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中,哪座城市地鐵最發達?你怎麼看?

時窩旅遊


新一線城市是民間稱謂,政府只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區分。其中,非副省級城市的省會城市就是地級市。

新一線常任城市有: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蘇州、長沙、西安、青島。

頻繁進出城市有:鄭州、無錫、大連、濟南、瀋陽、東莞、寧波、廈門、福州。

地鐵建設週期長,目前各大城市的通車裡程,只是暫時現象。當城市高速發展穩定以後,千萬級別城市的地鐵通車裡程,大致差不多,其中常任城市地鐵運營里程不會有太大差別。

非常任新一線城市,市區人口不多,最終會採用南京模式(S線市域軌道交通)彌補。


邊界狀態


新一線城市有:

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蘇州、長沙、西安、青島、鄭州、無錫、大連、濟南、瀋陽、東莞、寧波、廈門、福州

如果評價一個城市的地鐵里程,不僅要看目前運營的里程,而且要看在建的地鐵里程(未來2~3年內能夠通車的)。

除了北上廣深,新一線城市中,截止2019年初已經運營的地鐵里程排行前四的為南京、重慶、武漢、天津。分別位於華東、華西、華中和華北。

而到2020年底,新一線城市中,地鐵里程前四位的則變為成都、武漢、重慶、南京。可見成都、武漢在未來兩年內的地鐵里程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同時也突顯了城市的發展潛力。

截止到2020年,全國地鐵里程前十位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重慶、南京、深圳、天津、鄭州。不難發現,從地鐵里程可以看出,中國東南西北中已經形成了雙核中心城市發展,形成了華北(北京、天津)、華東(上海、南京)、華西(成都、重慶)、華南(廣州、深圳)、華中(武漢、鄭州)的格局。

同樣,從地鐵里程也能看出未來中國的發達城市佈局,除了各區域的雙核中心城市,排名10~20的城市主要還是集中在東部沿海。


灰灰狼看世界


除北上廣深無爭議,肯定是第一梯隊,,,香港是特別行政區,,,也不在內地大城市的競爭範圍內,那麼在下列城市中,誰能拔得頭籌突出重圍呢?

那麼咱們就要從城市的格局、功能、人才儲備、財政收入、高等院校、醫藥醫療、旅遊資源、文化底蘊、歷史傳承、高新工業園區、人口數量、土地面積、城市與周邊聯繫的緊密度、地鐵通車裡程可覆蓋範圍(軌道)來說起,,,

在群英薈萃的幾個比較厲害的城市群中,從歷年來的各種排行榜中都能穩坐前十名的城市中勝出,,,

這樣的幾個回合下來,能剩下的寥寥無幾了,,,要致富先修路,就從地鐵說起,那還是先說一說通車裡程吧,,,第一名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中西部)那就是有直轄市頭銜的山城重慶市,截止到2018年末,通車總里程是約318多公里,,,但是山城優勢早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多大競爭力了,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國家財政的扶持,在以後的數年時間裡,山城在產業結構上不能真正轉型成功,苦日子將遙遙無期,沒有盡頭,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還是用數據說話更準確一些,,,先說說里程最短的西安市,地鐵通車裡程只有91公里,2018年日均245萬人乘地鐵出行,年運送客流19133萬人,,,(重慶是多少呢?日均客流256萬人,年運送客流19992萬人,西安和重慶已相差無幾,可重慶的通車裡程卻是西安的數倍,,,重慶的可利用率和浪費有多大可想而知,,,空車來空車去,天長日久下去虧損將更加嚴重,所以說啊什麼叫可持續發展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從地鐵乘坐的人流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新一線城市最有力的競爭者應該是在這四座城市中勝出,,,江蘇的省會南京,浙江省會杭州,中西部的武漢和成都,,,,

人口數量最少的是南京市,地鐵通車裡程卻有378公里,總里程排名全國第四,日均客流302萬人,2018年發送客流23574萬人,排名第三,,,

杭州總人口946萬人,突破1000萬人只是時間問題,,,杭州地鐵通車裡程是最短的,117公里,日均發送客流150萬人,現在還沒有多大竟爭力,可杭州人有錢啊,,,到2022年通車裡程將達到516公里,,,

武漢總人口1089萬人,地鐵通車裡程,318公里,日均發送303萬人,2018年發送客流23683萬人,,,排名第二,,

最後看一看四川成都市,,,成都市地鐵的修建正式通車晚了南京武漢好幾年,通車總里程只有218多公里,可是卻是後來者居上,無論是客流,營收,,,僅次於廣州,排名全國客運客流第四名,,,2018年日均發送客流352萬人,2018年發送客流27523萬人,,,只用218公里的總里程,比相鄰山城重慶總里程318公里多出了近9000萬人的年客運量,,,是誰更可持續,看一眼就能明白,,,

在未來幾年時間裡,成都將打造地鐵600公里,覆蓋200公里

範圍的所有城市群,,,

看了通車總里程,運送的客運流量,,,你心中的新一線城市花落誰家呢???








