種及給種子包衣,以提升發芽率和抗病蟲害的能力。根據土壤的性質,播種深度也不同,對於比較緊實的土壤,播種深度為4-5公分,比較疏鬆的土壤,播種深度在6-8公分為宜。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澆水

玉米體型高大、葉片既多也大,要注意在各個時期提供不同的水分供應,以保證其生長所需。

1、播種後——“矇頭水”

玉米經常是不等雨水,在收穫小麥後就進行搶種,這時氣溫較高、土壤乾旱,墒情一般不是太足,為了保證發芽率和出苗,在玉米播種後要澆一次水,由於是覆土後為種子澆水,也被稱為“矇頭水”。

2、拔節期——“拔節水”

在3葉期,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是其從自養(種子提供營養)到異樣的轉變(從土壤中吸收營養),屬於玉米的幼苗期,植株較小,對水的需求還不明顯,應適當的控水蹲苗,促進根系自主找水而下扎,以壯根系,提升後期植株的防倒伏能力。

到了9葉期,玉米開始拔節,雌雄穗分化,對水的需求也開始增大,需及時澆“拔節水”,以利於植株的生長和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數。

3、抽穗期——“抽穗水”

到了抽穗期,玉米的植株非常旺盛了,葉片肥大,蒸騰作用強烈,又是抽穗的關鍵時期,對水的需求達到最高點,因此要及時澆灌“抽穗水”,確保充足的水分供應,促進授粉和結粒,如果水分不足,會影響花粉發育,導致雌穗不出而減產。

4、灌漿期——“灌漿水”

“灌漿期”也即玉米粒增大、增重的時期,籽粒也由軟變硬,同樣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應,以促進灌漿及延長灌漿時間,提升玉米的品質和增加產量。如缺水會使葉片早衰,降低光合作用效能,形成秕粒而導致減產。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土豆

土豆在不同的地區也被稱為洋芋、馬鈴薯、薯仔、山藥蛋等,也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為小麥、水稻和玉米之後的我國第四大主糧。從食用性上來說,土豆可以說是表現完美,無論是涼拌、火鍋、燒烤、炒、燉、燜……還是做成薯條、土豆泥,亦或只簡單蒸熟,都是非常美味,令人百吃不厭。

土豆含有大量澱粉,是生產酒精、葡萄糖的主要原料,進一步加工成變性澱粉,還能用於化工、紡織、建材、汽車製造等行業,簡直就是百變超人。

播種時間:

土豆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但通常是在春天播種,氣溫適宜、雨水充沛,非常適宜土豆的生長。

最佳的播種時間是在4月中旬-5月中旬。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種薯切塊

土豆是塊莖作物,也就是土豆本身是由地下莖膨大而成的,因此又被為“變態莖”,它身上的芽眼,可通過裡面的腋芽發育出植株,體現了“莖”的特點。土豆是由其自身進行繁殖的,用作繁殖的土豆被稱為“種薯”。種薯大小不一,為了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通常先要對種薯進行切塊後再種植。

1、挑選種薯

一般並不選擇小的土豆做為種薯,雖然小土豆無需切塊,可直接種植,但小的種薯本身所含營養物質少,會導致發育緩慢、長勢弱、結薯不足,從而影響產量,因此一般選用中等個頭的土豆做為種薯,然後切塊種植,同時要求其大小勻稱、表皮光滑,沒有損傷和腐爛現象。

2、催芽壯芽

在對種薯切塊前,首先要進行催芽。將種薯排放在鋪了細沙的苗床上,再覆蓋一層細沙,然後用噴壺噴水溼潤,可再鋪一層稻草加快發芽速度。

在幼芽長到5毫米長度時,將它們從沙裡取出移到涼爽通風的地方,吹吹風、曬曬太陽,勤翻動,讓每個幼芽都能曬到太陽,通過這樣的“煉芽”來壯芽,提升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使以後的幼苗發育健壯。當幼芽長到1公分長度的時候,就可以將種薯切塊了。

3、切塊

切塊之前,應準備好2-3把快刀,並浸泡在多菌靈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中進行消毒,之後每切一個種薯均應將刀浸泡在溶液中,然後換一把刀再切,以避免病菌的交叉感染。

切的時候先沿著頂部豎切,以充分利用頂芽優勢,然後根據芽眼情況橫切成多塊,使每個薯塊帶有1-2個芽,單重35-50克為宜。

4、切後處理

種薯塊切好後不能直接種植,要先裹一層草木灰,以吸水乾燥,也有滅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同時草木灰作為優質的鉀肥,可以為種薯提供部分營養供應,使其發育良好。當薯塊經過1-3天的風乾後就可以拿去種植了。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大白菜

大白菜是廚房裡與餐桌上最常見的一種蔬菜,特別是在北方,一直都有在冬季儲存大白菜的習慣,做為整個冬季的主要食用蔬菜。它以平易近人的價格、平和的特性而受到大眾喜愛,素有“國民蔬菜”的美譽,甚至一度被尊為“百菜之首”。大白菜適應能力強、單棵重、產量高,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種植農作物,種植規模常年名列前茅。

播種時間:

