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治療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接觸某些物品後,在接觸部位所發生的急性炎症。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中醫的“漆瘡”、“膏藥風”’屬於本病的範疇。其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

接觸性皮炎治療

[臨床表現]

1.早期階段如反應輕微,可僅有紅斑、丘疹;反應較重可引起大片紅斑及水腫、水皰;倘刺激更重(如酸鹼等)則引起大皰甚至壞死。因弱刺激物的長期反覆刺激所致者,可表現為乾燥、浸潤、增厚、苔蘚化及皸裂等。

2.皮損以發生於手指、手背、腕、前臂、面頸等暴露部位的機會為多。

3.皮炎的範圍通常限於接觸部位,邊緣一般比較清楚,排列形態隨接觸物而異。發生在眼瞼、外生殖器等疏鬆組織處的皮損常伴明顯水腫;發生在頭皮者易繼發感染。

4.局部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癢、燒灼、甚至疼痛感。如皮損廣泛嚴重,可同時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等。

5.本病在去除病因後,處理得當,約1—2周可痊癒。若反覆接觸過敏原或處理不當,可使病程遷延,皮損浸潤增厚呈溼疹樣變化。

接觸性皮炎治療

[診斷]

1.本病根據接觸刺激性物的病史,受刺激部位的皮損特點,即可診斷。

2.過敏性患者,斑貼試驗呈陽性。

①輕度紅腫、丘疹、水皰而無滲液時用爐甘石洗劑。其中可加適量石炭酸、樟腦或薄荷腦以止癢。

②急性皮炎麗有明顯滲液時可用3%硼酸溶液或1:20醋酸鋁溶液作冷溼敷。

③急性皮炎紅腫、水皰、滲液不多時可外用鋅氧油,其中可加2%~5%糠餾油或魚石脂。

④皮炎至亞急性階段,則可用2%~5%糠餾油龜石脂或其它焦餾油類的乳劑或糊劑,還可應用各種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

(2)內用藥治療:內服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重症泛發者可短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每日30mg口服或地塞米松5mg,靜脈滴注。

(1)內治法

①溼熱挾毒:急性皮炎期呈紅腫、水皰、糜爛、滲液,伴口渴,尿黃,便於,甚喇發熱頭痛,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解毒。

方藥;龍膽草15克、梔子lO克、生地10克。黃芩lO克、丹皮l0克、地丁”克、金銀花15克、紫草l5克,澤瀉10克、木通l0克、甘草6克。

②風熱直燥;反覆發作,皮損呈慢性乾燥、肥厚,伴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清熱驅風,養陰潤燥。

方藥;荊芥l0克、防風l0克、蟬蛻6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10克,丹皮10克、當歸1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參30克,雞矢滕l5克、甘草6克。

(2)外治法

①以潮紅、丘疹為主者,用三黃洗劑外搽,或青黛散冷開水調敷,每日4~5次。

②糜爛、滲液者,可用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煎湯待冷後溼敷。亦可用10%黃柏溶液溼敷。

③糜爛、結痴者,可用青黛膏外搽,每日3~4次。

[預防與調養]

1.不宜用熱水或肥皂水洗滌或摩擦,禁用刺激性強的止癢藥物。

2.明確病因,避免繼續接觸過敏物。

3.與職業有關者,應改進工序及操作過程,加強防護措施。

4.多飲開水,忌食辛辣、油膩、魚腥等物。

接觸性皮炎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