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文 | 魔眼睛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近日,網上流傳出一組《大明風華》殺青花絮的視頻,網友看完後紛紛大呼太感人。

“令人熱淚盈眶!”

“我要是在現場,一定會瞬間淚崩吧!”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原來,這感人的瞬間是73歲的王學圻,跪在臺上向全體劇組人員磕頭致謝。老戲骨的真誠謙遜的確讓人動容。

戲外的王學圻如此和藹可親,戲內他飾演的朱棣卻是霸道接地氣的硬核皇帝。

面對子孫他是飽含深情的爺爺,面對朝臣是恩威並施的帝王。

王學圻將朱棣性格中的複雜多面詮釋得入木三分,這精湛的演技自然迎來了一片怒贊:

“王老師把朱棣演活了,人設豐滿立體,演技槓槓的。”

“王學圻老師真的用演技還原了我心目中的朱棣人設,老爺子太賊了!”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而和他搭戲的朱亞文這麼說:“我在他身後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他身上的萬丈光芒。

一個70多歲的演員,在現場完全地投入,而且精湛的演繹,這整個過程讓我折服。”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提起王學圻,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他是《武林外傳》中高深莫測的郭巨俠。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他是《梅蘭芳》中孤傲的伶界大王十三燕。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他是《十月圍城》中的愛國商人李玉堂​。

他是《劍雨》中亦正亦邪的轉輪王。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他是《趙氏孤兒》中陰險狡詐的屠岸賈。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他是《天地英雄》中面對血雨腥風依然心靜如水的安大人。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很多人都讚歎他那爐火純青的表演,卻很少有人知道,王學圻在成為正式演員之前,也經歷了很多磨難。

而在他的人生字典裡,“不掉隊”三個字,可以說是貫穿始終。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2008年,電影《梅蘭芳》上映。

飾演梨園名伶十三燕的王學圻,在62歲的年紀,憑藉令人驚豔的演技,成為觀眾矚目的焦點。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很多人都說他是演了十三燕而爆紅的。

王學圻聽了卻連連搖頭:“‘爆紅’這個詞對我來說很新鮮,我可不是一夜成名。”

這世上從沒有毫無準備的橫空出世,有的只是厚積薄發後的水到渠成。

王學圻也不例外。

1963年,十四歲的王學圻進入部隊,成為了一名文藝兵。不幸的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他被迫脫下軍裝,成了一名工人。

前途渺茫、生活困窘,但王學圻沒有放任自己消沉,而是很快就調整好了狀態,在沉默中等待機會。

這個機會還真被他等到了。

一次,單位宣傳隊排了一個話劇,臨近公演時,主角腳崴了,有人就說讓王學圻上吧。

就這麼著,王學圻趕鴨子上架,連招呼帶比劃地愣把戲給拿下來了。

沒想到,正是這樣一場陰差陽錯,卻給王學圻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當時八一廠的副導演看完戲後,覺得這小夥子不錯,就把他推薦給導演王蘋。

王蘋一看:這絕對是個演戲的好苗子呀!

就把王學圻帶到廠裡,安排在電影《我們是八路軍》中演一個燒炭的普通戰士。

這是王學圻第一次接觸電影,一下就喜歡上了。

於是,他跑去問王蘋:“您看我是不是這塊料?”

王萍肯定地點點頭。

導演的認可,點燃了王學圻心中深藏的藝術夢,他決定報考藝術院校。

就這樣,1978年王學圻以32歲的大齡考進了空政話劇團,時隔11年後再次穿上軍裝。

經歷了生活打擊和磨礪,王學圻格外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只要有戲演都接。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他和李雪健、濮存昕每天提著戲服趕場,一天下來得換七八套戲服。

哪怕只做群眾演員,他也演得興致勃勃,全情投入。

除了跑龍套之外,王學圻還要負責燈光組的拆臺裝臺。

每當最後一場演完,他就跟濮存昕爬到舞臺頂上等著,一邊一個,撐在那裡,等底下謝幕首長接見完,趕緊把幕關上。

直到很久以後,王學圻演主角了,演出結束他還忍不住往大幕上看,不知道那裡有誰在看著他。

演了太多甲乙丙這樣的無名角色,王學圻終於在《陳毅出山》中,分到一句臺詞“趙老先生身陷水火……”

這次,他也如願掛上了名:“烈士——王學圻”。

這是“龍套三人組”的第一句臺詞,為此李雪健還打趣道:

“咱們終於有人說話了。”

後來李雪健因出演電視劇《渴望》中的宋大成爆火,結束了龍套生涯,而王學圻仍然在到處趕場。

要說心態上沒有失衡,肯定是假的。

再加上那段時間,一起跑龍套的人因為看不到希望,紛紛改行另尋出路。

李雪健擔心王學圻也會選擇這條路,就跑來鼓勵他:“我看好你!你千萬別放棄!”

