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問答:經濟增速目標宜如何設定?

新華網北京1月17日電(何凡 李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對於在我國經濟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之間應如何把握好平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近日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量與質二者的統一,實際上就是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的結合,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控的結合,短期增長和中長期經濟發展之間的結合,要把這幾個方面協調起來,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相輔相成、不可替代、不可割裂。

他認為,量的增長,從其特點來說,帶有總量、需求管理、短期增長調控的性質。在這方面最主要的目標,是通過上述政策協同發力,在總量上的幾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之間建立起協調、有效、內在、有機的聯繫,形成穩定合理的架構。

“圍繞一系列指標的協調要求,實際上也就內生、自動鎖定了相應的宏觀政策目標。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及相應傳導機制的調整,以及就業政策、區域政策等方面調整,就影響到總需求,令總需求的變化增長處於可控、穩定的狀態中,使得經濟既不過冷,也不過熱,整體波動情況處在在合理範圍之內。”劉偉說。

而質的提升,是針對深層次、結構性、中長期問題,實際上是將一系列短期調控過程累積起來,以“釘釘子精神”形成連續發力,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下去。

他表示,不同於需求管理影響的是市場消費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更多的是生產者,即通過制度改革從微觀層面影響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從中觀層面影響產業,提高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從宏觀層面影響國民經濟供給體系,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暢通國民經濟的整體循環水平。由此可見,克服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需要宏觀政策合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需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

宏观问答:经济增速目标宜如何设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