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风貌街 中西合璧散发独特“侨味”

长堤风貌街 中西合璧散发独特“侨味”

长堤风貌街 中西合璧散发独特“侨味”

一个城市的历史,往往和街道分不开。如果说墟顶街是江门历史的起点,那么长堤路就记载了江门的开埠岁月。这里毗邻江门河,曾是商贾往来的贸易集中地,见证了江门的繁盛与辉煌,现在已演变成江门的风貌街。时至今日,江门崛起多处商业中心,城区重心逐渐北移,长堤风貌街所处的位置虽然已成为江门的老城区,但是依然以其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百年长堤路骑楼数百间

1902年江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后,长堤航运开始兴盛。其时,五邑人去广州、香港或海外,或者海外华侨回来,都要经过长堤。人们在长堤下船,到北街上火车,或者在北街下火车,到长堤上船,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的发达带来商业的兴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长堤作为五邑重要的客运码头,旅馆、酒店、剧院、商店等配套设施也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许多海外华侨和各地商贾前来投资经商,一些外商也在江门开设商行,当时仅英、美、德、日等国批发经营石油、洋杂货的外国商号就有13家,长堤一带“华洋杂处,商旅辐辏”,时有“小广州”之称,江门的进出口额也因此在广东居于前列。

1929年至1933年间,江门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长堤马路得以拓展,一时客似云来,商品贸易迅速发展。长堤路上也形成了自成一格的商铺街道,堤东路大部分为鱼栏,堤中路大部分为粮油副食品店以及旅店等,堤西路以果栏为主。

与此同时,长堤路上开始修建骑楼。时至今日,中西合璧的骑楼已有数百间,成为长堤路上的特色景观。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江河水运商贸衰落,长堤地位也随之沉寂。在上世纪90年代,长堤路上出现了灯光夜市,直到2001年,长堤路被改造为长堤风貌街。

历史风貌街恢复旧观

如今的长堤风貌街,东起旧城区的跃进路,西到广新路,北接连平路,南临蓬江河畔的长堤路,长达0.8公里,是目前省内乃至国内现存较完整的颇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居住街区。

2000年以前,长堤路是一个灯光夜市,流动摊档林立,主要以食品和大排档为主,几乎晚晚都人潮涌动,不少人喜欢到长堤路上淘便宜货。2001年风貌街重修以后,长堤风貌街的地面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板,增加了护栏和观光平台,另外还铺设了木地板,同时新建了长堤广场等,供市民娱乐消遣。

在重修的同时,长堤最引以为傲的骑楼建筑被较完整地保存下来。长堤骑楼在建筑上别具一格,其骑楼商业街的形成和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江门开埠以来城市历史文化的风貌,是岭南建筑中的精华。她如同“混血儿”,代表东方传统风格的浮雕、“满洲窗”和西式的罗马柱、各种精巧的雕花、剥落的壁画等元素在此碰撞在一起,既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实用,又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美,形成了长堤骑楼中西合璧的“侨味”风格。

直到现在,街区内生活气息浓厚,商业活动频繁,一些传统的老技艺也可以在长堤风貌街觅到踪迹。这片集繁华、安静、宜商、宜居于一体,记录老江门原真生活的历史街区,在广东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通讯员 梁永超 曾宏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