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陝西商洛的大眾美食

商洛。其名始於漢代(上雒(縣)和商(縣)的地域合稱)。位於陝西省東南部,與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商洛在戰國時屬商鞅封地,和毗鄰的於地,統稱為“商於”。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秦孝公因衛鞅破魏有功,將“商於”十五邑分封於衛鞅,故稱其為“商君”、“商鞅”。

商洛文化承秦文化之剛陽,蓄楚文化之柔美,自唐以來,商洛逐漸成為中國西北與東南的交通要道,在這裡曾經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等許多詩人的足跡和詩作!

大愛陝西商洛的大眾美食

陝西美食眾多,在這方面。商洛自然毫不遜色其他地區。

攪團

攪團盛行於我國西北地區。攪團的製作:把麵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裡,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乾麵粉為止,然後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擀麵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後,最後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俗話說“醋水好,攪團香”,吃攪團做醋水也挺講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大愛陝西商洛的大眾美食

孝義灣柿餅

“孝義灣”原為“孝爺灣”。相傳,明祟幀年間,商州知府帶“孝爺灣柿餅”進貢。祟幀食後,頓覺“甘甜順喉下,爽氣溢雙目”,連連稱讚,並感慨此地百姓的孝道仁義,於是賜名孝義灣,從此, “孝義灣”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孝義灣柿餅”傳統的製作方法:將捏果曬乾後的柿餅放入籠或大缸中堆捂,每1~2天翻動一次,以防柿餅粘在一起。翻動時結合檢查柿餅是否全部乾燥以及理正果形,不夠乾的要補曬,果形不正的要理正。將柿餅放在木板上用長約30釐米,寬約10釐米的木板在柿蒂上面旋轉壓平,蒂歪的要移正,然後將柿餅翻轉壓平,使之端正美觀,呈餅狀。這些經整形的柿餅,放於竹篩內曬一天,然後全部柿餅裝入容器中起霜。各地上霜方法不一,一般方法是用陶瓷缸,將缸置於陰涼處,兩餅相合,1層柿皮、l層柿餅置於缸內,裝滿後上面蓋l層柿皮,然後封缸,約經30天即可出霜。

大愛陝西商洛的大眾美食

漫川八大件

漫川八大件是漫川關鎮的特色美食。漫川關地處秦楚邊界,昔日為水旱碼頭,九省通衢,南北商賈雲集,素有“小武漢”之稱。

漫川人凡事講究,圖的就是個吉利。“八大件”未上桌前,先上四個壓桌碟,從頭到尾都不撤換,象徵四季發財,四季有餘。如果是給上了年紀的人祝壽,當中還要加一道菜——滷水拼盤,這叫頂頭盤子,或叫“五福慶壽,五福臨門”,表明晚輩們對老人崇敬和孝順。“八大件"正式上桌,分為"四扣碗、四炒盤",順序為:"刮刀丸子(扣碗)、肉絲大炒(盤)、豆油卷子(扣碗)、幹炸雞塊(盤)、甜醪糟肉(扣碗)、紅薯丸子(盤)、紅蓮蹄子(扣碗)、肉片小炒(盤)"。

大愛陝西商洛的大眾美食

山陽羊肉泡

山陽泡饃的吃法和西安的大致相同,但是與西安的飥飥饃論個賣不同,山陽泡饃的饃是一大張、稍薄,論份賣,一般人也就是一份饃就夠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除了些特別講究的吃家還堅持自己掰饃以外,大部分人都是選用館子裡切好的饃,有丁丁和條條兩種,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吃泡饃,山陽有不少專門的泡饃館子,什麼張家、郭家、趙家等等,名字很樸實,賣的是實惠和口碑。館子一般不大,顯得人氣很旺,裝修都很簡單甚至有些過於簡陋,在這裡你絕不會有進大飯店的那份拘束,人生貴適意,最重要的是吃得過癮。

大愛陝西商洛的大眾美食

橡子涼粉

橡子涼粉咬勁十足,口感出色,是當地不可不嘗的經典小吃之一。看似簡單的橡子涼粉,其製作過程卻相當複雜:

1. 將橡子放在太陽下面曬,曬至殼開裂;

2. 然後將外殼剝掉,將果肉用清水浸泡3天,期間需換水幾次;

3. 泡至水清澈後,將果肉加水放入料理機中打碎成糊狀,放置澄清;

4. 鍋中加入水燒開,然後關小火,加入橡子粉,並不停的按順時針方向攪拌;

5. 一直攪汁成片,然後就倒入容器中冷卻即可。

6. 吃的時候,只需涼拌。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