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寫字不在多,而在於對,寫字不在法,而在於理。”對嗎?

俏漁妹海鮮


寫字不能貪多求快,循序漸進,方法正確了,自會事半功倍。

以練鋼筆行書為例試作分析:

學生們學拼音時,先是把26個拼音字母讀音發準,平舌音,翹舌音發準,然後就是單韻母、複韻母、鼻韻母,整體認讀學會。只要學生們學會了這些拼音組合在一起的拼讀法,既使從未學過的音節,他們都會讀了。

學鋼筆行書也同理,先單獨學筆畫,偏傍部首,獨體字,瞭解合體結構的方法、規律,當一本字帖練了一段時間,也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所以說,學習鋼筆書法,在於精練,巧練,講究方法。練常用的字,而不在於多。

硬筆行書練習可選擇硬筆書法家顧仲安的字帖。

顧仲安先生任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曾連續四次榮獲全國硬筆書法大賽最高獎,曾幾十次擔任各類全國大賽評委。

顧仲安先生曾學二王、宋四家、智永、陸柬之、趙孟頫書法,擅長鋼筆書法,尤精楷、行。清雅穩重,瀟瀟灑灑,有毛筆書法的風采神韻,文人書卷氣濃。

(下圖是顧仲安先生所書的鋼筆行書作品,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我曾多次談及書法學習的成效就取決於一個“累積效應”,這個“累積效應”既有理論的積學,也是“方法優化”的過程,更是書寫實踐技法技能技巧的深化與鞏固。正確的方法當然是重要的,但書寫的實踐才是是客觀的載體與途徑,“眼高手低”的現象之所以非常普遍,不是說不懂方法路徑不對,大多是技法技能的能力水平跟不上。不少書法理論評論家,道理一套一套的,方法一套一套的,就是不能拿起筆來去寫好字,根本原因也就在這。


個人認為,書法的“理”是比較後學與高端的,初學者或者普通書法愛好者,根本沒必要去思考“理”的問題。法是規律性的東西,而理是規律的再抽象化。真正可以把握這個理,需要十分厚實的書法學養,理論的,實踐的,或者審美的,否則,你根本看不穿也悟不透,徒費時日不說,反而可能會把自已搞亂。

當今書壇的“現代書法”就是一個典型,不少人其實就是在玩“技法”,在非常“執著”的探尋所謂的“理”,因此很多書法現象一時如雨後春筍,而實質上真正的傳統技法技能並不過關,故而引來噓聲一片。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學習書法,寫字不在多,而在於對,寫字不在於法,而在於理,寫字不在於多,而在於對,是說書寫的方法要對,只是多寫不行,要用對的方法去寫,寫字不在於法,而在於理,這就是要達到一定的境界了,書法書法,就是有法度的書寫,上升到一定的理性的時候,就要有一定的境界,否則這句話你永遠理解不了






博愛書屋


這種書法教學方法比較包容,容易給學生較大的學習思維空間。

我們在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要麼死扣“法度”,泥古不化,這就勢必會產生有法沒有理的書法,缺乏創新的基礎和動力。要麼,就是以苦練代替科學的書法學習,功夫有了,但是未必精神就有了。


所以,學習書法貴在有法,而“理”就尤為重要了。

只有苦練,才會有數量積累,只有苦練,才能通過長期的體驗,逐漸學習到書法的精華,苦練當然是不錯的,畢竟書法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事情。

那麼,法度要不要?當然要!沒有法度,我們還學習什麼書法?

