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作為一名普通的家長,回想起陪孩子一起走過的學習路程,心中感慨萬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成功的個體,教育孩子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或模板。我們家教育孩子也是在沒有經驗中慢慢摸索,最終找到了一條適合孩子成長的道路,那就是:

小“目標”終將成就大“驚喜”。

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心中就有一個將來孩子要考入北京大學的夢想。姜航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成績都很平常,在班級內基本上只排在中上游。我們及時調整了對他目標要求,讓他每次考試儘量去追趕在他前面的前幾名。此後,孩子的成績一直在不斷上升,等到小升初考試時,他以班級第一名的成績為小學階段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緊接著在淮安市開明中學自主招生的選拔考試中,他一鼓作氣,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通過初一一學年的努力,升入初二時,他又順利考入了創新人才實驗班。此後,無論是在初中階段還是高中階段,我們的內心都很坦然,繼續讓孩子把追趕的目標放在他前面三二人身上。

就是這樣一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最終彙集成了一個個驚喜:孩子高中被淮陰中學錄取,大學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錄取。

當然,如果只是定小目標而沒有其他輔助引導,孩子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下面我與大家分享一點淺薄的經驗:

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子不教,父之過”。自古以來,教育孩子就是我們做父母的重要職責。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任何老師都長,所以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也可以說每個孩子其實都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的表現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去的。所以,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言傳身教。

如果某段時間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是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這時候千萬不要立即對孩子表現出不滿和批評。這樣做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家長單方面的說教和指責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會引起孩子的逆反。所以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沉著冷靜,和孩子一起來分析原因,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多舉一些別的孩子遇到同樣情況時是怎麼樣改變的事例。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使他能更信任你,也會心甘情願地加以改正。

作為父母,每天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東西。

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父母對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他們寄予厚望,如何才能發現以及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我的孩子說話較晚,但是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記得當時他只有2週歲,說的話還不是很多,根本不認識什麼字,可是每當晚上7點35分中央電視臺報天氣預報時,他可以在播音員之前將三十幾個城市一個不差地全部背出來。

在發現他對圖畫感興趣後,我也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給孩子買來很多圖書。早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本《寶寶學唐詩》了,孩子很樂意學,我們教得也很認真,孩子幾乎是全書都背誦下來了。雖然還不識字,但無論翻到哪一頁,他都能流利背誦,這也大大鍛鍊了他早期的語言能力。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陪伴他的書本也越來越多,從開始的看圖識字到後來的少年版《三國演義》、《唐詩三百首》等,再到現在書櫥上滿滿的國內外名著,即便是在高二、高三年級學習任務最艱鉅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閱讀這個好習慣,總是利用休息時間或是晚上臨睡前的時間去閱讀。長期的堅持使他受益匪淺,可以說良好的讀書習慣是他取得今天的成績的關鍵。

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我們家的早期教育用“虎爸虎媽”形容都不算過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習慣都是在小時候嚴管出來的,當他習慣了之後就成為了自然。現在回過頭來看,正是這些早期養成的好習慣為他一次次學習上的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書寫工整使他在卷面上不失分,規律的作息使他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很高。

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注重思想交流的重要一步就是恰當適時的誇獎。每個孩子都有成才的天賦,只要恰當地運用誇獎的方式,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當孩子遇到挫折,做父母的更要堅持讚揚孩子,讓孩子在你的誇獎中找回自信,去積極爭取成功。

然而,經常讚揚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誇得不準,誇得不好,孩子會產生被騙的感覺,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誇得太過分,後果就更嚴重了,孩子會產生驕傲的情緒。因此,父母對孩子應該誇得具體,誇得正確,誇得適度。

我們這一代人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庭的重點保護對象,同時又是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思想交流其實就是要孩子樹立遠大理想,讓他儘可能在短時間內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個過程的轉變十分重要,它不只關乎高考,更可以改變孩子今後的一生。

在孩子思想停留在“要我學”這個階段時,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是讓孩子被動學習。在這個階段,孩子思想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牴觸情緒。而當孩子變成“我要學”之後,他會主動與老師及班級學習優秀同學去探討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成績。我們的孩子真正達到“我要學”應該是從高二學期開始,在這個階段,手機在他手邊他也不會去上網聊天或玩遊戲,而是抽出一點時間去網上看有什麼需要的書本和習題冊。

怎樣做出色的高中生家長?北大學霸父母的一席話,讓你豁然開朗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請始終對孩子保持足夠的耐心,等待他成長。孩子天生就是對一切充滿好奇的,他們人生開始的道路都要靠我們父母去慢慢引導。相信只要我們用愛心耐心去付出,讓孩子自小就在愛的環境中長大,他一定會不斷為你帶來驚喜,若干年後迎來一個陽光燦爛的未來。

最後,用一段我十分欣賞的短文與大家共勉: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