得益於種植技術和方式的發展,大白菜全年都可以種植,按照播種季節主要分為春白菜、夏白菜和秋白菜。

  • 春白菜:3月下旬-4月中旬播種
  • 夏白菜:5月中旬-7月上旬播種
  • 秋白菜:8-9月或立秋後3-7天播種

其中,立秋後的幾天是種植大白菜的最佳時間段,這是因為白菜性喜涼爽、怕炎熱,最喜歡的溫度在15-22度之間。立秋後,氣溫逐漸由高轉低,正是有利於大白菜生長的涼爽天氣,到了收穫時節,溫度又比較低,能促進大白菜體內物質的積累,提升品質。因此有一句諺語叫做“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裡頭種白菜。”,說的正是立秋後的三伏天是種大白菜的好時節。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包心、捆菜

對於大白菜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包心”的好壞,這是決定它的品質與產量的關鍵環節。包心,也就是大白菜的葉片向心內包裹,使其緊實、不鬆散。大白菜如果不包心或包心不緊,品質就難以上去,也不利於儲存和運輸。

想要大白菜包心好,除了做好肥水管理、溫度控制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還有一個小技巧,即簡單又實用,那就是“捆菜”。“捆菜”是人們在種植大白菜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促進大白菜包心的措施,簡單來說,就是用繩索材料將大白菜的葉片聚攏後捆紮起來,通過這種固定的方式來促進包心的形成。

捆菜的具體操作:

1、捆菜時間:通常在大白菜收穫前15天左右,捆早了,影響生長,捆晚了,起不到效果。

2、捆菜天氣:應在晴暖天氣進行,以免大白菜葉片上有水氣,捆紮後散發不出導致心葉腐爛。

3、捆菜方式:將繩索環繞整株大白菜,從根部向上聚攏葉片,使所有的葉片都包裹在一起,然後在上部三分之一的地方捆紮好,保持適度的鬆緊,使葉片能繼續生長,促進包心的形成。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白蘿蔔

白蘿蔔清新甜美,是常用的蔬菜品種,既能做菜也可以直接生吃,入口脆爽多汁,我們主要食用的是它的肉質根部分。蘿蔔又被稱為“小人參”,民間還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俗語,可見其營養之豐富,有著優良的食用價值。

播種時間

白蘿蔔的適應性非常廣,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可分為春蘿蔔、夏蘿蔔、秋蘿蔔和冬蘿蔔。

  • 春蘿蔔:2-3月播種,4-6月收穫
  • 夏蘿蔔:5-6月播種,7-8月收穫
  • 秋蘿蔔:7-8月播種,10-11月收穫
  • 冬蘿蔔:9月播種,入冬時收穫

其中秋冬季節因天氣適宜,在生長期內晝夜溫差大、強光少,有利於蘿蔔的生長,因此秋冬蘿蔔的品質最佳、口感好。另外因我國幅員遼闊,同一個時期在不同地區的氣候也不相同,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播種期進行調整。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防止糠心

白蘿蔔可以說是“膚白貌白大長腿”,當因各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其出現“糠心”現象,則會大大降低其食用性和商品性,是白蘿蔔種植過程中需密切關注的重點。

“糠心”也稱為“空心”,即在蘿蔔的肉質根中心部位出現棉絮狀的孔洞,主要是由於在肉質根的膨大期,水分及營養物質的供應不合理或不及時,導致細胞中的糖分不足,使得細胞分離產生間隙,並且逐漸擴大,繼而出現氣泡形成空心狀態。要防止白蘿蔔出現糠心,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選對品種:早熟品種因生長快,容易糠心,應儘量選擇中晚熟品種,生長期長,幹物質積累充分,不易糠心。另外,蘿蔔過大的品種比小品種易糠心。

2、控制密度:在種植時適當進行密植,防止因株間過稀使地上部生長過快,營養分配不合理而導致糠心。株行距一般控制在普通品種:株距10-25公分、行距40-50公分之間,大型品種:株距20-30公分、行距50-60公分。

3、水分供應:在白蘿蔔生長前期宜適當控水,促進根系下扎,提高抗逆性,中後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免細胞缺水引起糠心。同時澆水時間及澆水量應均勻,避免土壤忽幹忽溼,影響肉質根的生長。

4、合理施肥:在肉質根的膨大期不能偏施氮肥,以免因地上部生長旺盛,影響物質向肉質根的輸送而引起糠心。應增施鉀肥,促進肉質根的發育,使整體生長平衡。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大蔥

大蔥有著辛辣刺鼻的氣味,喜歡的成為了它的忠誠粉絲,不喜歡的聞之即退避三舍,但它不為所動,堅持做自己。它既可以不加修飾的直接被卷在餅中,像一個默默無名跑龍套的,也能搖身一變,擠身於星級酒樓,與遼參等大咖談笑風聲;既能忍受滾燙的鐵板,甘願為了幾個煎包奉獻自己的異香,也可以為中華美食的代表,烤鴨,增滋增味,實在是一個能上能下、可左可右,有著強勁實力的偶像派。

播種時間

大蔥也是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對各方面的要求不苛刻,在播種時間上以春播和秋播為主,特別是秋播大蔥,味道濃郁、品質上佳。

  • 春播:每年開春,土壤解凍後即可播種
  • 秋播:10月上旬一10月中旬播種,如過早,氣溫高易抽薹,如過晚,入冬時苗弱易受凍。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培土

大蔥的食用部位主要是它柔嫩潔白的蔥白,所以想方設法增加它蔥白的長度是提升品質和產量的關鍵,聰明的人們在大蔥的種植過程中,總結出了“培土”這一神操作。

1、什麼是培土:

