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如何讓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登西麥瑞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決定因素在教師,只有教師在這五個方面實現了轉變,課堂教學才會出現“少教多學”的局面。這五個方面是: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轉變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教師首先要轉變以講為主、一講到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定教、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我們知道,人類一切活動的指南是思想,只有思想科學合理,行動才會正確、才會有效益。在這一點上,教學活動也不例外。只有教師的教學理念正確了、科學了、合理了,課堂教學才會有效,乃至高效。就當下的課堂教學而言,以學定教、以學為主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教師只有主動適應這種改革,積極響應這種改革,才能在這個快速發展變化的課改洪流中站穩腳跟,並取得教學的成功。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恰當

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教師理念的轉變是根本,教學內容的恰當安排是關鍵措施之一。具體來講,教師在考慮教學內容的安排時,可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從比例上講,課堂教學三分之二的內容必須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

2.從重難點上將,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必須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引導組織的作用。

3.從學生活動上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不能少於課堂教學總時間的三分之二;少於這個時間,就不是“少教多學”、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

三、教學時間的分配要恰當

一堂課只有45分鐘,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在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上也必須體現出少教多學、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來。具體而言,教師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必須將課堂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用於安排學生的自學,三分之一用於教師的點撥、引導、講解。

四、教學結構的設計要合理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少教多學”,從教學結構的設計上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必須這樣來安排:

1.開頭的引入環節一般由教師來完成,學生聽記;

2.教學主體內容必須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只能做點撥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不能越位;

3.教學難點學生須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師生討論、生生討論來完成,在這一點上,教師同樣不能越俎代庖;

4.課堂總結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或由教師完成,或引導學生完成;

5.課堂拓展由教師負責提高材料,接下來的方式有兩種:教師組織學生完成、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反饋。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合理

這裡所說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從教學方法的角度而言,課堂教學要實現“少教多學”的局面,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必須把握好這麼三點:

1.教法必須以點撥引導討論為主,講解為輔;

2.學法必須以學生自學、合作討論、反饋總結為主,聽記為輔;

3.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必須明確這麼一個道理:教法必須服務於學法,學法是在教法的引領下學法,二者必須緊密結合,互相呼應,不能成為兩張皮。

以上回答不知滿意否?立恆語文期待與您交流。


立恆語文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在提,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也就是如題主所說的,讓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可是這樣的方法,是不是對所有的學生都合適呢?

  • 曾經我們學校,領導帶著一小部分優秀教師,到某發達地區的一個學校去跟班學習了一段時間。回來以後就要搞改革,認為我們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大家都是滿堂灌,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候。
  • 怎麼改呢?要求一節課45分鐘,最多隻能講25分鐘,要留下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討論和思考。這個想法才提出來以後,就遭到了很多老師的反對,認為這樣的方法,縱使有千般好,萬般好,但是不適合我們學校的學生。
所以這個改革,在提了一段時間以後,最終還是“夭折”了,沒有真正的實行下去。為什麼老師們會如此排斥這種教學方法呢?

一、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多層次的學生,很多人不能適應這樣的方法。

  • 多年上課的經驗證明,想要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們來自主思考和討論,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和自覺性。

  • 在我們這個學校,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於學習的興趣差異也很大,有一大批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非常差。

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教學的話,那麼留出來的時間,很有可能會被學生們白白浪費,這是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大部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都比較差,如果這樣來教學的話,一定是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 <strong>其實很多老師也不願意滿堂灌,都希望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內容的思考和討論當中。我以前在上課的時候,都會適當的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學生思考,也會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來討論完成得出結果。

  • 可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都把思考的時間用來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說發呆。而如果是討論的話,直接就變成了他們吹牛聊天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卻沒有哪一個組認認真真的討論了,然後能得出一個結果。

後來慢慢的,我也就很少使用這樣的方法了,只是偶爾在一些成績比較好的班級,讓他們討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

