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聯結:圖畫書閱讀視野下的寫作教學

建立聯結:圖畫書閱讀視野下的寫作教學

熊茉莉

(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包括圖畫書在內的整本書閱讀規模化地進入了語文課堂,很多教師便把圖畫書這種獨特的文本樣式,作為學生、特別是低中段學生學習寫作的重要課程資源。在圖畫書的閱讀中組織寫作活動,需要擺脫以往“讀寫結合”的單純模仿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心理,恰當處理好畫面、文字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建立讀寫有機結合的聯結點。

一、情境聯結——尋找讀寫聯結的切入點

1. 話題。

話題是寫作任務情境中的關鍵要素。溫儒敏教授認為,應當在語文課和學生的“語文生活”之間構建一條通道,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寫習慣。如果我們能適時抓住圖畫書中的話題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生不但會從文本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還會在作品的提示下聯繫生活寫出獨到的感悟。

圖畫書閱讀與寫作的話題聯結,可以是同一話題的提煉,也可以是話題間的延伸,甚至可以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貫通。同一話題的提煉,即提煉圖畫書的中心主題,形成關鍵詞,讓學生深入思考關鍵詞的意義,再結合現實生活,形成作文。如閱讀《煩人的兔子》,可以引導學生以不同的角色來重新編寫故事,與原故事形成“互文”;各個學科的整合貫通,要求教師精心挑選具有科學性、跨學科性、趣味性的作品,如《雞在晚上看不見》《快把秋天藏起來》等,在充分揭示作品意義的基礎上,向學生講授作品構思的新穎和科學之處,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掌握科研知識,並能融會貫通到寫作中。

2. 目的和讀者。

目的和讀者是寫作任務情境中的另外兩個關鍵要素。寫作是為了傳遞真實的體驗還是想象的經驗?是傳遞信息給他人還是解釋某種事物?抑或是為了說服讀者相信某種事物或者採取行動?這些都是寫作的目的。寫作的主要目的將決定寫作的形式。同時,在寫作學習中,還要通過預想不同的閱讀者,比如同學、教師、父母等,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結合圖畫書做針對不同讀者的表達訓練,讓敘述和表達變得有趣、有味、有意義。圖畫書所表述的意義往往不是讀者直接看上去的樣子,而是隱含著更為複雜多樣的內容和意義,這就需要加入自己的體驗和理解主動去填補空白,可以利用多種寫作技巧,在與圖畫和文字的交流對話中主動地建構意義,最終完成閱讀和寫作。

二、內容聯結——構築讀寫聯結的立足點

1. 補寫留白。

非故事類的圖畫書的敘事性一般較弱,往往沒有一個集中明晰的情節線索。如安東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媽媽》,表現的是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印象、感覺與感情,其敘述是散點式的,並沒有一個故事來結構整個作品。而這樣的作品恰恰給讀者留下了發散思維的空間,讓讀者循著作者的思路去思考、想象。

有些故事類圖畫書,也有很多在語言的敘述或情節的設置上,留有一定的餘地,呈開放性,這種手法與繪畫中的留白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我們要恰到好處地挖掘圖畫書中的留白處。

《愛心樹》是一本典型的具有大量留白的作品,如正文的第二個畫面——作者只是在左面一頁畫了一棵樹,右面一頁 , 在右下角畫了男孩的一隻腳,其他地方都是空白。畫面中大面積的留白,表現著那些文字描述不盡的樹與男孩兒之間的種種回憶,每一個有著愛與被愛體驗的讀者,都可以以自己的經驗為這些留白添上故事。

除了可以補寫留白,還可以補寫故事。許多圖畫書都有這樣一個特點:故事的結尾又是一個新故事的開始,像《鱷魚在我床下》等,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做各種嘗試,諸如猜想、推理、批判、讚揚、模仿……用想象讓故事得到無限延展。

2. 改寫故事。

在圖畫書中挖掘寫作點,可以改變故事結構,如順序改成倒敘;可以重新組織材料;可以改變人稱,如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小豬變形記》,講述了一隻認為自己不幸福,很無聊的小豬希望變成別人的故事。圖畫書中的人物、場景都不改變,只是改變角色定位——這是一隻容易滿足、感到幸福的小豬,那麼故事將發生哪些變化呢?有了之前的閱讀、潛移默化的模仿,學生在改寫成《小豬的幸福生活》時,會很自然地借用原文中的段落結構,寫得有趣且順暢。