培土,也就是用土將大蔥的根莖部覆蓋住,那部分的莖照射不到陽光,就會變軟變白,成為白嫩的蔥白,同時也可以提高大蔥防倒伏的能力。

2、培土時間:大蔥通常是育苗後移栽,種在種植溝內的,首先用兩側的土將種植溝填平,等到入秋後在植株生長旺盛的時候開始進行培土,如培土過早,根莖容易因炎熱的氣溫和高溼的環境而腐爛,過晚,根莖已基本定型,再培土就沒有意義了。

3、培土流程:大蔥在生長階段一般進行3次培土,由低到高的逐漸增加培土高度,土不可掩埋到蔥心,以免爛心,每次培土後應追施有機肥或複合肥,補充養分、促進生長。

  • 第一次培土可在大蔥長到30公分左右的高度時進行,培土的高度控制在5公分以內。
  • 第二次培土可在大蔥長到40-50公分時進行,培土的高度約10公分。
  • 第三次培土在大蔥收穫前的15-20天時進行,培土高度同樣為10公分。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大蒜

大蒜雖然有著刺鼻的蒜味,但卻是每個家庭都少不了的一種調味作物,不僅能為各種菜式增香、增鮮,也以其消炎滅菌、排毒清腸、活化細胞等作用而倍受追捧。大蒜也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價格好、產量高,在種植行業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有著廣泛的種植基礎。

播種時間

大蒜生性喜歡涼爽的天氣,最怕炎熱,最佳的播種時間為9月上旬-10月上旬。

然後以幼苗越冬,到第二年春末採收蒜薹,至入夏時節開挖蒜頭。如果播種早了,氣溫高、溼度高,容易造成幼苗旺長,消耗掉大量養分物質,越冬時易受凍害;播種晚了,則幼苗沒有充足的時間在入冬前長成壯苗,難以抵禦嚴寒,越冬也困難,而且在蒜頭膨大期處於夏季高溫天氣,會影響蒜頭的質量。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

大蒜是喜肥也耐肥的一種作物,但它的根系又比較淺,吸收能力稍顯不足,因此做好追肥工作提升大蒜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分時期來看,大蒜對氮、磷、鉀三元素的需求各有側重,在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蒜薹的生長期對三種元素的需求比較均衡,到了蒜頭的膨大期則對鉀肥的需求比較強烈。

大蒜各生長節點的追肥:

1、幼苗期——“提苗肥”

在大蒜的幼苗期,身小體弱,對肥料的需求較少,應輕施“提苗肥”,可施一些稀薄的人糞尿,或每畝隨水追施尿素5-8公斤,以打好基礎,培育壯苗。

2、越冬期——“越冬肥”

大蒜幼苗通常在4-6片真葉的情況下進行越冬,那時地下莖也開始分化,為了確保其足夠的抗寒能力,也是“冬肥春用”,促進地下莖多生枝,需追施足量“越冬肥”。可畝施有機肥1500-2500公斤、複合肥10-20公斤。

3、返青期——“返青肥”

在來看春天,大蒜幼苗隨著氣溫的回升甦醒過來,應追施“返青肥”,以促使大蒜儘早返青生長,因其剛結束休眠,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追肥要適量。可畝施高氮水溶肥5公斤,或碳酸氫銨20-30公斤。

4、蒜薹生長期——“抽薹肥”

返青後,大蒜的蒜種“退母”,大蒜從自養進入到異養階段,也就是做為蒜種的蒜瓣養分被消耗一空,根系開始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來維持生長,這時在養分的供應方面就會出現一個短暫的“真空期”。

在“退母”結束後,大蒜的花芽分化、蒜薹抽出,地下鱗莖形成、蒜頭髮育,蒜薹和蒜頭同步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到達高峰,需追施充足的“抽薹肥”。可畝施尿素10公斤、硫酸鉀型複合肥30公斤,以加快蒜薹的抽薹速度。

5、蒜頭生長期——“膨大肥”

在蒜薹採收後,養分的輸送大部分轉向蒜頭,蒜頭加速膨大,此時期的追肥便被稱為“膨大肥”。需要注意的是,“膨大肥”並不是等到此時再施的,而是在蒜薹採收前,因為肥效的發揮需要一個時間,這樣在蒜薹採收前施好肥,等到蒜薹採收完畢後,肥效正好釋放,就能及時供應給蒜頭。如果施肥晚了,很容易使植株重新返青長葉,搶奪蒜頭的養分造成減產。

可畝施尿素5公斤或氮鉀複合肥5-10公斤,如果土壤肥力足——表現為葉片肥大、色深,也可以不用追肥。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番茄

番茄顏色鮮豔動人,咬一口,汁水飽滿,酸酸甜甜的味道非常獨特,是非常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番茄即能生食也能炒菜、做湯以及加工成各種調味品和小食,很多人學炒菜時炒的第一個菜就是番茄炒蛋,番茄醬則是許多菜品中離不開的一種調味品。

播種時間

番茄喜歡略溫暖的天氣,白天適溫區間為25-28度,夜間適溫區間為16-18度,溫度過低會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發育,溫度過高,生長髮育也會受到影響。番茄的苗齡比較長,因此多采用育苗定植的方式進行種植,一般露地以春番茄和秋番茄為主:

  • 春播番茄:2月-3月播種,5月定植
  • 秋播番茄:7月-8月播種,9月定植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防止裂果

番茄的果皮薄、肉質嫩,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精心維護,防止裂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選定品種

番茄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果皮的厚薄對於抗裂性能的強弱至關重要,應根據情況儘量選擇果皮較厚的品種進行種植,可以有效的預防果實裂果的情況發生。

