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2岁,潜心泥塑十年成工艺美术大师,做中国最创新的泥塑


#自拍我的故事#头条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高化龙,今年32岁,内蒙古乌海人。我自幼喜爱美术,大学毕业后学过面塑,做过机器人,做过泥塑。许多泥塑创新作品受到国内外人们的欢迎,并且作为随手礼走出了国门。2019年我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并且多次获工艺美术大奖。

我1988年出生在乌海农村,父母都是村里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母亲还是村里的裁缝,一双手很巧,经常为大家裁衣缝衣。我小时候爱鼓捣东西。有一次,右臂骨折了,我靠左手和脚的配合就做出了一把火柴枪。在班里,我手工做得最好,美术也画得最好。参加韩国太白山雪雕节的合影。故事由本人口述并提供图片,鸽子视角整理)

我在大学假期的时候就拜大连面塑刘吉成老师学习面塑技艺。刘老师的金陵十二钗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面塑技艺精湛,功力深厚,刘老师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在刘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面塑技艺,进步也很快,受到了刘老师的表扬鼓励。


大学毕业后,我工作了一年多,后来因为太喜欢泥塑了,就去了陕西的凤翔拜胡新明为师学习传统泥塑,我师傅是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这儿稍微给大家透露一下,我也非常喜欢机器人的制作,经常收集各类废铜烂铁制作机器人。我做的机器人被包头的东达艺术区收藏。后来我与乌海一个公司联合制作机器人,合作了一段时间,发现离我的泥塑梦想越来越远,最终放弃了。

放弃面塑和机器人的制作后,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泥塑创作中,我认为还要从自己最喜欢的泥塑做起,不能跟风,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把泥塑做好。

有了大学四年的雕塑理论支撑,再加上胡新明老师的教化指点,我的泥塑技艺进步很快,从2008年年初开始,到年底一年的时间,我就创作了近百件的泥塑作品,其中《老年乐》、《杀年猪》等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我本以为就这样进入泥塑世界了,还为自己初试牛刀成功而欣喜时,现实给了我狠狠的一棒。一年后,我的泥塑作品便无人问津了,并且时间一长泥塑出现了开裂,作品形似“无神”,和预期的差别很大。这次我没有放弃,没有灰心,而是认真研学雕塑理论,从其他老师的作品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还实地进行采风,寻找创作的灵感,以促进自己泥塑作品质量的提高。

经过认真总结反省,我给自己泥塑创作定了三条规矩:一是用最好的泥来制作泥坯;二是下功夫追求人物神似;三是保证作品不开裂。泥塑一般情况都是用红胶泥捏制。为了寻找上等红胶泥土,可以说我跑遍了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


把找到的上等红土用筛子进行过滤去杂,用中性水和成胶泥。成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一团泥需要经过捶打、摔、揉等过程,把泥中的空气完全挤压干净,再掺和进其它东西,才能使生泥变成“熟泥”。这样的泥才能制作泥塑的泥坯。在这一道工序上我比别人要捶打、摔、揉的时间长,以确保泥的纯净和质量。

在人物造型上我遵循更加真实、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在创作之前,我都会脚踏实地进行采风,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绝对不会像以前那样凭空想像创作。这组作品《二人台》,在创作前我连续两天站在戏台前观察写生,把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的人物组合、器乐组合,演出形式做到心中了如指掌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完成后,获得了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银奖。

十年间,我为了创作泥塑作品,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可以说这十年是潜心钻研的十年,也是我成长进步的十年。在创作时,我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创作场地的小屋里,买上一大箱方便面或是其它干粮,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饿了泡碗方便面随便吃点。十年间,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泥塑创新泥塑作品上。


随着作品质量的提高和创作作品数量的增多,我在圈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去年8月,我被自治区评为工艺美术大师,是当选者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在泥塑创作达到一定的阶段后,我把心思又放到了创新泥塑上。内蒙古是双驼峰最多的地区,我也特别喜欢骆驼这种吃苦耐劳的品格。经过近两年的创作,我创作的泥塑《双峰驼》系列作品,既具备泥塑的特点,也有卡通的色彩,是目前中国最创新的泥塑作品。

我创作的创新泥塑《双峰驼》系列作品,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被自治区文化旅游厅评为工艺美术银奖。如今这组作品已走出国门,远涉重洋,成为内蒙古的伴手礼及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现在是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内蒙古雕塑学会会员 、乌海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并且多次获工艺美术奖励。我为了自己泥塑梦想潜心十年坚守钻研,瞄准目标不放弃才会有今天的结果。没有一个人随随便便就会成功,努力坚守才是王道。鼠年春节来临之际,我用最新的泥塑《金鼠送福》,祝福各位鼠年红红火火,身体健健康康。如果您有故事,也想上头条,请关注鸽子视角提供线索。欢迎转发评论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