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太妃選遠嫁和親的女孩,為什麼選探春,而不選寶釵和黛玉

《紅樓夢》中很少寫生日,可是卻在七十一回特地為賈母籌辦了一次生日,賈府辦的很隆重,連著慶賀的幾日,這就說明這次的生日會有大事要發生。果不其然,此次生日宴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南安太妃。太妃和賈母是同輩的人,她來給賈母祝壽是很高的禮節。

這次不是賈母整歲的大生日,而且南安太妃還偶感不適,她完全沒有非來不可的理由,可是她依舊來了,那麼就可知她來並非只為賈母祝壽而是另有目的。從她一定要見見賈府的幾位小姐的動機,也可知道她這一次醉翁之意不在酒。

南安太妃相看賈府的姑娘們,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為自己的孩子相看,可是以她的年歲來算,南安王早已成親,這種猜測排除,而且就算真為家中的其他孩子相看,也沒有必要這麼著急,意圖也不必表現的如此明顯;那麼只能是第二種南安太妃在為皇室挑選女子。南安太妃表現得很著急,那麼這不符合選秀的可能,所以這次的挑選只能是和親。

賈母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可是太妃之命不得不從,賈母無奈只好就讓黛玉、寶釵、探春、湘雲和寶琴出來見客。五個女孩都很優秀,還各有千秋,為何南安太妃最後獨獨選中了探春,而沒有選擇其他幾個姑娘呢?

第一,湘雲和寶琴都訂婚了,南安太妃早就把她們排除在外

南安太妃選遠嫁和親的女孩,為什麼選探春,而不選寶釵和黛玉

賈母讓五個女孩都出來見南安太妃,看似給了南安太妃五個選擇,其實並非如此。對於五個女孩子的具體情況,南安太妃早就知道一些。因為北靜王同賈府交好,北靜王妃自然知曉賈府的情況,北靜王妃配同南安太妃一同來賈府赴宴,兩人自然早就交過底了,對於賈府的基本情況南安太妃還是知道的。

其中湘雲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這裡,聽見我來了還不出來,還只等請去。我明兒和你叔叔算帳。”

首先,寶琴早就許給了梅翰林家,這是賈府上上下下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她不在選擇之內。其次,南安太妃和湘雲早就熟識,湘雲到賈府長住之前,史家就給她安排相親了,只是最後沒有告知準確的人家。不過如果南安太妃想要選湘雲的話早就可以選了,畢竟她早就認識湘雲了,具體為何美選湘雲不知道,但是湘雲早就不在她的選擇範圍之內了。

賈母讓出來見的五個女孩子,其實只有三個可以選擇,湘雲和寶琴已經訂婚了,她們都不在可選的選擇範圍之內。南安太妃想要相看也不是她們。

第二,賈母早有委婉的暗示,黛玉是自家要留下的姑娘,探春作為主要推薦

南安太妃選遠嫁和親的女孩,為什麼選探春,而不選寶釵和黛玉

剩下的三個女孩裡賈母最想推薦的其實只有探春,因為賈府三春只有探春出來見客,而且賈母還委婉的暗示黛玉是她想要留下的姑娘,南安太妃到賈府選人,那麼賈母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其實本身賈府有三個未出閣的小姐,即迎春、探春和惜春。元春入宮為妃也給她們打了廣告,讓她們三人在京城有了很好的名聲,她們大了年紀想要選一個合適的人家也非常容易。賈母之所以沒有讓其他兩位小姐出來,有藏拙的緣故,不過更多的是想重點突出探春。

探春在賈府三春中不管相貌還是才學、能力都是最出色的,由她代表賈府最為恰當。探春不管開創詩社,還是作為代管家管理賈府,這些才能都是有目共睹的,賈府的三位小節中她就是最優秀的,賈母重點推薦她也在情理之中。

寶釵和黛玉都是客人,賈母讓她們出來見南安太妃只是出於禮節。賈母不在乎南安太妃能否看上寶釵,因為她在意的人只是黛玉。她很委婉給了南安太妃一個暗示,黛玉是自家要留下的姑娘,她不合適作為和親人選。

