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風口”分拆,能否實現華麗登臺?

1月6日晚,上海電氣宣佈,擬將其控股子公司上海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創板上市,並且發佈分拆上市預案。本次分拆完成後,上海電氣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上海電氣的控股權。通過本次分拆,將上海電氣打造成為公司下屬獨立風電核心業務上市平臺,通過科創板上市加大風電產業核心技術的進一步投入,實現風電業務板塊的做大做強,增強風電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這是國內第二家、地方國資首家正式發佈分拆預案的A股公司,看來上海電氣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了,但是這個螃蟹到底是肥是瘦,能否讓上海電氣滿嘴流油,還要拭目以待。

上海電氣“風口”分拆,能否實現華麗登臺?

01 上海電氣另闢蹊徑,海上風電獨佔鰲頭


時鐘撥轉到2005年,為了打破國內風機市場長期被外企壟斷的局面,國家出臺了“風電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的政策,本土風機制造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沐浴在春風下,響應國家的號召,上海電氣於2006年成立了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新能源領域。上海電氣規劃了分三步走的技術路線,通過“許可證引進、聯合設計、自主研發”,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自己的團隊具備獨立策劃、自主設計、通過國際認證的技術創新的能力。

上海電氣最初採取的策略是許可證生產,與德國Dewind公司展開合作,引進了D6-1250kW機型。站在巨人的肩膀,對於上海電氣構建基本團隊,快速進入市場至關重要,也使上海電氣有了可以和金風等巨頭初步較量的信心。在引進關鍵技術的同時,上海電氣還一直在尋找更高兆瓦機組設計能力的公司,Aerodyn公司進入了其視野。隨後與德國Aerodyn公司簽約,以聯合設計方式開發適合中國氣候和風況條件的2MW風機,開始逐步具備設計能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上海電氣還不滿足於僅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夜空,他們還想著去伸手摘下一顆顆閃亮的星星。經過幾年的技術積累,獨立策劃、獨立設計、自行認證的3.6MW海上風機提上日程,並最終於2010年併網發電,宣告了上海電氣擁有了自主研發的能力。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上海電氣在陸上始終無法撼動金風、遠景等幾大風電巨頭,於是另闢蹊徑,重點集中海上風電的發展。2010年,在國家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中,上海風電中標江蘇東臺20萬千瓦潮間帶項目,成為國內首批擁有海上風機業績的三家企業之一,從此打開了通往海上風電的大門。為夯實在海上風電的優勢,上海電氣與西門子集團成立風電合資公司,加緊大功率兆瓦直驅風機產品的技術引進工作,增強公司未來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實力。依託4MW、5MW、6MW和7MW平臺推出了一批重點新機型,引領國內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發展潮流,並在實際運行中表現不俗,從此奠定了中國海上風電龍頭地位。

上海電氣“風口”分拆,能否實現華麗登臺?


02 叩開科創板大門,業績難言滿意


根據公告披露,上海電氣風電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57億、61.71億、49.21億,淨利潤2119萬元、-5231萬元和1.01億元。由於2018年出現虧損,公司並不符合上主板的條件,科創板更適合電氣風電。

上海電氣“風口”分拆,能否實現華麗登臺?

得益於率先進入海上風電行業,上海電氣風電建立了較高的行業壁壘和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難以撼動。與陸上風電嚴格的併網時間限制相比,政策對海上風電可謂非常呵護,不僅補貼最高,而且給予了發展窗口期。但是由於國內外環境差異和體制等原因,上海電氣風電發展勢頭並不如金風、遠景、明陽三大頭部整機商。特別是2014年後,儘管上海電氣的整機商排名一直是第6位,但裝機容量卻一直下降,而三大頭部整機商的新增裝機佔比卻逐年提高。這就與上海電氣一直期盼的“海上第一、陸上三強”的目標相距甚遠。

上海電氣風電一直像長不大的孩子,花費如此大的氣力,但是風電業務並未給公司帶來很大的營收改善,風電營業收入依舊佔比很小,變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風電營業收入依然是看政策吃飯,起起伏伏難以形成有效長期的增長,業績也忽高忽低。2012年受到風電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銷售減少,價格下降,造成利潤大幅度下滑,虧損 5.51 億元;2013年再度虧損 2.67 億元;2018年政策向好,仍然虧損了0.52億,業績增長令人擔憂。潮水退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隨著搶裝浪潮的退卻,其盈利能力令人堪憂。

上海電氣“風口”分拆,能否實現華麗登臺?

上海電氣的主營業務主要涉及四大板塊:新能源及環保設備板塊、高效清潔能源設備板塊、工業裝備板塊以及現代服務業板塊。此次分拆上市的電氣風電屬於新能源及環保設備板塊,主要從事風力發電設備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以及後市場配套服務。從各業務板塊看,新能源及環保設備板塊佔總收入比例最低,2019年上半年僅為15.4%,但卻扛起了近兩年增長的“大旗”,成為該公司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及環保設備板塊增長的“功勞”不在於電氣風電,而歸功於環保業務擴張快,收入大幅增長所致。

對於風電行業來說,國家補貼時代很快就將結束。風電補貼退坡,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位於行業中游的整機設備製造商,激烈的競爭在過去兩年就已經開始上演,整機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瘋狂降價。國內最大的風電整機制造商金風科技,其風機制造的毛利率一降再降,從2016年的25.5%下滑到2018年的18.7%,2019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1.3%。上海電氣是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商,在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累計份額超50%,一旦降價潮重演,預計也會“難逃一劫”。作為海上風電的霸主,壟斷地位只能推遲降價期限,大勢所趨無法遏制,到時候上海電氣又將何去何從呢?

上海電氣“風口”分拆,能否實現華麗登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