沒想到,王學圻卻無比堅定:“雪老健,你放心,我王學圻絕不會當逃兵。”

漫長的龍套歲月,寂寞與心酸,王學圻坦然接受,人生的種種磨難沒有壓垮他,反而使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將這份理解融入到表演中。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無論多小的角色,哪怕是毫無存在感的群演,王學圻都它把當作是鍛鍊機會。

曾有媒體問他:“演小角色也需要花精力研究嗎?”

王學圻嚴肅地回答道:“因為你演再小的角色也要知道這個角色是幹嘛的。

比如說你要是個警察,那你就得是警察那樣。如果你是個小偷,那狀態就更得是不一樣了。

儘管是小角色,哪怕是一閃而過的,也得花心思研究。”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王學圻接到一個演長安街上掃地的老大爺的任務。當時王學圻才30出頭,哪裡演過八十多歲的老頭兒啊?

為了演好這個大爺,他每天天不亮,就跟隨街道上一位老大爺出發,來到垃圾場上,認真模仿他每一個細微的動作。

怎麼穿衣、走路、說話,就連他與旁人爭垃圾時,他也湊近了認真觀看。

演出那天,他一口地道的北京話,顫顫抖抖的舉手投足,活脫脫一個老北京。

母親和朋友去看戲,楞沒看出他是誰來,等他演完了,大家還以為他沒出場呢。

還有一回,李雪健發現王學圻胸部有血瘀,驚問是怎麼回事。

王學圻淡淡地回答:“這是昨天拍一部對手戲時,被對手男演員打的。”

原來,在片場時王學圻特別叮囑對手一定要出手重一些,這樣,自己的反應會更加準確,表演也更到位。

說完,又囑咐李雪健:“你千萬不要找他,更不要告訴他,你要是告訴他的話,他就會有顧慮,下一步就很難放開手腳演戲了。”

在王學圻眼裡,沒有小角色,他對每個角色都投入全部的精力,為角色賦予靈魂。

《梅蘭芳》中的十三燕雖然只有短短几場戲,但王學圻卻把功課做到極致。

從來沒有唱過京劇的他,特意拜李舒先生為師,從最基礎的跑圓場開始,立腰、抬胳、掄關公大刀,一樣一樣的練習。

最終,京劇泰斗的氣節、傲慢、孤單、頑固守舊以及內心的脆弱,都在王學圻一招一式、一個眼神一句唱詞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

憑藉“十三燕”一角,王學圻獲得了金馬獎和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三十年磨一劍,在別人退休的年紀,他才嚐到紅的滋味。

陳凱歌說:“學圻,你等待這麼多年,就是為了等到這個角色。”

王學圻沒有否認。

“十三燕”推開了他事業的命運之門,從而迎來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

有人說陳凱歌是他的貴人,但其實他自己才是自己的貴人。

要知道,所有的幸運,都需要用前期的積累埋下伏筆。

如果沒有30多年裡每一個機會的認真把握,每一個角色的用心打磨,他又怎會幸運的遇到貴人?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對自己演的每個角色一絲不苟,因為這麼做了,對演員自己好,你要是不認真演的話,演幾個角色後導演就不會用你了。”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在演藝圈,王學圻有個美譽:第五代導演的第一男主角。

1984年,陳凱歌和張藝謀合作拍了一部電影《黃土地》,這部影片後來被稱作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王學圻就是其中的男主角。

此後,王學圻便成了五代導演的御用男主角。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都說演而優則導,但王學圻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導演,直到遇到楊麗萍。

楊麗萍想拍一部自傳性的電影,王學圻聽了便熱心地幫著找攝影、錄音、音樂,待張羅得萬事俱備,發現就缺個導演。

找來選去,總也沒有適合的,這時大家建議乾脆讓他來。

王學圻也想挑戰一下自我,就乾乾脆脆地答應了:“好!”