笨刀拙筆


大概在六年前,我參與了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的建設。這是由此機緣,我認識了中鐵四院大武漢城市圈軌道交通的總設計師。當年他就談了他對大武漢,地鐵軌道交通系統的整體構想。我也有幸翻閱了,整套的規劃圖紙。

可以明白的告訴大家,在未來的5到10年間。武漢城市圈的地鐵軌道交通系統,絕對是新一線城市中最發達的。沒有之一。

武漢作為中部崛起的主要戰場,作為承接中國交通的大樞紐,有九省通衢之稱。而地鐵系統的建設遲遲沒能提到日程。原因有很多種,主要原因有兩條。

第一,武漢的地質結構過於複雜,而且地鐵系統要連接武漢三鎮,就必須有多條線路橫穿長江。這對設計,與施工包括裝備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沒有相應的裝備,和優良的設計,地鐵造價成本會遠遠高於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迄今為止,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是萬里長江第一條穿越江底的系統。每公里造價高達1.2億到2個億。

第二,資金需求量太大。其實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在20年前早已建成。這是一段橫穿漢口市區的30公里的,輕軌系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鐵。當時這個工程也就是試水,由於資金量耗費過大,導致成體系的地鐵系統遲遲沒有上馬。

那麼我們來看一看,武漢的整套地鐵系統到底有多麼龐大?



總規劃線路為25條,從東向西,由南至北,基本上覆蓋了武漢所有的城區。覆蓋武漢所有城區是什麼概念?從東邊的左嶺開發區,到西邊的蔡甸。從南邊的沌口軍山,到北邊的黃陂陽邏。總面積月8000平方公里。

截止到2018年,武漢有八條線路正式運營。僅僅八條線路,交通日均客運量排名全國第六,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今年1月27日,日運量達到347.1萬人次,突破歷史記錄。就這八條線路總里程已經超過法國巴黎。

試想如果25條線路全部建成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鐵系統之一。而且,武漢的地鐵系統還有別於其他城市。湖北省早已規劃出8+1城市圈,也就是,以武漢為中心,周邊一百公里為半徑的八個城市,都將作為武漢的衛星城。而這八個城市當中,大多數都已經和武漢建立了,城際軌道交通系統。而大武漢的地鐵系統也已經和,城際軌道交通系統連成區域網。

所以,我們可以試想,當這所所有的軌道系統完全建成的時候,將會誕生,這個地球上,迄今為止,最龐大的軌道交通網。


力大神


先說結論:若在新一線城市中,南京地鐵交通毫無疑問是最發達的,而武漢地鐵是發展最快速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份由第一財經週刊評選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由於採取數據有限,僅供參考。

一、新一線城市主要成員:

這份榜單從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5個指標分別排名,得出最具商業魅力的15座新一線城市排名。

這15座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

那麼下面我們就主要以這份榜單來做一次地鐵排名。

二、主要新一線城市地鐵數據分析:

一座城市的地鐵里程數雖然不能直接證明該城市的地鐵發達程度,但也足以說明問題。

先來看一份2017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前10名排行榜:

可以很清晰的看見,在2017年底,南京在新一線城市中以車站164座、9條地鐵線路、全長347公里的數據,取得絕對領先地位。

其次是重慶和武漢地鐵,由於規劃建設較早,相對來說也比較成熟。成都和天津地鐵運行里程數比較接近,但是天津地鐵規劃更早,發展更成熟,發達程度自然也比成都要好一些。

而在今年上半年各個城市的地鐵建設數據也在不斷變化:

比如重慶的總里程數突破300公里,反超深圳地鐵;

比如武漢地鐵總里程數被香港超過,但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即將先後開通11號線、2號南延線、7號線、紙坊線等4條線路,到時候武漢地鐵總里程數極有可能超過重慶,並且按照武漢軌道交通的規劃,未來幾年保持每年至少開通2條線路的進程,未來潛力極大。

所以若為新一線城市地鐵發達程度做一個排名,我認為是:南京>重慶>武漢>天津>成都;

隨著地鐵的不斷建設發展,未來武漢地鐵發達程度極有可能超過重慶。


李阿冰


新一線城市中,哪座城市地鐵軌道交通列車最發達?

