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 如果我曾经的一席话,让我被很多人骂,但至少鼓舞过一个人,那么谢谢你,我知道我来过。"

昨晚(1 月 18 日),第六季《奇葩说》收官,冠军毫无悬念,正是每期节目必上热搜的詹青云。

从 " 凭什么妈妈要做超人 "" 父母需要考试 ",到 " 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你 ""AI 扮演不了爱人 ",这一季,她已经扛起了流量大旗,几乎每个论点都能引发一大波讨论。

在走上《奇葩说》舞台之前,詹青云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么多人同时喜欢和讨厌。

喜欢她的人,觉得她是 " 人间理想 "。她与陈铭 " 神仙打架 ",因浩繁的阅读量和强大的思辨能力一战成名。她在辩论时的理智大义、引经据典,让人一看就是 " 读书人的样子 "。

讨厌她的人,却始终骂她站得太高、不接地气,少了些温暖和柔软。

在这个舞台上,她是光环加身的王者玩家——哈佛女博士、华语辩论世界杯最佳辩手、邱晨徒弟 …… 但与此同时,她也经历着一些 " 非常渴望早一点结束 " 的意外局面。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 人间理想 "

詹青云说:" 人感到孤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感上的孤独,就是没人在乎你的感受;一种是智识上的孤独,就是没有人在乎你的想法。我觉得辩论至少可以解决第二种孤独。"

不过,詹青云最初加入辩论队的目的,并不是想解决自己的孤独,而是因为想要来几场 " 免费跟团游 "。

大二那年,她的好朋友加入辩论队,每次打完辩论后,就跟她聊自己又去了哪个国家打比赛。詹青云一听,这不就相当于可以免费环游世界了吗?她心一动,便加入了辩论队。而她的行程基本是辩论赛 10 天,旅游占 8 天。

直到大三时,她听了一场改变她人生的辩论赛。那一场的辩题是:武昌起义在武昌这座城市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在最后的结辩中,代表 " 偶然 " 一方的台湾政治大学刘彦理跳出命题之外感叹道:

我们讨论这道题目最重要的意义是,把这样的一个历史事件当做必然或偶然,对于我们将来的人生选择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把所有的改变都看作是历史的必然的话,就没有人会为改变而奋斗。历史虽然给人机会,这个机会也是非常容易错过的,如果当时不是有那样一批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可能这个民族就要再等很多很多年。

这段话彻底颠覆了辩论在詹青云心中的意义。" 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地感动,原来辩论可以这么打!"

她开始认认真真打辩论,在乎自己是否通过辩论传递了价值。于是,后来才有了《奇葩说》里的那些名场面。

比如有一期的辩题是: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选哪个?

詹青云选 " 低薪很喜欢的工作 ",她的回答堪称经典:

" 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缺愿意为了高薪去打很贵的官司的律师。大把的人挤破头要去做那样的工作,而一个普通律师愿意放弃这一切,去为普通人提供一点帮助,难道连你我的一句鼓励都得不到吗?

我愿意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不想做一个被挑选的人,我想做一个被需要的人。"

还有一期的辩题是:有一瓶忘记悲伤的药水,要不要喝?

詹青云也贡献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精彩辩论:

如果我们都无法面对自己的悲伤,那我们怎么面对别人的悲伤,芸芸众生的悲伤?

这个世界上还有孩子在流离失所,还有孩子被拐卖,还有孩子一生下来就在逃亡的路上,这一切人间的苦难,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国仇家恨,盛衰兴亡,又凭什么打动我呢?

没有伤悲,就不会有慈悲。

有人说:詹青云辩论的时候,整个人像发着光。她被粉丝称为 " 人间理想 "。

而同为《奇葩说》选手的胡老师则说:" 阿詹不是我的‘人间理想’。终其一生,我都活不成阿詹那个样子,阿詹也并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是有阿詹在,让我觉得‘人间是理想的’。"

" 故事被讲得过于励志了 "

詹青云红出圈后,网上开始流传她真真假假的童年经历,一句话总结就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学霸,一路逆袭,借百万读哈佛博士。作为佐证,她的名字也被解读为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让詹青云感到困扰。为此,她义正言辞地发了一条微博:" 请各位公众号不要再为我打造‘苦情’人设了!"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显然,即便成为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詹青云对聚光灯依旧保持着某种警惕。

别人夸赞她学识深厚,她说自己偏科严重,这种形象 " 挺容易被戳穿的 ";别人佩服她借钱读博,她说 " 这个故事被讲得过于励志了 ",自己的同学都背着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贷款。

尽管她的家境的确称不上殷实—— 1990 年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小县城,妈妈是高中英语老师,爸爸是普通工薪人员,小时候就读于乡村小学,全校只有两个老师,操场上还有同学放牛;

尽管她的经历的确算得上励志——从小学到高中转学 6 次,次次变成新班级里垫底的差学生,高中却一路开挂,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 " 港中大 ")双录取,2013 年保送港中大硕博连读,2015 年以只差满分 6 分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 ……

但她摒弃了外界一切过分的包装和廉价的同情。因为她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可爱的父母,完全是在蜜罐中长大的。

她小时候成绩不好,有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她是 " 笨猪 ",还有老师用歇后语骂她 " 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甚至有一位老师当着她的面告诉她妈妈:" 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趁早送去技校吧!"

