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2歲,潛心泥塑十年成工藝美術大師,做中國最創新的泥塑


#自拍我的故事#頭條的朋友們大家好,我叫高化龍,今年32歲,內蒙古烏海人。我自幼喜愛美術,大學畢業後學過麵塑,做過機器人,做過泥塑。許多泥塑創新作品受到國內外人們的歡迎,並且作為隨手禮走出了國門。2019年我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並且多次獲工藝美術大獎。

我1988年出生在烏海農村,父母都是村裡老實巴交的莊稼人,母親還是村裡的裁縫,一雙手很巧,經常為大家裁衣縫衣。我小時候愛鼓搗東西。有一次,右臂骨折了,我靠左手和腳的配合就做出了一把火柴槍。在班裡,我手工做得最好,美術也畫得最好。參加韓國太白山雪雕節的合影。故事由本人口述並提供圖片,鴿子視角整理)

我在大學假期的時候就拜大連麵塑劉吉成老師學習麵塑技藝。劉老師的金陵十二釵曾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麵塑技藝精湛,功力深厚,劉老師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麵塑技藝,進步也很快,受到了劉老師的表揚鼓勵。


大學畢業後,我工作了一年多,後來因為太喜歡泥塑了,就去了陝西的鳳翔拜胡新明為師學習傳統泥塑,我師傅是國家級的非遺傳承人。這兒稍微給大家透露一下,我也非常喜歡機器人的製作,經常收集各類廢銅爛鐵製作機器人。我做的機器人被包頭的東達藝術區收藏。後來我與烏海一個公司聯合制作機器人,合作了一段時間,發現離我的泥塑夢想越來越遠,最終放棄了。

放棄麵塑和機器人的製作後,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泥塑創作中,我認為還要從自己最喜歡的泥塑做起,不能跟風,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把泥塑做好。

有了大學四年的雕塑理論支撐,再加上胡新明老師的教化指點,我的泥塑技藝進步很快,從2008年年初開始,到年底一年的時間,我就創作了近百件的泥塑作品,其中《老年樂》、《殺年豬》等作品一經問世便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

我本以為就這樣進入泥塑世界了,還為自己初試牛刀成功而欣喜時,現實給了我狠狠的一棒。一年後,我的泥塑作品便無人問津了,並且時間一長泥塑出現了開裂,作品形似“無神”,和預期的差別很大。這次我沒有放棄,沒有灰心,而是認真研學雕塑理論,從其他老師的作品中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我還實地進行採風,尋找創作的靈感,以促進自己泥塑作品質量的提高。

經過認真總結反省,我給自己泥塑創作定了三條規矩:一是用最好的泥來製作泥坯;二是下功夫追求人物神似;三是保證作品不開裂。泥塑一般情況都是用紅膠泥捏製。為了尋找上等紅膠泥土,可以說我跑遍了周邊方圓幾十公里的地方。


把找到的上等紅土用篩子進行過濾去雜,用中性水和成膠泥。成泥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般情況下一團泥需要經過捶打、摔、揉等過程,把泥中的空氣完全擠壓乾淨,再摻和進其它東西,才能使生泥變成“熟泥”。這樣的泥才能製作泥塑的泥坯。在這一道工序上我比別人要捶打、摔、揉的時間長,以確保泥的純淨和質量。

在人物造型上我遵循更加真實、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原則。在創作之前,我都會腳踏實地進行採風,在生活中認真觀察,絕對不會像以前那樣憑空想像創作。這組作品《二人臺》,在創作前我連續兩天站在戲臺前觀察寫生,把二人臺這種藝術形式的人物組合、器樂組合,演出形式做到心中瞭如指掌後才開始創作的。作品完成後,獲得了第三屆內蒙古自治區工藝美術品“飛馬獎”銀獎。

十年間,我為了創作泥塑作品,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可以說這十年是潛心鑽研的十年,也是我成長進步的十年。在創作時,我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創作場地的小屋裡,買上一大箱方便麵或是其它乾糧,一呆就是十天半個月,餓了泡碗方便麵隨便吃點。十年間,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泥塑創新泥塑作品上。


隨著作品質量的提高和創作作品數量的增多,我在圈內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去年8月,我被自治區評為工藝美術大師,是當選者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在泥塑創作達到一定的階段後,我把心思又放到了創新泥塑上。內蒙古是雙駝峰最多的地區,我也特別喜歡駱駝這種吃苦耐勞的品格。經過近兩年的創作,我創作的泥塑《雙峰駝》系列作品,既具備泥塑的特點,也有卡通的色彩,是目前中國最創新的泥塑作品。

我創作的創新泥塑《雙峰駝》系列作品,一經面世,便受到了大家的歡迎,被自治區文化旅遊廳評為工藝美術銀獎。如今這組作品已走出國門,遠涉重洋,成為內蒙古的伴手禮及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現在是內蒙古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內蒙古雕塑學會會員 、烏海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並且多次獲工藝美術獎勵。我為了自己泥塑夢想潛心十年堅守鑽研,瞄準目標不放棄才會有今天的結果。沒有一個人隨隨便便就會成功,努力堅守才是王道。鼠年春節來臨之際,我用最新的泥塑《金鼠送福》,祝福各位鼠年紅紅火火,身體健健康康。如果您有故事,也想上頭條,請關注鴿子視角提供線索。歡迎轉發評論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