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加快舊村系統開發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

——榆社縣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典型材料

  拆舊復墾是易地扶貧搬遷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一環”,上連舊房拆除,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情感,下連土地復墾流轉,牽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可以說是統籌解決好人、錢、地、房、樹、村、穩“七個問題”的核心環節,也是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作為晉中市貧困程度最深、易地搬遷規模最大的縣,榆社有近萬人要從世代生活的窮山僻壤搬出去,僅整村搬遷村就有68個,人數達到6166人,拆舊復墾既面臨村多、人多、個性化問題多的複雜局面,也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實現鄉村振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為切實做好拆舊復墾工作,我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統籌解決好“七個問題”的總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出了拆舊復墾“整體推進、系統開發”的新時代榆社路徑。

  一、主要做法

  用足用好易地搬遷、土地增減掛鉤、農業產業化等各項政策,重點解決好“搬遷難、拆舊難、發展難”等問題,推動拆舊復墾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一是採取“推動雙籤協議落實、預付部分拆除獎補資金用於裝修新房”的辦法,加快推進搬遷入住。針對搬遷戶“故土難離、不願搬遷”的問題,我們加強政策講解,嚴格推動搬遷入住協議、拆舊復墾協議的落實,讓搬遷戶知曉“信守承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確保按時搬遷入住。針對搬遷戶“無力裝修新房無法搬遷”的問題,我縣用活用好“人均1萬元拆除獎補資金”,向搬遷戶每人預付5000—10000元不等的獎補資金用於裝修新房,變“拆除後獎補”為“拆除前預支”。通過發揮“雙籤協議”的承諾作用和拆除獎補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快了搬遷戶搬遷入住、騰出舊房,為及時開展拆舊復墾贏得了工作主動。

  二是通過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易地交易,落實舊村個戶房屋的拆除資金。針對“一戶多宅”“有房無戶”等個性化問題,我縣把先行落實該類群體的拆除資金作為開展整村拆舊復墾的首要前提,把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易地交易收益作為落實拆除資金的重要來源。首先是實現了指標交易收益的最大化。全力爭取市級支持,於2018年7月成功與山西農谷管委會、晉中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2000畝增減掛鉤指標交易協議,交易標準由目前市場價15萬元/畝提高到20萬元/畝,為解決搬遷村個戶房屋拆除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其次,做到了拆除資金的及時支付。我們與晉中土地整治公司合作(榆社實得價18萬元/畝),並由該公司先行墊付資金1.4億元,確保了舊村個戶房屋拆除工作的及時開展。

  三是採取“縣級評估指導、各村自評自補自拆”的辦法,解決好個戶房屋拆除定價難的問題。針對“有房無戶”“一戶多宅”拆除如何定價的問題,我們明確各鄉鎮從縣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共同確定的中標機構名錄中自行選擇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定價,並制定了榆社縣農村房屋拆除補償指導價格,由各鄉鎮參照。針對搬遷戶區位差別、個戶房屋質量差異的問題,由各村開展自評自補自拆,在不超指導價格的情況下,各村根據實際確定補償標準。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基層“內部矛盾、內部化解”,而且實現了舊村拆除的快速化推進,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戶施策。

  四是通過改革創新,明確了搬遷村和搬遷戶在拆舊復墾中的既得利益,為實現舊村和諧順利拆除創造了好環境。針對基層種種可能影響拆舊復墾的不和諧、不安定因素,我們通過改革創新,對拆舊復墾的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由原來的自然資源部門牽頭實施轉變為由鄉鎮組織實施,給予了鄉村兩級在處理個性問題、推動拆舊復墾方面更多的自主權,提高了鄉村治理能力。同時,明確要求中標單位必須建立與村集體、貧困戶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集體收入、貧困戶勞務收入總和不低於項目標的的5%,讓搬遷村和搬遷戶享有更多的工程收益權,以有效解決影響拆舊復墾的各種矛盾因素,確保了拆舊復墾工作的順暢、和諧、高效推進。

  五是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充分激活遷出地土地資源,推進農業產業實現了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就易地扶貧搬遷考察時強調“大家生活安頓下來後,各項脫貧措施要跟上,把生產搞上去”。這裡指的“搞上去”,就是要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把原有的傳統農業、小散農業升級為高效農業、現代化農業,讓搬遷群眾增收的空間更大、水平更高,這也是《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的根本要求。我們藉助晉中市“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在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實行“拆舊復墾+土地流轉”一體推進,鼓勵流轉主體實施土地復墾,並對整村復墾土地與原有土地一併流轉,同步設立了舊村招商項目庫,讓農村成為工商資本角逐的新舞臺,為鄉村業態升級、加快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力。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舊房拆除全面完成。我縣搬遷總戶數4029戶,計劃拆除舊房3953戶,舊房利用76戶。截至目前,我縣舊房拆除已全面完成。

  二是土地復墾加快推進。按照拆除戶數全縣土地復墾面積為1208畝,68個整村搬遷村已復墾593.64畝,插花搬遷已復墾198.86畝,共復墾土地792.5畝,復墾率65.6%。

  三是高效農業發展取得實效。目前68個整體搬遷村已流轉9個村,有20餘個村達成了流轉意向。通過土地流轉,我們把土地資源變成了致富資本,讓傳統農業實現了轉型升級,晉麻產業園、中藥材產業園、穀子有機旱作示範園蓬勃發展,經濟作物佔比提高7.88個百分點,“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12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榆社農業正朝著高品質、現代化方向邁進,真正打開了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三、幾點啟示

  一要把“相信基層、讓利群眾”作為推進拆舊復墾工作的首要前提。榆社縣拆舊復墾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地相信基層、讓利群眾,讓農民自己拆自己的房、自己墊自己的地、自己掙工程的錢,才能變“要我搬遷”為“我要搬遷”,變“要我拆除”為“我要拆除”。這是我們探索推進拆舊復墾形成的重要方法,更是我們從習近平總書記“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重要論述中找到的榆社辦法。在面對類似拆舊復墾這樣的難中之難,我們只要堅定不移走好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第一要求,通過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滿足群眾訴求、讓群眾受益,才能讓群眾相信黨和政府,堅定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夯實貧困群眾的脫貧基礎。

  二要把“因地制宜、尊重實際”作為提高拆舊復墾工作精準度的基本原則。針對易地搬遷群眾“搬遷難、拆舊難”等現實問題,我們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精準方略”的偉大真理性和實踐性。通過對拆除獎補資金的精確化配置、對個性化問題的精細化管理,加快推動了拆舊復墾的進度,真正做到了對扶貧對象的精準化扶持,全面提高了拆舊復墾工作的精準度和認可度。在脫貧摘帽與鄉村振興全面銜接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把“精準”二字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才能落實落細每一項工作,辦好榆社的事情,才能真正把為民服務推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

  三要把“優化職能、放權基層”作為打開拆舊復墾工作局面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支持他們探索創新扶貧方式方法”。我縣對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流程的優化再造,不僅是對扶貧領域的一項探索創新,也是縣政府推進簡政放權、提升治理能力的一項重大改革。這樣做,充分提高了鄉村兩級拆舊復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讓鄉村兩級更好地結合村情民意去化解矛盾、推進工作,打開舊村拆除的局面,提高土地復墾的質量,為加快發展高效農業、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全面銜接奠定更為紮實的基礎。(衛奎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