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兒女又不願意管,該怎樣度過餘生?

手機用戶76473516490


不怕死,但很怕老,死了一了百了,可老了一身病,又死不了的這段過程,真的很可憐。看了很多案例,和社會風氣,不希望壽比南山,對死我坦誠的告訴過老伴,如果我死在老伴前面,希望老伴找個伴,活著的人總要活,不必活在陰影裡,如果老伴走我前面,請老伴把財產直接留給孩子,因為我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有個鄰居90歲了,以前是教師,月收入幾千,有套90平方的房子,三個兒女,前幾個月腳摔傷了兒女為她找了護理,直接把她送到護理家,冬天護理家沒空調,她把啥衣服都穿上帽子戴上,最近兒女把她送到一個護理養老中心,說一兒兩女都喜歡旅遊,沒時間管她,以前一對夫妻可艱辛的養幾個兒女,現在幾個兒女不能養一個母親,老了就是你有幾千收入有房子有兒女,但真是沒人想管你,嫌棄你的很了。所以死不可怕,老很可怕,進養老院不是我的選擇,養老院的氣氛非常不好,都是病人嚇都能把你嚇死,老了能自理也不錯,問題在有病不能自理的過程中!在現實中我屬性格開郎人際關糸不錯,絕不是悲觀主義者,經濟條件也不差,年齡63歲,前幾天有個經濟條件不錯的朋友67歲告訴我,他三兄弟母親也92歲了,月收入一萬多,醫保隨意刷的那種,平常跟麼兒過,生活能自理,三個兒子對老母親也好,最近母親生了次病,我朋友天天醫院守侯母親至母親出院回家,突然有天麼兄弟對朋友說,想把母親送養老院,朋友問麼兄弟是媽的意思還是兄弟你的意思,兄弟不回答,朋友給我講麼兄弟想送老人去養老院其實就是嫌棄老人了,朋友是絕不同意的,現在的養老院就是以前的孤人院,看看這些心灰意冷,老伴如果走我前面,我真沒勇氣活,只能告訴老伴黃泉路上走慢點等我同行


用戶5723999826509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如果老了,誰先走誰就是幸福的。剩下的一個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傷痛和孤單。

現在誰家的孩子也不多,生活的壓力又大,他們能過好自己的日子就不錯了。不要過多的指望孩子們的照顧,雖然他們有孝心,可沒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自己照顧好自己吧!首先要保持身體的健康,最起碼生活得能自理。這樣才能不拖累別人,自己也不會受罪。再就是趁著身子骨還硬朗的時候,儘可能多幹幾年活,攢下些養老的錢。自己花自己的錢心安理得,伸手管兒女要,雖然沒問題,可畢竟情況就不一樣了。

等老的實在不能去掙錢了,也不能光閒著,養幾隻土雞,院子裡種些菜,再養一隻小土狗做伴。總得有些事幹,這樣既能省錢,又有點奔頭。太閒了難免會感覺無聊和寂寥,容易得老年痴呆。

每天早起出去轉轉,活動活動胳膊腿,多走動鍛鍊,預防得腦血栓。喜歡唱歌,就吼上幾聲,反正大早上的野外也沒什麼人。難過了就嚎幾嗓子,高興了,就大笑一陣,反正也沒人去關注一個糟老頭子!

有病了儘可能自己去看醫生,如果病重了,感覺到大限將至了,就給孩子們打個電話,讓他們回來見上一面,堅決不讓他們花錢進行沒必要的搶救。我希望能有尊嚴的死,那時候我應該已經看淡生死,死是一種解脫,我就可以去和那邊的親人團聚了。





下里巴人文字


生活中見過很多這樣的孤獨老人,有的和兒子住在一起,有的和姑娘住在一起,有的一個人住在原來的老屋自己做飯自己吃,看到他們的樣子我也想到了自己,夫妻倆總有一個要先走的,萬一老伴先走了,孩子又不管,怎麼辦?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氣任性說一不二,結婚後還要面對雙方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壓力山大啊,有時候想管又怎麼能管過來啊!

