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婁煩,消失了一個民族,留下了一個名縣

春秋戰國時期,從晉中、太原到北面呼和浩特這一帶的土地上有一個古老而剽悍的國家——樓煩國。這裡居住的樓煩民族,以畜牧為生,特別精通騎射,而且非常剽悍,是中原國家的大敵。

山西婁煩,消失了一個民族,留下了一個名縣

樓煩國位置圖

“樓煩”這個名字不知從何而來,但對於北方的諸侯國而言,他們清一色騎兵,弓馬嫻熟,頻頻南下騷擾,確實不勝其煩。

三家分晉後,樓煩族乘虛南下,將國都定在了今天的婁煩縣馬家莊鄉的城東溝口一帶。這相當於佔領了山西大半領土。

北方的趙國深受其害,新繼位的趙武靈王,頗有雄才偉略,他經過長期觀察,看到樓煩等北方少數民族穿的都是衣短袖窄的服裝,這與中原寬衣博帶有很大區別,而且他們軍隊對於騎兵為主,而趙國則是笨重的戰車,與騎兵相比,機動性太差。於是他下決心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改革後,趙國實力大大增強,一舉擊破樓煩國。

樓煩國滅亡後,一部分樓煩人內遷做了趙國人,而另一部分不願意歸附的樓煩人,在樓煩王的率領下,向北遷徙,在趙國和匈奴的夾縫中求生。後來樓煩王聯合中山國又一次捲土重來,被趙武靈王大敗。漢初,北遷的婁煩人又被大將軍衛青擊敗,樓煩國和樓煩人漸漸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

山西婁煩,消失了一個民族,留下了一個名縣

樓煩故國遺址

儘管樓煩這個國家和民族消失了,但樓煩人能征善戰的形象卻深入人心,“樓煩”這個詞成了驍勇善戰的代名詞。漢代時設有“樓煩將”,儘管將軍本人已不是樓煩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全國劃分為四十六個郡,其中就有“樓煩郡”治所在今天的靜樂縣一帶。西漢時,政府設置了樓煩縣,治所在今天的朔州一帶。公元621年,太守王毛仲開始大規模修建樓煩城。唐宋時期,樓煩是皇帝直轄的鑄造錢幣,煮鹽,牧馬的地方。清朝時,樓煩這個名字依然存在但是僅僅是一個鎮了。從這時開始,因為讀音相同的緣故,“樓煩”漸漸簡化為了“婁煩”

山西婁煩,消失了一個民族,留下了一個名縣

山西婁煩

1958年,山西建汾河水庫時,將婁煩鎮這一歷史古城遷到了現在的樓煩縣城所在地。當時的婁煩古鎮規模還比較大,有不少歷朝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建築。

197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婁煩縣。這便是今天的婁煩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