截止2020年全國15座強二線城市,只有,華東地區特大型城市,東部地區中心城市,東部戰區司令部所在城市(南京),地鐵軌道交通列車,城際地鐵客運列車,市域快軌地鐵,現代有軌電車,通車載客運營里程最長,通車運營總里程突破400公里,截止:2020年1月南京全市域,正在開工建設,(包括:地鐵5號,6號線,7號線,9號線,1號線二期,2號線二期,4號線二期,10號線二期,/S3號城際二期,S8號城際二期,δ6號城際長途(寧→句)線,S5號城際(寧→滁)線,11號線等十二條地鐵列車線(城際快軌地鐵)正在加速掘進建設中……,南京市2017年實現全市十一個行政區,地鐵軌道交通列車全面覆蓋,S線城市跨江地鐵客運列車,城際地鐵軌道交通列車線路,己超越南京主城區,跨市,跨省,……2023年12月,南京地鐵軌道交通列車總里程,將面臨質的飛躍,主城區地下鐵路,市郊地鐵,市域快軌,城際地鐵,都市圈輕軌交通列車,現代有軌電車,城市觀光旅遊輕軌,……多種混合式軌道交通列車大聯網,將實現南京都市圈城市,30分鐘至——1小時輻射通勤城市交通樞紐城市,南京都圈城市群,混合式軌道交通列車,總規模將達到680公里!未來2031年,年底,南京市將擁有:城際列車,市郊地鐵,城區地鐵,市域輕軌,城市快軌,城市觀光輕軌,現代有軌電車,里程總規模:達到1050公里以上,筆者相信:未來南京地鐵軌道交通列車線路,城際地鐵,市域鐵路,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城,世界第三大軌道交通列車運營城市,因為,至今為止南京地鐵軌道交通規劃,框架籃圖,遠景設想佈局,軌道交通列車技術,全部採用寬軌道,重型軌道技術,超大A型載客列車,城際線路走直線,為周邊十幾座城市,對接南京軌道交通線,打好優良,紮實穩固通行條件,未來十年將是南京軌道交通列車規模,跨越世界最發達國家城市門檻試金石,考驗南京會不會成為亞洲軌道交通線網樞紐第三城!











衛亞平3


新一線城市地鐵網絡最為發達的毫無疑問是南京,目前武漢地鐵佈局也很龐大。未來或將逆轉南京。此外重慶、成都、青島也是城市軌道交通大戶,長期規劃線路較多。

下圖紅框當中都是15個新一線城市已通車裡程排序。南京、重慶、武漢目前位列三甲。

目前已經完成報備的地鐵網絡截止為2023年,屆時建成里程排名較現在會出現較大的變化。目前排名第四的南京或將掉落至第8名。成都、武漢、青島將成為僅次於北上廣的地鐵城市。

2018年底,青島出臺了新的地鐵報備方案,以迎合新一輪截止2035年的規劃。2018年新方案較2023年版本有了大幅提升,線路從2023版的17條線路猛增至28條,通車裡程從583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新版2035規劃里程目前僅次於北上廣三市,將位居所有新一線城市之首。目前青島多中心大城規劃已經躍然紙上,城區規模比現在將擴容2倍,形成銜接三灣三城的龐大軌道交通網絡。此外地鐵預期將延伸至海陽市、日照市等鄰城,進一步推進半島一小時生活圈。


城市發展報告


要回答這個問題只需要看兩對數據:

第一,新一線城市有哪些?

2019年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

第二,國內地鐵里程排行

第一名:上海 785公里

第二名:北京 714公里

第三名:廣州 438公里

第四名:南京 395公里

第五名:武漢 351公里

簡單對比可以發現,目前新一線城市中,南京的地鐵最為發達。

截至2019年6月,南京地鐵已開通運營線路共有10條,包括1、2、3、4、10、S1、S3、S7、S8及S9號線。目前已經覆蓋南京所有區市。

南京地鐵是全國第一條盈利的地鐵。


奮發的強哥


這個問題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因為衡量一個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地鐵通車裡程是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數據。

我國有哪些城市是新一線城市:

常任有: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蘇州、長沙、西安、青島

變動有:鄭州、無錫、大連、濟南、瀋陽、東莞、寧波、廈門、福州

南京通車裡程最多,未來武漢將反超:

這些城市,目前都開通了地鐵,通車裡程最長的是南京、發展速度最快的武漢,其次是成都、蘇州、杭州。

根據每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規劃,未來5-10年,武漢的地鐵通車裡程會超過南京,位居新一線城市第一位,南京位居第二位,杭州和成都會很接近。重慶、蘇州運營里程也將超過400公里,青島、鄭州和長沙將超過300公里。其他城市相對會較少一些。

2030年預測數據

根據每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規劃,預計到2030年,新一線城市的地鐵通車裡程分別是:

武漢:610公里

南京:595公里

杭州:497公里

成都:489公里

重慶:466公里

蘇州:432公里

青島:385公里

鄭州:321公里

長沙:307公里

總結:

未來武漢是地鐵建設的大贏家,跑贏了新一線城市,而且與廣州的差距越來越小。


蔣昊說經濟


我買的公交卡貼紙,看看這密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