所以,今天千里馬就從如何看待苦練和如何看待法度與“法理”兩個方面,談談學習書法的道理。

苦練要建立在正確的筆法認知的基礎上,離開了這個基礎,一萬個苦練也等於零

什麼是正確的筆法認知呢?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很初級的問題,其實是學習書法的根基問題,也是學習書法基礎的基礎問題,所以,一定不能含含糊糊的。


我們從歷史上看,學習書法我們大體上走過了古典書法學習體系和現代書法學習體系兩個學習體系。

其中,古典書法學習體系主要以執筆為核心,現代書法學習主要以筆法為核心。

從古典書法學習的執筆來說,就有多種執筆方法。例如什麼“三指法”、“五指法”、“龍睛法”、“鳳眼法”、“迴腕法”、“撮管法”等等,其實都差不多,但是古人就是相信,只有自己的執筆法是寫好字的根本。

但是,這些不同的執筆方法被現代書法教育家認為,基本上都對,也都沒有那樣重要。

所以,現代書法學習,就把執筆放在次要地位上了。


字寫不好是執筆問題還是用筆問題?,現代的書法教育家的回答是:主要是用筆問題。只要用筆正確,怎麼執筆都可以寫好字,因為用筆是結果。

因為我們的書法主要是學習古人的字帖,字帖的筆法這個結果是死的,你怎麼執筆也無法繞開用筆,如果用筆正確,那麼,就可以寫對字帖上的筆法,圖個用筆不對,無論你怎麼寫,也不會出現那個筆法效果的。要寫對字帖,筆法用筆正確,才能實現臨對字帖。

考察古代書法家的作品,每一個書法家的執筆都不一樣,但是,我們今天學習書法的執筆絕大多數都是“五指執筆法”,用這樣的執筆方法,寫什麼字體都可以,這就證明,執筆是活的,筆法是死的。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用任何一種執筆方法,都可以寫字,但是,寫字不能任意寫字。


  • 吳熙載臨摹的《乙瑛碑》

如果我們評價這兩個書法學習體系,那麼現代書法學習以筆法為核心是最接近書法正確原理的方法。

法度有法更有理,理是法度的最高境界

既然我們從古典學習書法的方法和現代的書法學習方法的比較來看,執筆沒有用筆重要,現代的書法學習方法更有道理,那麼,用筆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說,用筆就是按照寫字的順序邏輯,把書法的筆法寫出來。

我們都知道,寫字有個順序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後兩邊等等。但是,書法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書法的法度就在一筆一畫之中,所以,每一個筆畫都有“法”。永字八法就是筆畫有法的概括,古人永字八法的這個概括確實非常好。


  • 何紹基臨摹的《張遷碑》

但是,我們現代書法學習的方法,比古典方法更加精準更好了。我們今天基本上一直認為,筆法就是由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組成的。

其中起筆、行筆、收筆是基礎的基礎。因此,我們學習書法,只要把起筆、行筆、收筆的方法要領掌握到手,這就是把書法的基礎學好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要起筆、行筆、收筆是對的,這就說明我們把書法的要領學懂了。如果我們書法的起筆、行筆、收筆不對,就算你是死守法度,那也是不對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是,既要學會傳統,也要學會創新。

如果死守一家一帖的死法,我們就不會去創新了。


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學會對的,更要學到書法的道理。書法的道理就是起筆、行筆、收筆。如果你在的書法是有道理的,那麼起筆、行筆、收筆就都是對的。

當然,合乎字帖的法度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們想創新,就必須要學會筆法的創新道理,這就是書法的“理”。

所謂的寫字不在法而在理,就已經是有創作能力都書法作品了。有理就是有書法的基本精神。

這也涉及我們臨摹的像與不像的問題。千里馬的看法是,對於初學書法,確實像一些好。但是,如果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就要學會書法要有“理”,這就是書法的法理,也就是書法的精神。


千千千里馬


學書法除了刻苦練習,沒有什麼捷徑可走,除了汲取前人碑帖精華,更沒有什麼秘訣。

別聽那些酸唧唧的文字遊戲,“寫字不在多,而在於對,寫字不在法,而在於理”,這種似是而非,空洞無物,卻又晦澀難懂的口訣,我個人覺得對於學習書法其實一點點價值也沒有。

臨摹過懷素《自敘帖》的人都知道,關於懷素書法的藝術特點,自敘帖裡面有許多妙趣橫生的詩文描述,"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等等等等。

這些語句當然是對懷素書法的形象化描述,可是這些話除了神話懷素的書法藝術之外,對於我們普通學習書法的人又有什麼用處呢?