如果我身體還算健康,就自己買菜做飯,閒的時候就約上三五好友聊聊天,釣釣魚,一起回憶一下年青時在一起的時光。這一輩子煙是戒了,獨好酒,不能見肉,見了就非喝不行。說到這想起了小時候做了好吃的,讓孩子去買兩瓶啤酒,孩子百般的不願意,最後加一根棒棒糖錢才屁顛屁顛地跑去買了,回來時滿頭大汗,那時候的時光想起來就心裡甜甜的。

如果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我會用我的退休金僱一個護工來每天照顧我,也可以把我的房子經過評估、公證抵押給養老院,用來衝抵住養老院的費用,退休金我要自己存起來留到最後時刻,孩子們既然都不願意養我了,房子和錢也不會留給他們的。彌留之際,我會打電話叫來福利院和養老院的領導,在公證員見證下口述一份遺囑,除去身後辦事所用開銷,留下的所有資產全部捐給福利院的兒童。

我也可能會再次遇到一個通情達理的、善良的另一半,如果能在一起嘮嘮嗑,互相說說理解鼓勵的話,那就在一起吧,至少不那麼孤單,也能相互有個照應。時間長了,我如果先她而去,房子和錢都留給她吧,畢竟也是夫妻一場了。

老了沒孩子照顧,現在想起來都想哭,覺得自己太可憐了,是自己沒把孩子教育好。

好在一切都是假設,孩子還是比較孝順的,上大學期間兩次獲得獎學金給我和她媽都換了新手機,而自己還用著三年前的舊手機,這樣的孩子以後我老了不管我?誰信啊!


上官天竹


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兒女又不願意管,該怎樣度過餘生?

慢慢的變老,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一個話題;怎麼養老,更是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又有多少老人不得不獨自面對孤獨終老的殘酷。



其實我們常常說“養兒防老”,說到底真正能防老的。也不見得就是自己的兒女。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多。一對小夫妻上面最起碼有四個老人。甚至還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也不是孩子不孝順,是孩子養不起啊。這就是中國的現狀。



要想老年生活樂無憂 ,就要準備好,以防後患。

第一:健康+朋友

老年人,不要用健康去換取身外之物,因為你的身體健康是拿金錢買不到的。老伴雖然去世了,走出家門打打太極拳,跳跳廣場舞,鍛煉出一個好的身體,擁有一個好的心情,比什麼都重要。




人一生一定要有幾個好友,一起結伴去旅遊,去打太極,去跳廣場舞,有什麼事情相互有個照應。

第二:獨居+老本

老了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容身之處,不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因為兩代人的觀念不同,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與其忍氣吞聲的和子女一起生活,倒不如自己獨自居住來的舒心。等老了自己要留些養老錢,不到最後一定不分家產,俗話說的好:那是棺材本錢。萬一有個病有個災的,給自己的晚年的留一個基本保障。



為了自己老有所依,老年朋友一定要要自立自強,要有尊嚴的老去!


山東劉三姐


大家好:我現在己八十歲了,醫師退休,我兒女都是公務員,平時都非常孝順,每天抽空都來看我,還陪我出去一起吃飯,週六或周未開車去較近的城市玩,我老伴已離我而去近三週年,兒女們叫我我他(她)們一起住,我說不用,老年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一樣,各自單獨居住,步行5分鐘節到,每天都有電話,微信聯繫。

我跟子女講了,生活能自理獨立生活,第二步請中點保姆,第三如果自己生活質量差一點,請住宿保(24小時)照顧,第三去養老院也可以考慮。第四如身體質量差住院請護工,子女各有自己的業,同時子女也會有他的下一代。任何事情只能有包容和寬容的心態,生活質量才會高,有了好心態才能渡過快樂的餘生。謝謝大家!


張昔月梅


怎麼辦?自力更生。

我外公在我一歲多的時候就去世了,兩個舅舅也相繼去世,都說養兒防老,那麼兒子們都去世了該怎麼辦?靠自己。外婆生了五個女兒,但是她始終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生存問題是不能麻煩女兒的。雖然大姨們和媽媽都會出贍養費,但是外婆不要,她會縫補衣服,也會給臍橙做包裝,雖然賺的錢不多,但是足夠養活自己。

這裡也要提醒廣大網友們,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想一想!靠山山倒,靠人人會跑,還不如靠自己。我外公當時在分財產的時候,給外婆留了一小間房子。聽媽媽說,兩個舅舅沒去世之前,他們也不願意贍養外婆,弄得外婆在兩個舅舅的小洋樓中間的空地上搭一個棚煮飯,燒水。如若當時外公將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兩個舅舅,外婆又沒有女兒,她就真的要露宿街頭了!