三、很多班級會亂成一鍋粥。

  • 有時消極對待老師設置的思考和討論,還算是稍微好一點的,更糟糕的是,有些班級在這個時間裡面整個變得亂糟糟的,甚至是直接亂成一鍋粥。因為五六十人,甚至是六七十人一個班,有些時候真的很難控制住整個局面。

所以如果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讓老師“少教”學生“多學”,那麼就完全要起到反作用了。

如果要使用老師“少教”學生“多學”這樣的方法,我覺得應該注意這麼幾點。

一、要選擇合適的對象。

在前面我講了這麼多,都在證明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自己“多學”。這種方法不能應用到所有的學生身上,老師們在使用的時候,應該把它應用到合適的對象身上。

二、要注意把握“少教”的度以及內容。

  • 我們這裡說的是少教,並不是不教,專門對這個“少教”的度一定要把握得當。我怎麼有可能會出現漏講的現象,導致學生們對某一個知識點的缺失。

  • 另外再讓學生學的內容上面,老師們也應該進行指導和挑選。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學生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比較難的內容,必須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學習。

三、讓學生“多學”並不是完全讓學生自學,而是要給學生設置合理的內容。

  • 在這個問題上面,很多老師可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讓學生“多學”,那麼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 老師應該給學生指定可設置一定的內容,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能有一個目的性,這樣學生學起來積極性才會更高,效果也才會更好。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具體的操作還是要根據老師自己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情況來定。適合學生的方法,那才是最好的方法,否則很有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


大P老師地理課堂


素質教育要求課堂不能以老師為主,不能整節課幾乎都是教師的講授,學生被動的接受。素質教育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只起引導點撥的作用,教師教的少,學生自然學得多。

怎樣才能做到讓教師少教而學生多學呢?

1.教師要轉變角色。

教師要放下“架子”,不能高高在上,像法師講經一樣,講的又細又長,甚至還反覆的講。學生在下面“齊刷刷”的被動的聽講,然後筆記,然後背誦,然後練習、作業等等。這種強調學生要無條件的服從、聽從教師的師生關係,學生完全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想實現教師少教而學生多學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融洽的關係。教師和學生做朋友。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主角,只是引導者,“幕後英雄”,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的“主角”,讓學生盡情的表演。

2.教學要轉變觀念。

就是要放棄“我不講到位,學生怎麼能會”的錯誤思想,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只要引導得法,學法得當,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學或小組合作學會知識、增長能力的。杜郎口中學的336模式,砸掉了講臺,教室四周掛滿了黑板。一節課最多隻允許教師講15分鐘,其餘的時間完全讓學生來學習和展示。這種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的成功,也引來了全國各地學校和教師們的學習和模仿。

3.課堂教學要改革。

新課程改革主張高效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用濃濃的愛心、厚厚的學識、熱情的笑臉、溫柔的教態營造寬鬆的、祥和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夠自由的、快樂的、踴躍的學習。學生的潛能、求知慾、創新思維被極大的喚醒,學生主動多學會學,教師少教或不教,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


回首悠心


我覺得老師就應該像導演,把劇本給學生說清晰,讓同學當演員,在舞臺上大顯身手。

上課時教師給同學說戲,課後同學自己學著演戲。批作業就是審核樣片。

考試就是上映。同學成績普遍好,贏得家長好評,就是票房賣得好。

考砸了,家長不高興,就是票房冷清。


網兜英語


課堂教學中教與學一直是一對矛盾。讓教師“少教”、學生“多學”是老師們追求的理想教學境界,但在實際操作上是有條件的,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要養成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習慣,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中有許多知識點學生是能夠獨立掌握的,教師要向學生布置課前預習提綱,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基本知識,質疑弄不清楚的問題,有如此充分的課前準備,為老師的課堂教學做到“少講”提供了基礎,也體現了學生“多學”。

從教師的角度看,教師要精心備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上,設置疑點,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在學生難懂易錯的問題上,重點講解。同時,要堅持先進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難點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堂探究,加強小組合作,共享討論的成果。另外,適當插入少量典型試題,加強知識的運用,鞏固所學知識。