2、正確澆水

不恰當的澆水方式是番茄裂果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幼苗期需要控水蹲苗,果實膨大期又澆水過多,或遇乾旱後急著大水補水,都會因果實吸水突然增多,造成果實表面和內部的膨大不均勻而裂果。因此澆水不能大水漫灌,應按照“小水勤澆”的原則進行,避免土壤忽幹忽溼,使番茄吸水均勻、循序漸進,才能穩定的生長。

3、合理施肥

在番茄果實的膨大期不能偏施氮肥,應加強鉀肥的施用,以免因鉀元素缺乏而影響對鈣元素的吸收,從而降低果皮的韌性,導致裂果,也可通過葉面肥的方式補充鈣、硼等微量元素。

4、防止強光

番茄的果實在受到陽光直射時,表皮會失去水分而收縮,但內部還在膨脹,就會因內外力量失衡造成裂果。可合理密植,並通過保留果穗上面的葉片來防止陽光的直射。

5、科學點花

“點花”,即使用生長素類藥劑點在雌花的花蒂或花梗上,幫助坐果和促使膨大,但如果藥劑的濃度沒有掌握好,反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果實易形成畸形果或裂果。因此在“點花”時不能盲目加大濃度,也不能反覆塗抹,同時不要一次沾液太多,避免藥劑滴落,使枝葉受到傷害。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韭菜

韭菜又被稱為懶人菜、扁菜、起陽草等,是非常有營養價值的一種蔬菜,也能做出非常多接地氣的美味,比如韭菜炒雞蛋、韭菜煎餅、韭菜盒子等,雖然普通卻很受大家的喜愛。也因其一次種植後可收割多年,非常受到種植戶的青睞。

播種時間

韭菜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屬於不怎麼操心的一種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但因夏天氣候炎熱、冬季又太冷,會影響韭菜的成活率和品質,因此通常進行春播和秋播,以春播為主,主要是育苗後移栽。

  • 春播:3月-4月,或在地溫穩定在5-10度時即可以播種了
  • 秋播:9月,或在立秋前後進行播種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養根、培土

韭菜是“懶人菜”,一次種植後常年都可以收割,而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養根”,這是確保韭菜品質並能多次收割的重要舉措,如果韭菜的根養的好,收割時間甚至能超過十年,可以說非常給力。

1、養根

養根的重點在於一個“養”字,簡單來說是在種植後的第一年不收割韭菜,加強肥水的管理,使根系生長良好,進行“穩根壯苗”,到了第二年再行收割。

入秋以後追一次大肥,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公斤或豆餅肥300-500公斤,然後澆透水。接下來每間隔5-7天澆水一次,連續澆2-3次,到了10月份開始停肥停水,使養分的輸送向著根部進行,促進良好發育。

2、培土

韭菜有一種獨特的“跳根”現象,所謂“跳根”,是因為韭菜是盤狀莖,會不斷的在上面萌發出新的側芽,生成新的株體和根系,即一級分櫱、二級分櫱、三級分櫱……,這是韭菜自身的一種更新復壯。但是新的分櫱位置是在上一級的葉腋處,這樣新根系的位置也就不斷的進行提高,最終露出地面,也就是發生“跳根”。

培土的作用:

  • “跳根”後,新根系離開了土壤的保護,將會逐漸萎縮、壞死,因此要隨著“跳根”同步進行培土工作,使根系能正常健康的生長。
  • 分櫱增多使植株越來越茂盛,培土可以固定韭菜的植株,提高它的防倒伏能力。
  • 隨著培土的增加,田間形成壟的結構,增加了土壤的透氣性,也便於澆水施肥。

培土的方式和時間:

培土即使用韭菜周圍的土將韭菜的根莖覆蓋住,通常是在每次收割後進行一次培土,並同時施肥,以利韭菜下一茬的生長,培土的高度以能埋住新根為準。

另外,韭菜多次“跳根”後,前面生長的老根開始逐漸老化或受損,還要進行“剔根”,就是在根系側面挖溝,使根系露出,然後剔掉老根和壞根、受損根,再將土回填覆蓋,通過這種新老交替,使韭菜的根系始終保持在健康狀態,有利於延長收割時間。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辣椒

辣椒原產墨西哥,在明朝後期傳入我國,以價格低廉、容易下飯的優點受到了大家的喜愛,並逐漸佔據了廚房中和餐桌上的重要位置。做為一種調味類蔬菜,它不僅能當好調味品,也能做配菜和主菜,憑藉火辣辣的力量成為整個菜品的味型指標,它也總是和活力、激情等詞彙聯繫在一起,給人澎湃的熱力。

播種時間

辣椒全年都可以種植,一般以春播和秋播為主:

  • 春播——1月下旬-2月上旬播種, 5月-7月收穫
  • 秋播——8月上旬播種, 10月-12月收穫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增產

辣椒株大、果實小,如何有效提升產量是重點關注的方面,在長期的辣椒種植過程中,人們也積累了一些提質增產的寶貴經驗。

1、打頂

“打頂”一般是在植株長到20公分高度時進行,也稱為去頂或摘心,是指摘去每個枝的頂端,以萌發側枝,在側枝長到足夠長度時,再次摘去側枝的頂端,通過控制植株的長勢,使養分更集中的輸送給花和果實,提升坐果率和增加果重。

2、摘葉整枝

“摘葉整枝”是指清除植株下部乾枯、老化、病損的枝葉,與“打頂”的作用相同,都是為了調控養分的供應來提高產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清理植株上部的新鮮、健壯枝葉,以免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能,反而產生不利的影響。

3、分批採收

辣椒的成熟是分批完成的,應及時採收,不能全部成熟後再一起進行,這樣會因為掛果過多而消耗過量養分,不利於後面批次的果實成熟,也會縮短掛果期,造成減產。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香菜

香菜的學名叫做芫荽,也稱為胡荽、香荽等,是有著特殊氣味的一種蔬菜,對其也分為兩派陣營,喜歡的愛不釋手,不喜歡的避之不及。我最初也是受不了香菜的那個味道,但後來發生了改變,慢慢的從接受到喜愛,特別是吃火鍋的時候,更是少不了兩大把香菜,那種脆爽異香的味道讓人垂涎,這也許就是事物的兩面性,辯證法的哲學問題吧?