再看被大家經常引用,奉為圭臬的孫過庭《書譜》中一大段對書法點畫的描述: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況雲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牘,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讀起來你一定會覺得中國書法實在是博大精深,深不可測。可是除了對書法頓生敬畏之外,這種口訣式的書法理論,我實在看不出對我們學習書法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我的觀點是不要揣摩這些所謂的理論秘訣,只有潛心苦練,從古人的作品中找到、體會到書法藝術的寶貴經驗,並應用於我們自己的書法學習、創作中去,才是唯一顛撲不破的書法理論!


永書101


對與理?什麼是對?什麼是理?對從哪裡來?理從哪裡來?

世間總有些自以為是的人存在!這些人沒有充分的實踐經驗,從他人的隻言片語中悟透點道理,就興奮地拿出來當熱點去叫賣!

王獻之就是最好的例子,世間還有人比王獻之有條件在書法上做對的事嗎?恐怕沒!即使是他的親哥哥也沒有!因為對於王羲之來說,他對於自己的兒子不可能有比王獻之更用心的了!但是,十八缸水又說明什麼?說明王獻之不僅僅是靠老爹的正確引導,更多是靠自己親身的實踐得到的,所以,他在七個弟兄中脫穎而出,他能成為僅亞其父的存在!

我們再說法與理,理事對的!可是沒有經過法,怎麼知道理啊!即使是你知道了理,可是沒有經過法驗證的理,在書法來說就是空中樓閣!只能是空洞的理,沒有什麼意義!

有句俗語是書法最好詮釋,字怕習,馬怕騎!沒有實踐的所有理論與法只能是紙上談兵!


一笑貫長天


學書法說白了就是學和練習寫字的過程。她是肌肉記憶的藝術,熟能生巧。學書法必須強調足夠的書寫量,多臨帖,多實踐是提高書藝的硬道理,勤苦是學書法的通途,成天在想寫對幾個字就能步入書法藝術殿堂的皆為笑談。“功夫不至無以極其至”(吳玉如)。學習書法家是件苦差事,沒有吃苦精神,沒有耐的住寂寞的恆心,一心想走捷經是不會有成績的。古人云:“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永師登樓不下,四十餘年。張公精熟,號為草聖,永師拘滯,終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能盡美。

米芾說:“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蘇軾雲: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可見,古之書壇先賢們是多麼重視書法實踐。


申正義文


毫無疑問,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正確的道理是“既對又多”!也就是說,練習書法(不僅書法,任何技能都是一樣!)的方法首先要正確!包括執筆、運筆、結體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要“正確執筆”!這是基本前提!因為執筆方法不對,就不可能靈活,恰當地運筆!也就必然嚴重製約書寫效果!就不可能寫出合格的筆畫!在執筆,運筆、結體等具體方法都正確的基礎上,就是要多練!只有多練,才能逐漸體會,逐步提高,才能由少到多、由淺到深地體會、認識、掌握各種筆畫的寫法以及整字結構以及章法佈局!這個道理,實際就是我們常說的“量變質變”規律!(比如水來說,零上一百度就沸騰,零下一百度就結冰不例外!還有我們中國的那句“熟能生巧”的老話,也是對“量變質變”規律的一種恰當表達!)須知,世界萬物的運動、發展、變化,都具有自身不可違背的規律性!書法也不例外!所以說,練習書法的正確方法必須是———既對又多!



國承明


看你練習書的目的 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心情舒暢 放心煩惱

剛學的時候是不用寫的很多但是寫的復一筆要記住這樣寫的結構和筆法。





南唐古宣


本人練習書法一直持之以衡,臨二王的,適合自己,感覺這三年比以前進步很大,沒有名也沒利,愛好是根本!寫字就是要多看,揣摸,意臨,研究古人的筆意和技法,再去多寫,多練,改變原來江湖的筆法,我沒有什麼捷徑,也沒有老師指點!古人即師,勤練即進,熟能生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