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廣州凸顯“僑味”

有一種過年叫“去廣州”。《2020年度春運出行預測報告》顯示,廣州是“反向春運”排名第一的熱門城市。

逛花市、行花街、品粵菜、聽粵曲……每年春節,廣州街頭既有“反向春運”的遊客、還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回鄉過年探親,探尋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廣式春節”。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文化是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廣州對於廣大海外華人華僑來說,在這裡格外有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廣州市統戰僑務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是全國著名的僑鄉都市,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在廣州水乳交融,催生了廣州獨特的華僑文化。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當前,廣州市統戰僑務部門利用廣州建設樞紐型僑都的歷史機遇,致力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嶺南文化的傳繼和發展,進一步挖掘研究和活化利用華僑歷史文化,在推進“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共建粵港澳“人文灣區”中發揮更大作用。

彰顯華僑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華僑在廣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全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廣州市統戰僑務相關負責人介紹,華僑文化是海外華僑華人在長期的艱苦奮鬥中,以傳統的儒家思想為本源,吸納所在國的優秀文化,不斷融合而成。廣州華僑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濃郁的區域特色和鮮明的文化品格,使廣州文化的兼容性、創新性等特點更加突出。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以城市建築為例,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後產生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文化,使廣州成為一座活動的建築博物館。在風景秀美的荔枝灣北岸,這裡既有充滿異域風情的沙面歐陸建築,又有極富嶺南傳統文化特色的陳家祠、粵劇博物館,周邊還有十三行、上下九、西門甕城等嶺南文化傳統風貌傳承區。

廣州市沿江路也有著深厚的華僑歷史文化底蘊,許多華僑歷史建築分佈在沿江路一帶。多年來,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迫切希望建設廣州華僑博物館,以寄託他們愛國愛鄉的情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廣州華僑博物館籌建工作,列入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正在籌建的廣州華僑博物館,選址一百多年曆史的老建築五仙門發電廠舊址,東依海珠廣場,南望珠江兩岸,2008年被列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華僑博物館將以“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標準,以“華僑與廣州城市發展”為主題,以反映華僑歷史貢獻為主線,以廣州僑鄉大都市為特色,融合華僑文化與嶺南文化,努力建成宣傳華僑華人、歸僑僑眷的重要窗口,聯絡華僑華人的文化交流中心,傳承中華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同樣位於沿江西路的粵海關博物館也是有100多年的老建築,它建成於1916年,舊稱“大鐘樓”,該建築被視為廣州近代西洋建築的典範。離粵海關博物館不遠的廣州文化公園內還有一家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也陳列著廣州一段輝煌的對外商貿歷史,展示了粵僑粵商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精神和海納百川、包容務實的開放理念。

“1955年,市政府在原東山區興建廣州華僑新村,華僑購房者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僑新村享有‘中國華僑第一村’之稱,華僑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上述負責人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廣州有華僑文化史蹟150多處,其中全國、省、市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近年來,廣州市統戰僑務部門堅持“固根、築魂、圓夢”為主線,注重深入挖掘全市僑鄉人文景觀、街區街鎮和村落,整合僑務文化資源,豐富僑文化內涵,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鑑,助力“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教育”等融合發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嶺南文化魅力。

以僑為橋

向世界講好廣州故事

地處廣州的暨南大學是我國最知名的華僑高等學府,對於團結幾千萬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具有重要意義。如今,暨大累計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人才30多萬人,在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推動“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以僑為橋通四海。僑胞助力,不斷擴大中國的‘朋友圈’。”上述負責人表示,廣州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和歸僑、僑港澳眷屬400多萬人。以廣大華人華僑為橋樑紐帶,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廣州正不斷提升包括華僑文化在內的城市文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文化的海外傳播力和影響力。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文化為紐帶,廣州的對外開放取得了豐碩成果,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工作的牽頭城市,廣州聚力打造“絲路花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之旅”,加強文明交流互鑑。目前,具有僑文化特色的黃埔古港、黃埔村早期建築作為海絲申遺的史蹟點,已經是廣州頗具知名度的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近年來,廣州市統戰僑務部門拓展國際視野,著力開展對外文化合作交流,重點打造了“廣州文化周”“尋根之旅海外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廣府文化之旅體驗營”“澳門優異生參訪團”“親情中華,風韻南粵,第八屆廣州華人文化藝術節”等對外文化交流品牌,使廣州與海外華僑華人建立了堅實的情感認同紐帶,讓海外華人華僑深切感受與體驗同根同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廣州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廣州市統戰僑務負責人表示,廣州華僑歷史悠久,華僑文化積澱深厚,華僑文化與廣州本土文化不斷融合,形成包容的廣州引力、創新的廣州張力,展示出獨具魅力的文化自信。廣州現有《華聲雜誌》《花都鄉音》《荔鄉情》等7家僑刊鄉訊,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版量達27期8萬餘冊。僑刊鄉訊是廣州與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溝通的“集體家書”,對外宣傳作用不斷深化。

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广州凸显“侨味”

突出僑都優勢

助力廣州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面向世界、海納百川。在廣州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凸出‘僑味’,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凝聚僑力資源。”上述負責人介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廣州兼具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的重要地位,更致力於打造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近年來,廣州市持續開展各類僑務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具有廣府特色的廣東音樂、粵劇粵曲、非遺展示、雕塑展覽等系列活動,促進與海外僑胞血脈交融,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2017年,原國務院僑辦批覆在廣州設立“中餐繁榮基地”以來,廣州市統戰僑務部門組織來自日本、法國、挪威、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家中餐行業協會和知名中餐企業負責人來穗訪問和交流,不斷推動粵菜文化“走出去”。2019年,結合廣州市承辦亞洲美食節的契機,組織國務院僑辦“中餐繁榮基地”以及廣州市五星級酒店總廚交流協會與海內外相關餐飲職業學校、中餐協會、名廚專家等建立聯繫機制,積極推動粵菜產業發展和海外傳播。

2020年,廣州市將主辦第八屆羊城國際粵劇節。以往,每屆均演出粵劇劇(曲)目300多部(首),有20多萬觀眾走進粵劇劇場,近萬名海內外粵劇藝術家、歸國華僑、粵劇愛好者同廣州市民一起共享豐富的粵劇文化盛宴。

《廣州建設國際交往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把廣州建設成為“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並且到2020年,初步建設成為在世界城市舞臺上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交往中心。

同時,《廣州市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2年,實現城市文明顯著提升,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嶺南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顯,對外交流門戶作用充分發揮,城市文化綜合實力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功能互促共進。

時不我待,按照上述計劃和行動方案,廣州市正著力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更加註重整合華僑華人文化資源,重塑涉僑文化工作理念,建設一批重點僑文化平臺,發揮廣大海外僑胞融通中外的傳播優勢,積極傳承弘揚嶺南文化,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推進文化藝術交流,形成涉僑文化工作合力。把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中蘊藏的豐富潛能激發出來,為廣州建設具有獨特魅力和發展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注入強大動能。

【記者】劉冠南

【通訊員】穗統宣

【作者】 劉冠南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