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創新中弘揚正能量

2018年,江蘇高院微信公眾號推出一首反映法院幹警青春與理想的MV《寧海路75號》,迅速走紅網絡,在拿獎拿到手軟的同時,也讓報考法院的公務員翻了番;

2019年3月,江蘇高院抖音號發佈的一段如皋女工扛鋼管替夫還債的短視頻,24小時內累計點擊量超過3700萬次,點贊333萬次;

2019年“五四青年節”,江蘇高院推出反映年輕書記員工作生活狀態的音樂MV《整卷少女》,公眾號當天破10萬+;短短兩天內,《整卷少女》在騰訊視頻的點擊量就超過70萬次。

在守正创新中弘扬正能量

一個個實例顯示,江蘇高院通過將主流意識形態與新媒體結合,向大眾普及法律、傳遞正能量的方式,得到了社會各方和網民的充分認可。在獲得系列榮譽的同時,也使得江蘇高院的普法工作在全國法院系統躋身“頭部”陣列。筆者就利用新媒體普法有何秘訣,採訪了江蘇高院新聞辦主任張志平,他笑著說了四個字:守正創新。

厚植“動力源”:法德同宣+核心價值

法院豐富的案件資源,獨特的法院文化,為法院媒體融合中內容生產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秉持弘揚主旋律。近幾年來,江蘇高院所有對重大活動、重要案件、重要典型的新聞報道,都要進行主題策劃,讓原創的、有意思的法院新聞傳遞出和諧、公正、法治、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最終引導受眾知法、守法,推動社會誠信建設。江蘇高院的“兩微一端”基本上每個工作日更新典型案例、法官說法。如皋妻子替夫還債案件、兒童陪伴加班的法官爸爸等報道都得到了極高的閱讀量和點贊量。“究其原因,正是宣傳中傳遞出的誠信、敬業等力量迎合了當前網民的內心需求。網民感動的同時也讓法院普法宣傳與社會公眾關切產生了共鳴,進而傳遞出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一直關注法院公眾號的一位媒體朋友談到。

突破“禁錮區”:融合傳播+嶄新視角

江蘇高院在普法過程中十分注重平臺建設,為了回應公眾對於司法公開的期待,推進司法信息獲取的便利化,促進司法宣傳的普及化,由審判流程平臺、裁判文書公開平臺、庭審直播平臺、執行信息公開平臺四大平臺架構成江蘇法院系統的司法信息公開平臺。此外,“兩微一端”、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讓網絡空間的普法深入到法院判決的各個環節。

2019年8月,全省法院在中國庭審公開網的庭審直播場次率先突破100萬場,江蘇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庭審直播場次突破百萬的省份,佔全國法院直播總量的22.7%。2019年以來,常州“毒地”案、大學生狀告愛奇藝案等一批法治教育意義大、社會影響面廣、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庭審直播,吸引了數萬名網友在線“圍觀”。各地法院還定期組織學校、公務員、行業部門集中收看有關青少年犯罪、職務犯罪、合同糾紛類案件等的庭審直播,讓庭審直播成為普法過程中最普及的“法治公開課”,充分達到了以案釋法的宣傳效果。

考慮到移動時代,普法對象更多地謀求進入事件現場,體現自己的“在場感”。江蘇高院在進行新媒體策劃時更多地追求用新的視角和敘事模式,讓用戶真正體會“在場感”和“主角感”。有資深媒體人評價:“江蘇高院的創新就是勇於第一個‘吃螃蟹’”。

江蘇高院2016年開始協調多家傳統媒體及網絡媒體參與協作,並以法院當前重點工作之一“基本解決執行難”為切入點,組織了多次“抓老賴”大型全媒體直播活動。活動最初,所有人都擔心,沒有人看怎麼辦,直播現場發生爭執怎麼辦……但是“直播抓老賴”這個活動,從最初網易新聞客戶端幾百萬人參與觀看,到現在一次全媒體直播各媒體客戶端合計數千萬人觀看,上百萬人在線討論;從最初一地一市到現如今全國各省市如火如荼開展著。“直播抓老賴”讓執行工作獲得了驚人的關注度和廣泛好評。此後,全媒體直播《泰州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網絡直播江蘇高院執行表彰活動等,每一次直播策劃都得到了媒體大力支持和網民的廣泛關注。

高奏“和諧曲”:精準傳播+講好故事

當下,新媒體多如牛毛,普法工作要如何吸引群眾,並且留住群眾呢?全省法院新聞宣傳部門走出了一條“親民”之路。

近幾年,江蘇高院著力於打造一個內容優質的生態平臺或者品牌。為了這個目標,他們一方面聚集了一群興趣相同的人,有法官、有記者、有大V,經常性就需要普法的內容進行議題設置。密切結合社會熱議的公共話題、焦點新聞、熱點事件,增強普法的生活化和時代感。藉助不同視角、不同理念和圈外人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法院普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和平臺支持,真正提升我省法院普法宣傳的精準度、到達率、知曉度。如《寧海路75號》《整卷少女》這些高口碑產品,正是在這樣一個“法媒會商”的氛圍中誕生,並受到了網民高度的認可。

另一方面,在內容打造上,江蘇高院充分運用“小切口、大法治,小故事、大情懷”的方式,講好法院故事。將嚴肅的普法宣傳、警示教育,通過網絡語言、網絡方式、網絡規律呈現出來。微電影《第一顆糖》,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以一顆糖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不幸的小女孩如何在社會的關心和法律的保護下,走出家暴陰影,重新開始生活的故事。微視頻《我的爸爸是超人》,從孩子的獨特視角,講述了她心目中超級英雄爸爸的形象,披著斗篷、手執錘子、拿著魔法書……魔幻與現實、幽默與淚點交織。古裝動漫穿越法治短片《包青天斷案新記》,以現代法官和古代包公的智慧碰撞,全面展現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重要作用。沒有太多法言法語,甚至沒有太多法官的審判辦案場景,但是承載在感動、笑聲、淚水中的法治元素就這樣滲透到觀眾的內心。

實踐證明,在普法工作中,要做到守正——深刻理解法院普法工作的價值依託,更要創新——要不斷地追求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方向,從拼海量向拼質量轉變,從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因時、因地、因人進行普法,以內容優勢贏得民眾的心。唯此,才能更好地落實法院“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真正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在守正创新中弘扬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