教有原則,但教無定法。教學過程始終要圍繞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教師“多教”與“少教”是相對的,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而定,不能因為強調“少教”讓學生處無序的課堂學習中,“多學”才是目的。





燦如夏花92227887


教師應該把課堂更多的交給學生,在課堂上起引導的作用,而不是絕對的權威。這樣才能更多的發揮出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展示出孩子的能力,達到教育的效果。那麼如何讓傳統的“課堂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課堂以孩子為主體呢”?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


第一,教師在備課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情況。將更多的任務安排給孩子來完成。比如:在英語教學當中,可以讓孩子自行分組來做一組英語演講;在語文課,可以多讓孩子主動分享自己的作文思路,以及閱讀後的思考角度,並充分給予肯定和鼓勵;在數學課上,可以多讓孩子來講題,多啟發孩子更多的解題思路;在科學課上,可以讓孩子們分組操作,自行設計任務和完成計劃等等。讓孩子們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主權。


第二,教師在課堂過程當中,要隨時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多和孩子互動,並且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有的老師課堂上是“滿堂灌”,生怕漏掉了一個知識點沒有講解到,不管孩子們掌握了沒有,只顧著自己發揮。然而實際上,這樣的效果是最差的。據持續跟蹤課堂效果的調研,單純的老師說教的課堂,孩子們最多隻能掌握20%;而多與孩子們互動,孩子可以掌握到80%以上。所以想辦法調動孩子,讓孩子主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教師一定要多正面鼓勵孩子,少批評指責。孩子都喜歡被表揚,尤其喜歡被老師表揚。所以當教學中能夠多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及時加以肯定,就能極大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促使他繼續加油學習。即使孩子在課堂上的觀點是錯誤的,或者跑題了,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要肯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再引導孩子更好的思考。這樣長久下來,你的課堂就會更活躍,孩子們參與度更高,教師輕鬆,孩子們也開心,雙贏的結果。


慢行漫語


這是一個角色定位問題,定位準了,才能做到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如果把教學看作打仗,那麼學生才是主帥,老師只是軍師。主帥如果沒有打這一仗的意願,任你軍師如何苦口婆心、巧舌如簧地勸導是沒用的。而且,軍師也不可能替主帥進行決策。因此,軍師的職責是要把主帥想打仗特別是想打勝仗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然後從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地參謀軍機就行了。

這樣的角色定位不能顛倒,否則,教師教的累,學生學得煩,越努力越與初衷相去甚遠。


拆除腦殼中的違章建築


這只是一種教學觀念,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學生和老師身份發生了變化。

“少教”不是知識真正的少教

一堂課不是完全由老師講這種滿堂灌的授課方式。而是採用一系列的手段方法去讓學生參與其中,不管老師是創設情境,還是啟發,探究,討論交流等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後由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出正確的結論,知識並沒有減少。

“多學”是學生多參與課堂

學生對於老師的問題要積極思考,對於老師留的查資料要認真完成,對於課下的實驗要認真去執行,多參與到課堂中去,多帶著問題去聽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停留在老師講什麼聽什麼,老師寫什麼學生記什麼這種被動接受的聽課模式。

這種模式需要師生配合,需要默契,需要訓練的結果,效率是高的,對老師的要求也高,是真正的互相促進作用,對於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充分貫徹。

你的看法呢,歡迎留下精彩評論,歡迎點贊關注!


輕拂高中物理


課堂上要做到老師少教讓學生多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精心設計,講重點,抓關鍵,難點分散。在上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題,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聽的傳統式教學方式。要用寓教於樂新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這樣做到老師少講,學生還能多學。





王淑俠


作為一名資深教師,我覺得我可以談談我的想法。

這裡的教師“少教”,並不是說該講授的課堂內容少講,而是避免教師的滿堂灌,在必要的知識講授完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理解消化;學生的“多學”,是學生在教師課堂授課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各種方式學習,對知識的更深入的掌握。

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一般的知識,可以以教師精講+學生討論/練習+總結/點撥 這樣的課堂模式展開,必須控制講課時間,留出更多時間給學生,以練代講,講練結合,這樣更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