我四姨對她兩個兒子非常疼愛。早早地就給他們準備好結婚的房子。然後四姨和姨父租房子住。大表嫂剛進門的時候是冬天,四姨還每天給他們提洗腳水。結婚的時候,他們還自己借錢給表哥辦婚禮,從禮服到婚紗照,從傢俱到窗簾,全是按照大嫂的喜好來買的。還幫著他們帶孩子,一分工資都沒有,甚至還經常倒貼錢。可結果呢,大嫂的孩子長到七歲的時候,二表哥的孩子出生了,四姨就幫他們帶孩子。這時候大嫂心裡滿是怒氣,直罵四姨是賤貨,老巫婆,盼著她早死。甚至對四姨拳打腳踢。而大嫂做的這一切,大哥不聞不問,既不關心四姨的情況,也不指責大嫂。而二表嫂也一樣不是省油的燈,她總覺得四姨偏心,為大兒子付出的更多。表面上她裝出一副非常孝順的樣子,實際上心裡都在暗暗地打算盤。

其實“老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我覺得從二十歲就要開始為自己做準備。因為這個節點,你得為自己的未來做規劃了。在你的計劃裡,有買房有生孩子,養育孩子等等。那買房,這個房子以後是給孩子呢還是自己住?

第一,保險一定要為自己買,兒女是否孝順是一回事,如果自己生了大病,哪怕兒女有孝心,她們砸鍋賣鐵都出不起錢怎麼辦?第二,要給自己準備住的地方。不要想著子女會考慮這些,也不要想著跟他們住。第三,堅持鍛鍊,照顧自己的飲食。這樣可以少生病少很多麻煩。我男朋友的爺爺奶奶都快九十歲了,他們和子女都在同一個小縣城裡,但是分開住。他們年輕的時候就為自己準備好了一套小房子,雖然很小,但是有一個房間,有廚房,有廁所。爺爺奶奶從年輕的時候就很注重健康。他們飲食一直很清淡,幾乎不吃油炸食品,很愛喝紅茶、綠茶。每天他們都會手牽著手繞著小縣城走上一大圈,一個多小時左右。退休以後,他們每天早起散步買菜然後忙活午飯和晚飯,下午去爬山,吃過晚飯以後去散步身體一直很好,感情也很好。





夏溪的心雨


我大伯,今年76歲,大伯母仍在世,但倆人已經分居十多年了,大伯過著和喪妻沒倆樣的生活。

大伯人不錯,就是愛嘮叨。比中年婦女的嘴還要零碎,而且是個悲觀主義和完美主義的結合體,整天不停的嘮叨裡全是挑的別人的刺。

比如別人喝水不小心滴了幾點水到地上,他會說:哎呀,你注意點呀,都滴到地板上了!地板被水泡了同意壞的呀……反正沒有十幾分鍾嘮叨這個,這件事就不算完。

因為這個個性,還有簡單粗暴的處理事情的方式,大伯的兩個孩子都和他不親,老婆也在忍了他半輩子後和他分開住了。

如今大伯母住在她女兒家,大伯父獨自住自己家,一個城東頭,一個城西頭,平時根本不見面。她們的女兒住城東也在城東上班,根本沒有時間也不想去看她爹,他們的兒子在外打工,每年很少回。

去年過年我回老家看了大伯,他一個人住在偌大的房子裡,過年也是孤單一人。因為大伯母還有堂姐她們都去堂哥打工的地方過年了,大伯沒去,也不和兄弟姐妹過年,就一個人煮了碗麵當年夜飯了。

我問他平時怎麼過,他說早起起來買點菜,然後回家做個早飯吃,就去打麻將了。中午叫個盒飯吃,下午接著打麻將,傍晚麻將散場就回家做晚飯,吃完看看電視睡覺。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大伯每天就過著規律又清苦的生活。

有時候覺得大伯挺可憐的,但一想到他的嘮叨,那種雞蛋裡挑骨頭的挑剔,也是覺得他真的是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性格的缺陷造成了大伯如今孤單寂寞的生活,大伯母是不理會他了,平時自己一人生活,要是有個不舒服了,堂姐還有姑姑叔叔這些兄弟姐妹會去看他照顧他。


