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 典藏唐代的四件山水小品 竟然······

京畿瑞雪圖紈扇

唐代, 佚名作 ,絹本 ,設色,縱42.7cm,橫45.2cm

北京故宮 典藏唐代的四件山水小品 竟然······

唐 京畿瑞雪圖頁 北故

本幅無款識,右裱邊項子京題:“唐雲麾將軍李思訓畫京畿瑞雪圖,宋宣和御府藏物也,定為神品第一。古胥山樵項聖謨獲於梅花和尚塔前,得秘玩焉,百金亦勿與易。”  

裱邊鈐收藏印“平書珍賞”、“平泉書屋主人審定印”2方。   

扇面繪雪景樓閣,山水重青綠敷色,畫法古拙,明顯帶有所謂李思訓父子“金碧山水”傳派的特點,與故宮收藏的另外兩件傳為唐人的樓閣作品《宮苑圖》卷、《九成避暑圖》頁畫風相近,並都曾被題為李思訓作。這三幅畫在清代以前均未見著錄,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記和題跋作為斷代的佐證,而且目前尚無公認的唐代同類作品可資比較,因此,我們不能僅僅以其勾勒填色為主的質樸畫法和追求簡古的生拙風格便簡單地斷定為唐人作品。

正因為缺乏斷代依據,這三件作品的時代歸屬在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畫面上大量古代建築所反映出的宮室形制來判定作品的創作時代就成為較為科學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學者將畫面中建築裝飾的細部,如:琉璃瓦、格子門、木牌坊和斗拱的形制作為“詳辨古今之物,商較土風之宜”的有力物證,認為這三幅畫所表現的建築群非唐非宋,進而得出結論,斷定它們不是唐人的作品,而是南宋“臨安以外地區或民間畫家所繪的裝飾畫”。

九成避暑圖頁

《九成避暑圖》頁,傳為唐人作品,絹本,設色,縱28.5cm,橫31.6cm。

北京故宮 典藏唐代的四件山水小品 竟然······

唐 李思訓(傳) 九成避暑圖頁 北故

本幅無款識。對幅清代乾隆皇帝題詩。鈐乾隆內府諸收藏印。《石渠寶笈》著錄。

此幅為清宮舊藏,是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幾幅時代較早、傳為唐人的繪畫作品之一。乾隆題詩中有“九成瓊殿疊,百道玉泉翻”句,認為此圖寫九成宮。事實上,畫面描繪的是貴族出行和遊樂的場面,繁密富麗,充滿亭臺殿閣,其間人物、鞍馬、舟車往來。畫法雖具大小李將軍“金碧山水”傳派的特點,實為南宋畫家所作。

龍池競渡圖

《龍舟競渡圖》頁,唐李昭道繪,絹本設色,縱28.5cm,橫29.7cm。

北京故宮 典藏唐代的四件山水小品 竟然······

唐 李昭道 龍池競渡圖頁 北故

此圖是典型的青綠山水作品,畫中運用的石青石綠歷久彌新。

通過畫中所描繪的建築判斷,畫中的情景當為宮廷中歡度端午的場面。

華麗的宮廷樓閣位於畫面的右下角,湖水以留白的方式體現出來,遠景為青綠的山巒。

畫面中,人小如豆卻清晰可辨,生動有趣。所繪龍舟亦生動掬,靈動飄逸。

蓬萊飛雪圖

《蓬萊飛雪圖》,楊升,唐,冊頁,絹本設色 35x30cm

北京故宮 典藏唐代的四件山水小品 竟然······

唐 楊升 蓬萊飛雪圖頁 北故

楊升與與張萱和楊寧同時代,曾為唐玄宗唐肅宗畫像。

沒骨山水的典範,沒骨畫非同工筆和寫意,沒骨的“沒”,就是內收含蓄之意,其精妙在於將運筆和設色融合一體,不用勾輪廓,不打底稿。

柯九思曾題詩一首曰”仙山一夕遍瓊瑤,萬木森森長玉苗,處處樓臺相掩映,素娥白鶴正逍遙”

北京故宮所典藏的這唐代的四件山水小品 竟然都不能確定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