圖畫書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文學樣式: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小說、散文、戲劇,兒童科學文藝等。因此,除了藉助圖畫書進行內容、結構的改寫外,我們還可以從文體切入進行寫作遷移訓練,讓學生在感受、讀懂不同文體文章的同時,關注基本的表達方式、選擇恰當的文章式樣,這樣就形成了不同體裁的文章。

比如林煥彰的《花和蝴蝶》,詩人就將“花”和“蝴蝶”這兩個外形相似的事物進行巧妙的比喻,比喻在一、二小節反覆出現,讀起來並不覺得重複,卻極富節奏感。當學生在這樣優美的童詩誦讀中,寫出“葉子是不會飛的翅膀 , 翅膀是飛在天上的葉子”。“棉花糖是不會飛的白雲,白雲是會飛的棉花糖……”這樣意象鮮明、畫面感強的詩歌,就不再是難事了。

巧借圖畫書傳遞寫童詩的密碼,滲透寫作知識;觸動學生聯繫生活,建構意象;從讀到寫落實精準知識,構建立體、豐滿的言語實踐“場”;實現自然無痕的技法指導。

3. 創編新作。

在圖畫書的類型中,有一類書叫“無字書”,完全是以圖畫來表現內容的。在圖畫書裡,圖畫具有敘事功能,其本身是能夠表情達意的。“無字書”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思考能力和創作能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功能。沒有了文字的限制,書的解讀和再創作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像《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圖畫書表現了兩個不同的時空,一個是陸地上的約瑟一家,另一個則是住在地板下的小老鼠一家。因此,可以設計三種類型的寫作任務。第一,約瑟漸漸長大的同時,她的妹妹也來到了人間。那爺爺會用這塊藍色布料為妹妹縫製出什麼來呢?請改寫爺爺和妹妹的故事。第二,這塊藍色布料讓小老鼠的一家也充滿了快樂。他們戴的帽子,穿的背心,圍的圍裙……都是藍色的布料做成的。小老鼠家發生了怎樣奇妙的故事呢?請編寫。第三,這本書中上面有爺爺一家的故事,下面有老鼠一家的故事,把這兩個故事按事情發展順序整合,就成了一個新的故事。

許多圖畫書作品題材都衍生於生活情境,閱讀時能與生活產生聯結,如《大衛,不可以》《猜猜我有多愛你》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浮想聯翩,生活中類似的經歷乃至童年期的“原初意象”一一在腦海裡回放。教師在閱讀指導中,從內容出發,挖掘讀寫聯結的立足點,讓學生通過補寫、改寫、創編等形式,在閱讀基礎上,伴隨著愉悅的情感體驗,形成“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的寫作情態。

三、知識點聯結——突出讀寫聯結的支撐點

1. 謀篇佈局。

謀篇佈局就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進行佈局謀篇的好處就是使所寫的文章結構言之有序,脈絡清晰,有章可循。圖畫書是很好的佈局謀篇的範例。圖畫書《奧莉薇》可以用來引導學生“圍繞一箇中心句展開寫作”:閱讀環節,思考作者在描寫奧莉薇時是圍繞著哪一句話展開的?這句話在故事的什麼位置?圍繞這句話,作者寫了哪些事例?在構思環節,回憶自己要寫的人物是個什麼樣的人?在選擇事例的時候,哪些事例最能突出小夥伴的特點?進入起草環節後,先思考中心句怎麼寫,且放在文章的什麼位置最好?圍繞中心句應該選擇哪些事例來寫?最後通過討論總結:先確定中心句,再選擇與中心句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豐富自己的作文,讓小夥伴的特點在具體實例中躍然紙上。

2. 語言運用。

圖畫書的畫面與故事,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語言訓練材料。封面、封底、環襯等也是可供挖掘利用的語言訓練資源。

比如《母雞蘿絲去散步》中每頁只有一句話、幾個字,卻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心境中輕鬆學會“鑽、穿、跨”等幾個常用的動詞。

綜上所述,圖畫書寫作教學價值是多元的。每一本圖畫書可能承載著多個習作創生的點,同一圖畫書,可以展開同一話題的延伸,可以開展文本寫作技巧的遷移,可以與其他資源整合習作……同一本圖畫書有不同的習作形態,適用於不同年級學生。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9年1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