芝麻辰小七


我今年47歲,屬於結婚早分開也早的那種。孩子的爸爸少年犯了錯背叛刑十年,那時候我也才22歲,因為他家是獨子。我就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那些年受了多少煎熬和痛苦也不想說了。在他服刑的時候公婆相續病故,也是我一個人帶著孩子操持的。後來他回來了,我發現性情和之前大變,變得多疑而懶散。我忍受著心裡的不滿盼著他能有所改變,結果他又拿著家裡唯一的兩萬塊錢走啦。就這樣前前後後我過了十三年人鬼不如的日子,後來也想通了,就算他死了我也要把孩子養大。我帶著孩子在我們縣城開店,從最初的地攤到小超市到現在的一個兩間的超市,也買了房子,車子。兒子大學畢業也結婚有了孩子。我們一家四口生活的平靜幸福。我不去想再找什麼男的嫁了,因為我看到身邊單身的姐妹都是再嫁後被搶的遍體鱗傷。就這樣吧,老年後兒子對我好更好,不對我好就趁自己能動的時候選擇自行了斷。


蕙質蘭心25


人從醫院來,轉了一個圈又從醫院走。死是人生的最後歸宿,必由之路,誰也避免不了。作為老夫老妻,修煉的再好也不可能同年同月同日死。相識相伴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患難夫妻,一旦陰陽兩隔,生死離別,留下一方的痛苦可謂撕心裂膽,悲痛欲絕。當年爺爺走時奶奶的悲痛,母親走時父親的悲痛至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現在快該輪到自己老伴了。我身患多種慢性疾病,多個組織器官衰竭,經常泡在醫院臥床不起。孩子不在身邊,全靠老伴照料。近40年來,老伴跟隨我轉戰邊防海島前線,丟掉了專業,吃盡了苦頭。現在自己病情不斷加重,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玩玩手機(兩次大難不死都被醫生搶救過來)。每當想到自己朝不保夕,歸西指日可待時就會淚如泉湧,心如刀絞。我並不是怕死,我巴不得早日解脫。只是耽心我老伴經不起這個打擊,耽心她今後的曰子怎麼過。她才剛剛60歲,以後孤獨的路還很長。有一次我和他談及我的“後事”,希望我走後她能有個好的新的歸宿。她聽後哭的暈倒在地。這更增加了我的揪心。說實話,我活的很痛苦,全靠藥物維持生命,藥停心跳就會停。要不是為了我老伴,為了多陪伴她幾天,我早就歸西轉世了。希望我走後老伴能節哀,堅強,樂觀,勇敢。


居家活佛


我的父親走了十幾年了,母親一個人過,頭幾年母親能有走動,自己買菜做飯,兒女們有時間回家陪陪,這幾年臥床,不能自理,兒女們由於各方面原因不能照顧,只好僱了保姆,照顧的挺好,可是人老了,特別希望兒女圍著她,總是想讓我們多陪她。我們有不捨,有無奈,總覺著虧欠母親。

由此我也想,假如自己也到了孤單一人時該怎麼辦?

我們是獨生子,將來還要顧著自己小家,顧著自己的兒孫,壓力會很大,所以別說不願意養,即便願意養,也不打算給他們添麻煩。

如果我身體還允許,我會自己生活。好在我們和自己的父母不一樣,我們有文化,可以給自己找很多事做。

每天做家務,把自己的生活環境搞好。年輕時沒時間給自己養生,不注意飲食,有時間了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做做養生粥,做點自己喜歡吃的,有營養的東西,做的少而精,既可以消磨一些時間,又可以調理身體。

還可以做些美食邀子女和親友到家裡用餐,增進感情。

沒事不要窩在家裡,多散散步,遛遛彎,打打太極,多活動活動身體。

也可以追一追電視就,多看一些喜劇片,娛樂節目,少看傷感的內容,有助於心情愉快。

也可以打打牌,活動大腦。

有機會也可以適當旅遊。

總之能做的事很多,只要心態好。

如果年邁,不能自理,也別拖累兒女,去養老院,既有人照顧生活起居,又有說話嘮嗑的人。或者在家僱保姆,也會很好。

我自己會手機,會電腦,更容易打發時間。

總之,雖然老來難,還是儘量不拖累子女,別依靠子女,當然求醫問藥還是少不了子女的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