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常態化“鐵腕”治汙連戰連捷

減煤、轉型、治企、控車、降塵五管齊下

“作為駐市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我們不僅著眼‘高起點’和‘智能化’製造,還十分注重環保投入。2019年,我們公司淨利潤約為9000餘萬元,有關環保的投資達7000餘萬元,平均每天環保設施治理費就需12萬元。”1月15日,記者在晉能光伏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採訪時,該公司環保負責人袁蘇強這樣說道。

這是晉中市針對轉型工業企業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採取差異化措施的典型之一。2019年,在1至2月大氣環境同比惡化率上升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同心協力、標本兼治,“減煤、轉型、治企、控車、降塵”五管齊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市城區空氣綜合指數為5.57,同比好轉4.6%,好轉率全省第一;6項汙染物4項位列全省前三,其中,PM10、二氧化氮好轉率均位列全省第一。進入2019至2020年秋冬季以來,未出現一天重汙染天氣,達到汾渭平原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序時進度要求。同時,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2019年,全市11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8個,劣V類斷面控制在3個,均達到省考核要求。特別是國考郝村斷面2019年首次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完成了原本在環境生態人眼裡“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晉中作為資源型地區,環境問題歷史欠賬較多,生態環境保護仍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大氣、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面對嚴峻的形勢和艱鉅的任務,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把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作為一項硬任務,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採取超常舉措紮實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各項工作落實。

以秋冬防治為核心,全力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推進清潔取暖,全市因地制宜,加快實施以集中供熱為主,以醇代煤、“煤改電”、“煤改氣”等清潔取暖為輔的改造任務,在連續3年以市城區為中心大面積推廣集中供熱的基礎上,3年約對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1100萬平方米,涉及5萬餘戶、20萬人口。以1戶一年減少燃燒約5噸煤測算,5萬餘戶年減少燃煤30萬噸。推動工業企業達標整治,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2848家企業全部納入環境管控範圍,市生態環境局根據企業實際,科學、精準制定差異化措施,以此推動企業提標、提效。全年完成焦化企業特別排放限值改造17戶,開展“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按照相關要求取締或責令停產整治問題企業,治理工業窯爐171臺,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286臺。強化移動源汙染治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路檢路查柴油貨車1871輛,其中排放超標車輛173輛,勸返6輛,處罰167輛,組織淘汰老舊車1982輛,新增清潔能源車輛7796輛,有效淨化道路交通環境。推進面源汙染治理法治化進程,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制定《晉中市揚塵汙染防治條例》,市政府出臺《晉中市市城區揚塵汙染綜合整治方案》,全面開展工地揚塵、裸露地面、物料堆場等10個揚塵專項整治行動。

以汾河流域治理為重點,全力實施水汙染防治攻堅。一方面,強化入河排汙口整治,堅決堵住汙水入河的“口子”,目前,已完成773個入河排汙口的整治,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另一方面,強化地表水監測,堅決抓好地表汙水的治理。在農村,對沿汾160個村實施管網收集,108個村新建了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對無法建設管網的實行末端收集、集中處理;在城市,加速推動雨汙分流,先行啟動市城區雨汙分流3年計劃,實施榆次區3支退郝莊段至汙水處理廠汙水截輸工程,爭取2020年5月完工。同時,強化汾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治理。

在全力推進大氣、水汙染防治攻堅的同時,晉中市堅決抓好土壤汙染防治各項工作。同時,以“百日清零”專項行動為抓手,全面推進鐵腕治汙常態化,以市級督察為重點,不斷健全環境管理長效機制。

“在與市生態環境局、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管委會密切配合和加強溝通的基礎上,公司科學調配各工段產能,優化人力物力,使2019年在自主減排的前提下,不僅完成了光伏扶貧攻堅政治任務和出口訂單,還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晉能光伏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田樹全說道。(記者 閆淑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