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先進製程突破,大客戶合作推進國產替代

中信證券1月17日發佈對中芯國際的研報,摘要如下:

中芯國際為國內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全球第四大晶圓純代工廠。公司具備超越國際二線廠商的能力,短期受益於行業景氣度改善,中期受益國產化替代戰略及大客戶轉單,長期看好公司先進製程技術研發。給予公司目標價20.22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晶圓代工廠商,成熟製程增長穩定,先進製程突破在即。中芯國際耕耘晶圓代工20年,鑄就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大晶圓純代工廠。公司12英寸及8英寸晶圓產能均為國內第一,技術橫跨0.35um至14nm。我們預計在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並舉戰略指引下,公司將持續實現跨越式成長。晶圓代工行業:全球近600億市場,三大趨勢利好中國大陸晶圓代工。(1)產業轉移至大陸,代工是製造主流方向,國內芯片設計公司崛起。全球新建晶圓廠四成位於中國大陸,產業向大陸集中。我國芯片設計市場過去11年CAGR達24.6%,預計未來保持20%的年均增速,利好代工廠商。(2)國產替代意識增強,政策持續支持。中國半導體市場在重視國產替代背景下具備較大發展潛力,需求端齊備+政策支持+資本運作帶動產業崛起。(3)先進製程持續進步,摩爾定律放緩利於跨越式追趕。技術、資金壁壘日益嚴苛,龍頭臺積電佔據59%市場份額。第二梯隊中,中芯國際長期而言是唯一有能力突破進入第一梯隊的廠商。公司分析:中芯國際加強大客戶合作,持續研發,有望縮小與大廠差距。(1)我們估計公司擁有華為海思、高通、博通、格科微、兆易創新、紫光展銳、北京豪威等大量優質客戶,由於美國擬將對華為的“美國技術含量”限制由25%降至10%,華為在臺積電部分投片或受影響,我們預計公司有望獲得部分訂單轉移。2019Q3公司40nm及以上成熟工藝營收佔比達95.7%,電源管理、指紋識別、圖像傳感器相關國產替代需求強烈,成熟工藝景氣保證盈利能力。(2)持續資本投入下,中芯國際奮力追趕臺聯電等二線大廠。公司在盈利能力、資本開支方面已經趕超臺聯電,營收規模及技術水平差距持續縮小。(3)14nm為先進工藝拐點,後續節奏加快。14nm已於2019Q3量產,12nm流片,下一代N+1節點客戶導入中。公司研發節奏明顯加快,新節點打開發展空間,打造芯片國產替代中堅力量。風險因素:IC行業景氣度衰落;外部衝擊加劇;新技術研發、量產低於預期等。盈利預測、估值及投資評級。公司是大陸晶圓代工龍頭公司,現處於技術研發過渡期,短期預計毛利率受高額折舊影響波動大,中長期具備超越國際二線廠商的能力。考慮到公司重資產、高投入、高折舊、長期回報特點,PE法難以體現公司價值,我們選取常適用於重資產型行業的PB法估值。因客戶需求提升帶來業務規模擴張,我們上調公司2019/20/21年每股淨資產預測至9.70/10.11/10.56港元(原為9.63/10.09/10.63港元),考慮到國際貿易爭端背景下公司芯片製造龍頭的核心戰略價值和長期向好趨勢,我們按照2020年2倍PB,給予目標價20.22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