播種時間

香菜喜歡冷涼的天氣,不耐熱,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5-20度,能耐0度低溫,如果溫度超過30度則會生長受限,一般以春秋兩季種植,播種後40-60天即可收穫。

  • 春播:3月-4月播種,氣溫開始升高,但並不炎熱,非常適合香菜的生長
  • 秋播:9月-10月播種,天氣逐漸變得涼爽,是香菜喜歡的季節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種子處理

香菜的種子很有個性,別的種子基本上是顆顆分明,但香菜種子總要和另一個小夥伴住在同一個房子裡,而且那個房子還比較硬,如果直接拿去播種,一個是發芽率不高,另一個方面會形成一穴兩株的情況,整個的種植密度變大,會對香菜的發育和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此在播種前要對香菜的種子進行處理,也就是“搓”種,將種殼搓掉,使裡面的兩顆種子分開,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裝袋按壓

把香菜的種子裝進棉布袋中,平攤在地面上,用平坦的硬物如木塊、磚頭、小鏟子等對袋子進行按壓,使種子的外殼破裂,然後把種子倒在篩子上,篩去外殼即可。

2、直接手搓

如果對自己的手掌有信心,也可以抓一把種子後上手直接搓,用手搓的好處是可以看清楚種殼有沒有完全被搓開,避免有漏網之魚,不好的地方就是搓多了手痛。

3、用拖鞋踩

也可以將香菜種子倒在篩子裡,穿著拖鞋用一隻腳輕輕的邊踩邊碾壓,種殼裂開後就可以直接篩,也非常方便。

將種子的殼去掉以後,還應對種子進行浸種,也就是放入清水裡浸泡一整天,使其充分的吸收水分,以提高發芽率。泡好的種子撈出後再用稀釋後的多菌靈溶液浸泡10-20分鐘,可以初步的殺滅有害病菌,提升種子的抗病蟲能力,然後再用清水洗淨就可以拿去播種了。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生薑

生薑在有的地區也被稱為大姜,有著辣中帶香的獨特氣味,是我國主要的調味類作物之一。生薑不僅可以食用,還具有祛寒溼、暖脾胃等功效,在感冒的時候,我們常聽朋友說要多喝熱水,有的還會說一句煮點薑湯喝喝吧,也正是基於此。生薑的市場價格也比較高,算是一種經濟作物,加之畝產高,因此一直排在種植業中前幾名的位置,在有些產區,甚至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

播種時間

生薑受不了冰冷的天氣,而且它的生長週期較長,根據品種的不同通常在150-210天左右,有的晚熟品種甚至超過300天,根據生長週期推算,在開春氣溫回升後就可以種植了。整個生長期經歷發芽、幼苗、發棵、根莖膨大以及根莖休眠等幾個時期,收穫則是在根莖休眠前開始進行。

最佳播種時間:3月-4月。在北方比較寒冷的地區,時間可略推遲,在溫度達到15度以上時再進行種植。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做好育種工作

生薑是塊莖作物,也是採用它的根莖來進行繁殖的,腋芽可以不斷分生出次生根莖,密集成塊,而它的發芽期和苗期分別長達40-50天和60-70天,這個時期的養分供應基本都依賴於種姜,因此做好生薑的育種工作至關重要,育種包括了選種、分種、曬種、催芽等幾個步驟。

1、選種

首先嫩姜是不能做為種姜的,應挑選已經完全成熟的姜塊,體內的物質積累才充分完整,可以為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然後選擇姜塊質地厚重、粗壯、分叉少、表皮光亮、無損傷和病蟲害的做為種姜。

2、分塊

把種姜帶芽掰成大小合適的小塊,也可以用刀切,但要注意對刀消好毒,然後在姜塊的傷口處裹一層草木灰,以加速乾燥、滅菌消毒和促進傷口癒合。

3、曬種

將姜塊排列攤放在竹篩上,放在陽光照射得到的地方進行晾曬2-3天,以曬死有害病菌和寄生蟲,也能夠打破種姜的休眠狀態,促進發芽。

4、催芽

對姜塊進行催芽應在溫暖的室內,在平整乾燥的地面鋪上稻草,再將姜塊排放上去,然後再覆蓋一層稻草,讓室溫保持在25-30度,經過約20-25天后姜塊即萌發出幼芽,繼續生長到1公分時即可以種植了。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花菜

花菜也被稱為菜花、花椰菜或椰菜花,因其營養豐富、口感脆嫩,有著較高的食療價值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像是如今流行的大盆花菜、乾鍋花菜等不僅在普通餐廳大受歡迎,也經常出入高檔餐廳,是點擊率頗高的一道菜式。

