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的口糧茶是什麼茶?

大愛白茶


我的口糧茶是普洱茶

喝茶十年了,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老茶客,正因為長期喝的都是普洱,其他五大茶類喝到嘴巴里基本沒味道,本人體寒綠茶類黃茶類青茶類烏龍茶類幾乎不敢喝,有幾次試茶喝的龍井,大紅袍,綠茶喝了胃反應有點大,大紅袍舌頭微微有麻感,鐵觀音更是不能入口,嘗一口馬上拉肚子,所以這些茶滋味太淡,又不好喝,從來不選擇喝

唯獨普洱茶,無論生茶熟茶都很適合,口感飽滿醇厚,而且喝了立刻生津回甘,不像其他茶,除了腸胃反應強烈,嘴巴里一點反應都沒有,老白茶也是淡淡的,沒滋味沒醇厚感。

有時候喝普洱茶新茶或者樹齡小的茶,腸胃刺激也大,所以都選擇存放五年左右的茶喝,天冷喝熟普,天熱喝生普,家裡私藏的古樹茶偏多一點,因為古樹茶耐泡,喝完渾身有冒汗現象,這比其他茶類就好很多,至於紅茶偶爾喝一點,因為喝多了反而上火~

對了,補充一點(我喝易武颳風寨,那卡和老曼峨,景邁多些,因為性價比合適)











l雨聲


也剛好是因為我是勐海人,家裡親戚有開茶廠的,基本一段時間去親戚家廠裡討點包裝破損的茶餅、茶磚,或者已經撬開過的樣茶,基本就夠我喝好一陣的啦。喝這些茶最期待的就是撬開一餅新茶,各種可能都會有,跟開盲盒一樣刺激


五月五日5


我老家盛產一種叫做嶽西翠蘭的高山雲霧茶,小時候,四五歲就開始幫父母去茶園中採茶,後來長大一點跟著父親到茶山上去收茶,每天晚上回來,父母手工製作,我負責照看爐灶中的火候。可以說從小與茶接觸,從小就參與到製茶過程中來。因此也與家鄉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所以一直到現在,雖然自己做茶葉生意,喝過了很多種茶,對普洱、白茶也有偏愛,但最終歸結到口涼茶的還是家鄉的綠茶,嶽西翠蘭。

這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情節,也是一種生活習慣,畢竟喝了那麼多年早已經成為日常相伴的不二之選。和嶽西翠蘭就是從吃米飯一樣,已經深入到了我的骨血之中。

當然這不是說別的茶不好喝,只是說個人的體驗和習慣而已,就像某些人喝普洱或者說喝毛峰一樣,每個人的隱藏習慣不同,不能說誰對誰錯,也不能說誰的就好,誰的不好。

世上茶葉千萬種,喝茶的人更是不以億計,而我獨愛嶽西翠蘭。以上這是我的看法,可能非常個性化,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一說您自己目前喜歡喝的口糧茶有哪些?


止茶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對於您提出的問題作個人解答。

口糧茶的意義

普文相信大家所說的口糧茶具有以下特性:

1.高性價比的茶葉

2.口感符合個人品味

3.品質與品相都適宜

4.每天或者經常需要飲用的茶

口糧茶的推薦

普文認為口糧茶符合個人品味的前提下,必須符合生態第一的原則,不喝農藥茶,不喝化肥茶,生態環境好,對人體有益。

1.白茶(雲南系人工加工較少,對人體起到左右較大)

2.綠茶(綠茶,可推薦雲南系原生品種茶樹的烘青,相對海拔與自然環境較好,原生種較為在高海拔,無人打理)

3.普洱生茶(以大葉種為原料的茶,最好50以上樹齡,高海拔較為生態)

普文喝的口糧茶

普文自己常飲,甚至每天必喝的是以鳳慶中葉種為原料的白茶,此茶樹品種為當地原生種,並非嫁接種,生態為方圓5公里以上無人煙,幾乎不受汙染。

每天都會有需求,普文會經常抽菸,白茶必化濃痰,第二天無痰。菸民必選。這是普文一直堅持飲用的茶。

真茶君——普文


真茶君—普文


以前工作很忙,喝的茶比較雜,主要喝雲南綠茶和普洱茶為主,有時也會喝點紅茶、鐵觀音、大紅袍、烏龍茶、省外綠茶及我國臺灣省的茶等,偶爾也喝過斯里蘭卡、日本、印度大吉嶺紅茶和英國紅茶。但那僅是喝茶解渴而已,並未專注,隨便喝喝罷了。

後來有了空閒時間,為了戒菸,用喝茶作為替代,每天早上起來必泡一壺(杯)茶,正在從喝茶向品茶進步。

現在春末和夏天主要喝朋友用自家茶山雲南大葉種古茶樹製作的高端小眾普洱茶生茶,偶爾喝點以前存的普洱茶生茶,比如前段時間喝的十多年前朋友送的2005年訂製的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普洱茶生茶,感覺就特別好。

秋冬季節主要喝點滇紅和普洱茶熟茶。

當然偶爾仍然會喝點其它茶,比如現在剛喝另一個做茶的朋友做的雲南白茶,感覺也很有特點。

自從開始學習品茶後,近一年的時間,每天抽菸的量已從三十多支已經減到十隻以下了。

我個人認為品茶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知你認為是否如此。

以下圖片按順序分別為:

1、朋友做的古樹普洱茶生茶

2、普洱茶熟茶

3、滇紅

4、另一個朋友做的白茶

5、2015年勐庫普洱茶生茶

6、斯里蘭卡茶








多知一二


兩百多一個餅!!