詹青云的妈妈被这些老师气得半死,干脆把孩子带回了家,让她 " 爱学就学,爱看闲书就随便看 ",休息日更是允许她泡在书店里看个够。

妈妈还安慰詹青云说:" 我算过命的,你要先倒霉三年,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年级最聪明的小孩。"

眼看詹青云上四年级,这句安慰即将露馅,妈妈又说 " 重新算了一次,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 童年詹青云(左)和妈妈。图自詹青云微博

妈妈 " 爱的鼓励 " 支持着詹青云走过漫长的求学生涯,而爸爸的 " 佛系养娃 " 则保护了她从小到大所有天马行空的爱好和想法。

爸爸对詹青云的考试期待只有 66 分,因为这个分数能让大家很开心," 数字也很好 ";他看女儿迷上了四驱车,于是把茶几、沙发全卖了,专门买了个正经四驱车赛道放到客厅里;四驱车被时代淘汰了,女儿开始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于是他又把客厅变成运动场;墙上的挂画也早被他摘了个干净,专门留地方给女儿涂鸦;甚至在那样闭塞的年代,他还想着法子 " 骗 " 女儿陪他去出差,满中国地东奔西跑 ……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 詹青云(右)和爸爸。图自詹青云微博

县城不大,但少女詹青云的世界从来不小;家境不富,但少女詹青云的精神从来不穷。

" 趁着年轻,偏要勉强 "

詹青云是球迷。有一次,她看足球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大意是:" 当你是迈克尔 · 乔丹的时候,三步上篮的规则就是狗屁了;当你是马拉多纳的时候,不能手球的规则就是狗屁了;当你是贝克汉姆的时候,球场上的一切规则都是狗屁了。"

她把那段话从杂志上剪下来,贴到了客厅门的正面。" 你如果很优秀了,就可以活出自己的规则,那就是我最后的梦想了。"

当初高考时,她以全省前五的成绩考上了北大,但由于她钟情的考古系那一年在贵州并不招生,她又不愿意去读北大的其他专业,于是转身去了港中大。

在港中大念书的日子里,詹青云同样不走寻常路。

刚到学校没多久,她看不惯大家在学生会选举上都西装革履、一本正经,就和两个朋友一起去天桥上买了特别土的棉衣穿上,上台演了出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把学生会前主席气得够呛。

原本她学的是经济学,但后来觉得这专业有点 " 无聊 ",还是更喜欢能直击社会问题的专业。带着很强的理想主义,詹青云选择了在港中大政治学的硕博连读,结果老师一句 " 我们政治学做学术,不解决问题,只观察现象 " 让她失望透顶,干脆利落地辍了学。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詹青云把目光转向法学,申请上了哈佛大学的博士。不过,过程中发生了一个让她至今难忘的插曲。

当时,哈佛面试官打电话询问她,为什么要选择学习法律。一向淡定的詹青云突然紧张起来,本来准备好了一大段冠冕堂皇的说辞,最后只说了句 " 我希望为中国的法制进程做出贡献 "。

答完之后,她心里顿时没了底气。这个被面试官评价 " 你真的很 noble(高尚)" 的回答,听起来如此白莲花," 去哈佛的事十有八九会落空吧 ",她想。

但这回答确实源自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直以来,这个社会都有很多她想改变的东西。

童年时,她感受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长大后就带着同学一起回贵州支教;她看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一咬牙便成立了青年旅社 " 呼叫旱獭 ",希望能通过盈利给留在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志愿者们提供资金帮助。

尽管每件事都进行得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现如今她是一名律师,但她并不确定这是否就是她一生的使命。" 选择做律师,是因为在面对社会上大的现象、政策、问题时,不知道可以用什么身份去解决。" 她希望未来某一天,自己能成为一个 " 找到这一生到底该为什么而奋斗 " 的人。

负债百万上哈佛超励志?这位来自贵州的BBKing根本不需要“苦情”人设

回想起 2018 年华语辩论世界杯总决赛,詹青云代表哈佛耶鲁大学联队结辩,她应用了《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一句话,爆红网络:

赵敏向范遥道:" 苦大师,人家要对我动手,你帮不帮我?"

范遥眉头一皱,说道:" 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詹青云说:"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不过,辩论结束很久后,她又补充道:" 我想表达的勉强,不是叛逆,不是这个世界往东我一定要往西,不是跟这个世界对抗,而是不要被它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