花菜單棵大而重,產量高,加之比較耐儲存,因此也很受種植戶的青睞,種植率比較高。

播種時間

花菜一般是採用苗床育苗,再移栽定植的種植方式,生長週期根據早、晚熟品種的不同約為40-90天不等。

  • 早熟品種:7月播種
  • 中晚熟品種:2-5月播種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做好施肥工作

花菜棵大球重,做好各個時期的施肥工作,為其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是確保產量的重中之重。肥料包括基肥、追肥以及葉面肥等。

1、基肥

花菜過了苗期以後,長時間處於旺盛的生長過程中,本身也是喜肥又耐肥的一種作物,因此基肥要充足、全面,以提供長效而持續的養分供應。

每畝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3500公斤為主,搭配草木灰5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硼肥1公斤作為基肥。與土壤混合均勻後翻入土層中。

2、 追肥

追肥主要是各種化肥,它的特點是養分含量高、肥效快、及時,是花菜在各階段保持良好生長態勢的有效保障,追肥主要在花菜的幼苗期、蓮座期以及結球期進行。

幼苗期:在花菜移栽定值後約一星期,緩苗活棵後就可以追肥了,不過因為還處於環境的適應過程中,基肥充足,加之幼苗體型小,所以適量追肥即可,可施稀薄的糞水或少量的速效氮肥。

蓮座期:蓮座期即花菜的第七片真葉展開時期,到了這時候,花菜的生長明顯加速,葉片變得大而厚,對肥料的需求開始提升。可畝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5公斤,促進植株加速生長。

結球期:結球也即花球發育、膨大,整個過程約20-25天,這是確保花菜產量的重要時期,也是對肥料需要最旺盛的時期,肥料需求量可佔整個生長期的70%,施肥可分2-3次進行:

  • 花球直徑3公分時第一次追肥:畝施硫酸鉀5公斤、硫酸銨10-25公斤
  • 追肥後7-10天到達結球中期,進行第二次追肥:畝施尿素10公斤、硫酸銨20公斤
  • 第三次追肥需根據不同的品種來定,對於早熟品種可不追肥,晚熟品種應再追肥一次:畝施尿素10公斤、硫酸銨20公斤

3、葉面肥

花菜的生長還需要依賴一些微量元素,以提升結球品質,微量元素肥一般採用葉面肥的形式進行補充,是在花球的膨大期進行。以0.2%硼砂溶液、0.05%鉬酸銨溶液進行葉面噴施,間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菠菜

菠菜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色澤清新翠綠、口感柔嫩,一直是很有人氣的蔬菜品種,無論清炒、做湯,還是拿來涮火鍋,做一碗家常風味的菠菜面,都是深受歡迎。菠菜按照種子的形態來劃分,可分為有刺與無刺兩類,按葉型則分為尖葉與圓葉兩大類。

播種時間

菠菜為直根系,只有一條主根和小的側根及根鬚,一年四季都能種植,其適應能力強、生長週期短,一般採用直播的方式進行種植。

  • 春菠菜——3月播種,4月-5月收穫。菠菜耐寒,種子在4度的氣溫下就能發芽,所以在春天氣溫升至4度以上就能播種了。
  • 夏菠菜——4月-7月播種,6月-9月收穫。夏天氣候炎熱,應選擇耐熱性強的品種並做好遮陽降溫措施。
  • 秋菠菜——8月-9月播種,9月-10月收穫。菠菜喜涼,秋菠菜生長期間是涼爽的秋天,是菠菜中品質最好的一季。
  • 越冬菠菜——10月上旬-11月上旬。春節前後收穫。菠菜耐寒,因此在冬天也能種植,但對於某些比較寒冷的地區也需要做好保溫抗寒工作。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選擇適宜的生長環境

菠菜的生長期很短,因此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有時比施肥澆水的工作還重要,是取得優質高產的基礎,它的生長環境包括土壤、溫度、溼度、光照等幾個方面。

1、土壤環境

菠菜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十分苛刻,但因為它的生長迅速,播種到收穫只用30-50天,一般採用高密度種植,因此也要求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並且疏鬆透氣,以中性至微鹼性的砂質土或壤土為宜,

2、溫度環境

菠菜喜歡偏涼爽的天氣,也能耐低溫,耐寒能力突出,幼苗長出4-6片葉就能在零下10度的地區露地越冬。但它不耐高溫,氣溫在25度以上時,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發育不充分,致使葉片薄、細小,味道發澀,因此菠菜特別是夏菠菜的生長期間應注意防暑降溫、加強通風。

3、溼度環境

菠菜的葉片多且大,葉面的蒸騰作用強烈,耐溼不耐旱,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土壤溼度在70%-80%之間菠菜的生長能達到最佳狀態,葉片肥厚、產量高。如果土壤乾旱,溼度不夠,菠菜的生長就會放緩,葉片也容易老化。

4、光照環境

日照強度對菠菜的生長影響不大,主要對日照長度較為敏感,在高溫長日照環境下,菠菜抽薹、開花迅速,低溫短日照環境下,抽薹、開花緩慢,因此菠菜最適合在秋天種植,品質最佳、產量高。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茄子

茄子是一種很普通的蔬菜,卻可以做出非常多的美味食物,魚香茄子煲、豆角炒茄子軟糯香濃,用來下飯都能多吃兩碗,炸茄盒酥香脆嫩,製作簡單而美味,如果你喜歡吃燒烤,那更少不了其中的抗鼎之作——烤茄子,可以說是以一已之力維護了蔬菜在燒烤界中的地位,好吃得連皮都不願意放過。茄子的產量不錯,儲存的時間也長,在種植業中也很受歡迎,有著普遍的種植基礎。