南安太妃又問眾小姐們,賈母笑道:“他們姊妹們病的病,弱的弱,見人靦腆,所以叫他們給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戲子,傳了一班在那邊廳上陪著他姨娘家姊妹們也看戲呢。”南安太妃笑道:“既這樣,叫人請來。”賈母回頭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

五位姑娘中能夠讓人一眼看出病弱的人只能是黛玉,留著看屋子是謙詞,也是暗示黛玉是要留在賈府的人。賈母害怕南安太妃看中黛玉所以提前給南安太妃說,讓她不要選中黛玉。賈母看著寶玉和黛玉一路走來的感情,為了安定兩人的心她曾說過寶玉和黛玉不是冤家不聚頭,她是二人愛情堅定的守著者,她會極力促成寶玉和黛玉在一起。

老人家急的抱怨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黛玉是賈府最心疼的孩子,她不可能不成全她和寶玉的姻緣。如今南安王妃突然來選參與和親的女子,要是她選中黛玉就不好了,所以賈母提前打招呼,直接讓黛玉就不在太妃的選擇之列。

賈母捨不得體弱多病的黛玉出去和親,既然賈府不可避免要出一人參選,那麼只能讓賈府自家的女孩子出場。寶釵既然願意參加選秀,那麼參加和親她自然也是願意的,所以賈母讓她和探春同時出場,太妃選中誰就是誰。

第三,寶釵和探春都很合太妃的意,只是探春的身份更合適

南安太妃選遠嫁和親的女孩,為什麼選探春,而不選寶釵和黛玉

南安太妃是一個聰明人,既然其他三個姑娘都不合適,那麼剩下的兩個姑娘就是她的主要選擇,南安太妃一來就好好打量這兩個姑娘。

因一手拉著探春,一手拉著寶釵,問幾歲了,又連聲誇讚。因又鬆了他兩個,又拉著黛玉寶琴,也著實細看,極誇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誇那一個的是。”

五個姑娘都特別優秀,不能夠厚此薄彼,所以都誇了一遍。雖然五個丫頭都分別誇了一回,但是南安太妃看中的人其實只有探春和寶釵,因為南安王妃只細問了她們兩人的年齡。在賈母探尋寶琴年紀的時候,薛姨媽揣度出賈母想要為寶琴婚配的意思,那麼如今南安太妃問了她們兩個人的年紀也就是同樣的意思。

寶釵和探春都是大方得體、大家閨秀的類型,如果作為和親的人選她們二人都很適合,不管她們中的誰都可以管理好一個大家庭。可是寶釵的年紀和身份都比探春差了好多。作為和親的人選,在古代一般都會被封為公主和親,可是寶釵只是商人世家出身,而且她的年紀比探春要大了兩三歲,這兩個缺點都是不可彌補的。

南安王、北靜王和賈府私交都很好,他們之間都是同一個政治集團的人,那麼為了集團的利益,他們在選擇和親人選的時候很多還是要考慮集團的整體利益,探春既然作為賈府的正經女兒,那麼她參與和親的分量和能夠帶給大家的利益都是最大的。

既然兩個人都是合適的人選,探春的優勢比寶釵就會更加的突出,所以綜合二人的優勢和劣勢,南安太妃最後就會選擇探春。

和親遠嫁對於女子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是身為賈府的女兒,探春享受了它帶來的榮耀和富貴生活,那麼也不得不接受它所賦予的使命,即便不願意探春還是哭著遠嫁。在賈府因為身份的束縛探春很難做出一番多為,如今天高海闊探春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不幸未必不是一種幸運,探春是沒線了風箏,可以過“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生活。

總之,作為和親人選的五個姑娘,其實每個都很好,可是並不是每個都適合去參與和親。黛玉、寶釵和探春作為沒有婚約的女子,她們本來都是可以和親的對象,可是因為賈母的私心和寶釵的身份劣勢,所以最終能夠入選的人必然只能是探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