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精彩的瞬間,也是精神交流的時刻


1994年,我前往埃塞俄比亞拉利貝拉,去參觀那裡的整體巖洞教堂。12世紀,拉利貝拉的國王在創立“新耶路撒冷”時,建成了這些教堂。這裡貴為世界遺產地,同時也是一處生活場所,充滿了靈性和奉獻精神,讓我深有感觸。一路上都有虔誠的信徒在朝聖,他們身披白衣,赤腳走路或是騎著驢子。我在山坡上駐足休息,看到一個小男孩攙扶著失明的祖母,緩緩走過橫跨深谷的木橋。攝影:DAVID GUTTENFELDER

在香港仔海港,漁民會把佛教中觀世音菩薩的雕像放在旁邊的鹽巖上,祈求菩薩保佑他們平安歸來。每次到香港,我都會震驚於當地人務實的態度,他們會把精神世界與日常生活結合在了一起;相比之下,中國大陸“迷信”的民俗又開始捲土重來。攝影:MARK LEONG

在阿扎爾區的山體滑坡中,他們失去了原來的家園,一家人正待在仍在施工的酒店裡。私人投資者打算拆除這座建築,改作一個新的酒店,這是他們撤離前最後一小時的場景。原來的居民被趕出街道,只能得到微薄的補償。攝影:RENA EFFENDI


仰光大金寺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寺。在黎明前,看著陽光照亮大金寺的的尖頂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四下裡一片寂靜,只有鳥鳴和鐘聲打破掃帚掃過石頭的節奏。虔誠的信徒在赤腳進香之前,會把大理石平臺打掃乾淨,以獲得功德。攝影:MICHAEL YAMASHITA

2003年夏天,我前往位於臺中的老家時,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個帶著面具的男孩,他站在吊橋上,對著我三歲的侄女做了一個看似無害的惡作劇,然而小侄女害怕極了,立即跑到媽媽身邊尋求保護。對於孩子來說,母親就是守護神。攝影:CHIEN-CHI CHANG

穿著斗篷的女孩們準備參加耶穌受難日宗教遊行隊伍。照片攝於比利時萊西恩,2013年3月29日。攝影:TOMAS VAN HOUTRY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