播種時間

茄子的生長對溫度比較敏感,採用苗床育苗的方式種植,一般分為春秋兩季。

  • 春播:上一年12月播種育苗,第二年2月定植, 4月採收
  • 秋播:5月播種育苗,6月定植,8-9月採收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防止不著色

茄子的適應性強,管護相對容易,在種植過程中主要注意防止不上色的情況,茄子通常是紫色的,這是因為它體內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花青素在起作用,植物體內細胞液不同的酸鹼度就決定了花青素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而造成茄子不著色或著色不良的原因是由土壤、種植密度、溫度環境、光照環境等幾個方面引起的,需要進行相應的應對。

1、土壤

影響茄子著色的土壤原因主要表現在土壤的酸鹼度上,茄子適宜在偏酸性的封中生長,如果土壤酸性太強或為鹼性,茄子的果實不僅難著色,也會影響到整體的生長。因此在種植前應先檢測好土壤的酸鹼度,對於不合適的土壤要進行調控,比如可用鹼性肥料草木灰、鈣鎂磷肥等來中和過強的酸性,或用酸性肥料來中和鹼性土壤,使其能滿足茄子的生長需要。

2、種植密度

如果種植蜜度過大,會造成養分供應不足,使茄子無法正常發育,影響後期的著色,同時過大的種植密度也會使莖葉互相遮擋,茄子難以充分的受到陽光照射,導致著色困難,或出現著色不均勻的現象。因此在注意控制合理的種植密度,根據早晚熟品種的不同,一般早熟品種的株距保持在35-40公分、行距60-65公分為宜,晚熟品種則株距在40-45公分、行距在65-70公分為宜。

3、溫度環境

茄子對溫度變化敏感,氣溫在24度左右時是顏色形成的最佳溫度,如果白天氣溫超過30度、夜間氣溫低於12度,就會影響茄子的顏色轉化與形成,造成著色困難。因此需密切留意溫度的變化,特別是在果實生長期間的溫度情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控溫,使日間溫度不超過27度,晚間溫度不低於10度。降溫可通過澆水、打葉的方式加強田間的通風和水氣蒸發來實現,升溫則可以通過鋪設稻草或秸稈來實現。

4、光照環境

茄子喜光,光照在顏色的形成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光照充分則著色優良,如果光照不足,就會影響色素的轉換,使茄子難以著色,比如有的茄子在某些部分顏色淺、發白,就是那裡沒有受到光照的原因。因此在通過各種措施加強光照,比如降低種植密度,增加田間透光,或摘除部分老葉、殘葉等,減少葉片對光線的遮擋。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南瓜

南瓜原產地在墨西哥到中美洲,至明代傳入我國,是非常有益於健康的一種果類蔬菜,也是蔬果中的重量級選手,有著堅硬的外皮,但內在卻是芳香柔軟,用它做的南瓜餅、南瓜羹、南瓜蒸排骨等都十分美味,有著不少的粉絲。

播種時間

南瓜的生長週期約4-6個月,分為春秋兩季種植。

  • 春播:1月-3月
  • 秋播:7月-8月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人工授粉

南瓜單果重、產量高,要使其生長良好,除了適宜的土壤氣候環境和細緻的管護工作外,有一項工作也非常關鍵——授粉。南瓜的花雌雄同株,如果當地環境少風,又缺少蜜蜂,南瓜很容易因授粉不良造成難掛果或掛果少,嚴重影響產量,這種情況下就要進行人工授粉。

1、雌雄花的分辨:

南瓜的花朵背面都有一個花托,雄花只有花托,雌花的花托下則有一個很小的瓜,也就是南瓜的最初形態。另外從花蕊來分辨,雄花有細小帶花粉的花蕊,雌花的花蕊是粗壯的圓柱體。

2、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有兩種方式:一是用棉籤或小的毛筆刷,在雄花的花蕊上輕輕粘上花粉,再點在雌花的柱頭上。二是將雄花直接摘下來,扯去花瓣,拿著雄花與與雌花臉貼臉的輕碰,即完成授粉。在授粉成功後的兩、三天,花朵萎縮,雄花掉落,雌花背面的小瓜則開始了成長之路。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黃瓜

黃瓜也稱之為青瓜,通常有兩大品種,一種短而粗,表皮光滑,顏色發黃,一種細而長,表皮有刺狀突起,顏色青綠。黃瓜即可熟制亦能生食,特別在炎熱的夏天,來一碟涼拌黃瓜,那脆嫩清新的滋味實在讓人喜愛。

播種時間

黃瓜的生長經歷幼苗、初花和結果等幾個階段,生長週期約90-120天,分為早春和夏秋兩個種植時期。

  • 早春季:1-3月播種,育苗移栽或覆蓋薄膜直播
  • 夏秋季:6-8月播種,通常採用幹種直播或浸種直播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搭架

黃瓜有爬藤和灌木兩大類,以爬藤類最為普遍,藤蔓細長、枝葉繁多,如果不加以引導,會佔據大量的地面空間,果實也會在地上受到汙染,容易發生病蟲害或腐爛,因此需要搭立支架,幫助生長 。

搭架的優勢在於高效的利用空間,提升黃瓜掛果、增加產量,也使田間有著良好的通風采光,對於提升黃瓜的品質也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在架子上生長的黃瓜由於是垂吊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上會長得比較長和直,品相好,也方便採收。

支架可搭設為網格狀,然後牽上輔助繩,能更好的讓黃瓜的藤蔓爬行並固定,降低風吹影響。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紅薯