好霸氣的一口茶


我是開茶莊的,基本上店裡什麼茶都有喝。個人比較偏愛喝大益7562覺得此茶黏粘度好,甜度適合,更重要的是價錢親民,隨便喝都不心疼(茶莊多人喝茶,只能喝大眾化的茶)因為身體比較寒,所以綠茶什麼的很少喝,大紅袍上市時會喝點肉桂,獨愛肉桂的略帶辛辣的桂皮香味。


鴻程茶業楊梅


題主的題出的有趣“口糧茶”,言下之意就是須庾難以放下的所喝的茶囉?如此說來我目前的“口糧茶”是“鐵觀音”。

之所以在諸多茶葉種類中會對鐵觀音情有獨鍾除去欣賞它清澈的茶湯、翠綠的茶色,品味它純正的囗感聞嗅它馥郁的芬芳外還因為它具有抗衰老、防動脈硬化、齲齒、糖尿病等養生保健功能。作為半發酵的中性茶它既富含較高的氨基酸、茶多酚、生物鹼等眾多有益人體的礦物資成份又不似綠茶那般性寒且涼容易造成對腸、胃的傷害。久飲之後不知不覺便成為我茶飲中的“口糧”了。

可美中不足的是:鐵觀音不似雲南普洱茶、潮汕的單叢、武夷山的大紅袍等全發酵茶那般適宜保存、長久收藏並且具有保值、升值的功能。所以每年的新茶上市都必須及時去釆購一些用作當年的“口糧”。

追溯起我喝茶的歷史可有近五十年了,那是1972年我參加工作的順昌合成氨廠五七連的前身就是一家國營茶場,雖說我被分配到搬運班,但飄蕩在生活區上空的炒茶時發散出來的濃郁的茶香總會令我如痴如醉。就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茶癮”。每天都要抓上一大把粗加工的茶葉泡上一大缸濃茶一旦渴了便牛飲一番。

當然,類似的“牛飲”在我的生活中持續了三十餘年。雖說是個老茶客但僅僅停留在解渴的生理層面與品茶無關與茶文化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自茶聖陸羽的《茶經》在唐代文人士大夫中風行之後,以茶入詩、入畫幾乎成為引領歷代上流社會生活的風尚與潮流。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如此以詩敘茶、以茶入詩的唯美畫面足以體現古代的文人墨客對茶的喜好之情連帶著出家人也深得箇中三味方才有了“吃茶去”的禪宗公案。

我將喝茶與茶文化聯在一起是在到了廣東之後,公司為了要接待客人“功夫茶”是迴避不開的禮節。迫不得已我這慣於“牛飲”的粗人也得學著陪著客人細酌慢品,又因買茶葉結識了開茶莊的來自福建安溪的美女阿虹。她畢業於福建茶校,不僅對茶藝精通而且彈的一手古箏。每次上她茶莊看她纖細潔白的雙手如彩蝶般!上下輕舞,“白鶴沭浴”“烏龍入宮”“懸壺高衝”“春風拂面”及至最後的“品啜甘霖”一氣呵成,真是一種視覺、嗅覺、味覺的高雅享受以至於總是讓我留連忘返……

我是一個喜好“藏”東西的人,字畫、紫砂壺、奇石乃至茶葉與酒只要被我認為是好東西不管是否有收藏價值都要留下。當然,對茶葉的收藏始於阿虹的啟蒙。現在,我家收藏了諸如普洱茶、金駿眉、大紅袍等耳熟能祥的諸多品牌的茶葉唯獨對“鐵觀音”是想說“愛她不容易”,這種我最喜歡的茶種卻僅能停留在“喝”的層面,包括來自臺灣的高山茶我也是及時地溶入口中即時享受!

但願什麼時候“鐵觀音”茶葉經過改革也能是以陳為好……


森林村人


我收藏了十幾年的茶,有大益,下關,古樹純料,拼配茶,現在開倉,有開店了。平時喝的多還是十年左右的拼配,老茶價格高了,也收不起,除非是茶友過來,自己喝的話還是三五百的茶多。










正淳居七百米以上的茶


我從2003年入行開始喝茶,紅茶綠茶巖茶普洱熟茶都喝遍了,還是那句話;喝到最後只喝“山頭生普洱茶”現在喜歡喝 “颳風寨”“高山寨”“落水洞”“薄荷塘”都是易武山頭茶!我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