這部電影從前期籌備到最終成片折騰了五年,拍了12萬尺,光剪片子就剪了15遍。

他記得是夏天進的剪接室,到第二年暑熱來臨時,才終於鑽出來。

之所以耗費這麼久,是因為苛刻的王學圻不能容忍一點點問題存在。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一次看片時,他發現有一段舞蹈《兩棵樹》的鼓聲效果不好,當即決定重錄,當時已是凌晨四點,所有人都已疲乏。

“沒關係,我來敲。”

王學圻自己上陣。

他頭戴耳機,眼看畫面,以手代錘,“嘭嘭嘭”的鼓聲,激盪著深夜的錄音棚。

電影是在日本做的後期,錄音師是曾經給日本導演黑澤明《羅生門》舉杆的錄音大師,神保小四郎先生。

那天錄音結束後,70多歲的老人一臉神秘地告訴王學圻:

“明天我要給大學生講課,你知道我講什麼嗎?現在不告訴你。”

後來,有人告訴王學圻,他講的是“中國有這樣一個導演。”

這樣的精雕細琢,讓這部電影拿到了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第二大獎——評委會獎。

頒獎後臺,電影節主席問王學圻:“你知道這個獎意味著什麼嗎?”

王學圻一臉懵:“意味著什麼?”

“所有的獎項都是由贊助商頒發的,唯獨這個獎是由評委會主席發獎,說明這部電影在學術上的地位。”

這是許多科班出身的導演夢寐以求的國際電影節獎,沒想到竟然被初學乍練的王學圻輕鬆拿下了,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姜文在看完影片後,半夜一兩點鐘打電話給王學圻:

“我一分鐘都沒有走過神。王學圻,我不知道你還有那麼大的激情。”

然而這也恰恰印證了這個道理:當一個人抱著敬畏的態度做一件事,那麼“結果不會錯到哪兒。”

就像打井一樣,認定一個位置就深挖下去,挖得越深水就越清澈。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雖然這些年王學圻拿了不少大獎,但他非常拎得清:

“你生活在現實裡,得了獎,並不見得你就是道格拉斯,你要回過頭來拉車。你外面得獎,回來還得喝你的棒子麵粥。”

被人尊稱為“老戲骨”,他的理解是:“別人叫你‘老戲骨’是對你的尊重,希望你能把每個角色都能演好。”

人生最難得的,不是在逆境中放下張狂,而是在高處還能保持這樣一份謙卑。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在他身上看不出大牌明星的架子。

不工作時,王學圻經常去小區的健身場健身,和鄰居們聊天話家常,如果沒人說,大家一定想不到這就是影帝。

他能跟同時代的演員玩到一起,也能跟年輕的演員成為哥們兒,接得上“梗”,也抖得了包袱,完全沒有老演員那種端著的做派。

有一次,他和一群年輕朋友吃飯,大家用手機點餐,王學圻不會,特別著急,但卻拒絕幫助。

“誰也別幫助我,就算餓著肚子也要學會用手機訂餐。”

折騰了半個小時,總算成功下了單。

後來,王學圻又學會了網上打車、購物,週末的時候,不用出門就能搞定午餐和晚餐。

如今,70多歲的老人,學英文、健身、拍戲、參加時尚活動,一樣不耽誤。

他說:“我定期還會去超市逛逛,因為你不去就不知道現在的生活方式,演戲肯定就傻了,你要確保自己沒有掉隊。”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這樣的人生勵志嗎?當然。

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王學圻“幸運”地遇上了。

從部隊文藝兵到工廠工人、話劇、影視劇演員、導演,獲得過中國話劇金獅獎、梅花獎,也摘取過電影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男配角獎。

王學圻:三十年磨一劍,他終於嚐到紅的滋味

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漫長的蟄伏期,他或許有過抱怨,但一直保持“不掉隊”,直到現在他還有底氣口出豪言:“40後的‘王姥爺’正年輕。”

說到底,人生就是一場逆水行舟的遠行。

技術不斷髮展、行業不斷更迭的今天,沒有哪個職業是一勞永逸的,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會被淘汰,真相就是這麼殘酷。

而只有像王學圻一樣,內心謙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保持“不掉隊”的本事,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遠。

願前進的路上,你我也能驕傲地說出:“我們正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