紅薯是一種有益健康的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各種維生素,烤制、做粥、生食都行。烤熟的紅薯香濃軟糯,表現有糖液滲出,非常甜美。紅薯也是童年的快樂回憶,小時候的冬天,家裡都是用火盆烤火取暖,幾個小夥伴經常會在火盆的灰下面埋上幾個紅薯,一邊烤火一邊期待著,等紅薯的烤好、香味冒出,便迫不急待的用火鉗將它們夾出來,捧在手裡,一邊燙得左手倒右手,一邊忍著燙去剝烤得硬硬的紅薯殼,當那黑乎乎的殼被剝去,露出紅豔豔的發著香濃熱氣的果肉,便會迎來大家的一陣歡呼。

紅薯的產量高,易儲存,也是排名靠前的一種種植作物,有著廣闊的種植範圍。

播種時間

紅薯一般採用育苗,扦插種植,從扦插時間上劃分,可分為春種紅薯和夏種紅薯。

  • 春種紅薯: 4月中旬—5月中旬扦插,生長期約為160-200天,9月上旬—11月中旬收穫
  • 夏種紅薯: 6月中旬—6月下旬扦插,生長期約為110-120天,10月上旬—10月下旬收穫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控蔓

紅薯是藤蔓類作物,它的蔓條接觸地面會萌生出側根,甚至長出小紅薯塊,從而消耗掉大量養分,影響主塊根的發育和膨大,因此要適時進行控蔓工作,包括提蔓、打頂等措施。

1、提蔓

提蔓就是將紅薯的蔓條提離地面,扯斷萌生出的側根,再將蔓條放回原位,可有效的控制莖葉旺長,使養分集中供應給塊根,避免無謂的消耗。提蔓的時候動作要輕,扯斷側根即可,不可提得過高,更不能翻蔓,以免損傷莖葉或使莖葉糾纏,影響光合作用。提蔓一般在塊根的生長和膨大期進行1-2次。

2、打頂

打頂也稱為摘心或去頂,即是在主莖長到一定長度後,將它的頂端摘除,以促使新的分枝生成,然後在新分枝長到一定長度後,再次為新分枝打頂,可以控制莖葉的旺長,有利塊根膨大。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大豆

大豆又通稱為黃豆,在我國已有五千餘年的栽培歷史,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大豆的種子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可以生產出各種豆製品,主要為豆腐、豆漿等,是我們獲取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它還能榨取出豆油及釀造醬油,有著優異的經濟價值。

播種時間

大豆的播種是依照氣候進行的,主要分為春播和秋播。

  • 春播:2月-3月播種,主要在南方溫暖地區
  • 秋播:7月-8月播種,主要在北方寒冷地區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種植要點:防止空莢或結莢不飽滿

大豆的種子生長在豆莢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出現豆莢不飽滿或空莢的情況,這是造成減產的重要原因,需要從以下向個方面進行控制:

1、合理密植、避免旺長

根據不同的品種和成熟期要合理密植,避免因種植密度過大,植株之間分搶養分,造成旺長,養分被大量消耗,到了開花結莢期卻無法正常發育,造成空莢或結莢不飽滿的情況。一般來說,株型大的種植密度小、株型小的種植密度要大;春播的生長期短,種植密度可加大,夏播的生長期長,種植密度應小一些。

2、適時澆水、防止乾旱

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特別是在花期,對水的需求旺盛,如果缺水乾旱,容易造成落花或開花卻不結莢的現象,即使勉強結莢,也會因為缺水影響發育,形成空莢。因此對大豆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其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的需求量佔整個生長週期需水量的比例也不盡相同:

  • 出苗前:需水量約5%,以促進齊苗、壯苗
  • 幼苗-分枝期:需水量約13%,此時期澆水不可過多,應強化控水蹲苗,使根系下扎,提升植株的抗逆性以及防倒伏能力。
  • 分枝-開花期:需水量約17%,這個時間的重點是大豆花芽開始分化,對水的需求開始增加,應適時提升澆水量,促進開花。
  • 開花-結莢鼓粒期:需水量約45%,豆莢開始鼓粒,是影響大豆產量的關鍵階段,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促進順利結莢、豆粒飽滿。
  • 鼓粒-成熟期:需水量約20%,大豆產量的衝刺階段,要適時灌水,提升大豆品質和產量。

3、適時追肥、保證養分

大豆喜肥也耐肥,做好追肥工作是保證大豆優良生長的重點。在幼苗期應早追肥,以促根壯苗,開花結莢期要充足供肥,減少落花落莢的情況,鼓粒期可結合葉面肥的噴施,使豆粒飽滿、減少脫落。

另外,追肥時不能偏施氮肥,以免抑制了根瘤菌的固氮效用,引起生長失衡,應加強磷、鉀肥的搭配,做到平衡施肥。

4、防止病蟲危害

大豆在生長期間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如病害“霜黴病、黑腐病、根腐病和蟲害:食心蟲、卷葉螟、豆莢螟、豆天蛾等,使植株受損、生長受限,無法結莢或結莢不飽滿。因此應通過前期預防和後期防治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治理,如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提高大豆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在面對病蟲侵襲時,及時噴灑藥劑進行防治。


20種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種植要點——收藏備用



【總結】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有賴於優良的環境、合理的澆水施肥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只有我們全面掌握好作物的生長特點,制定全面、合理的種植方案,並將各項工作具體化、細節化,認真實施,就能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創造成良好的經濟與社會價值,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的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