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可能成為北上廣深之後中國第五的城市嗎?你怎麼看?

胖胖福利社


其實關於城市排名,並沒有公認的衡量標準,當然,北上廣深被評為四大城市,自然是其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的體現。武漢有成為第五大城市的可能嗎?個人認為是有的,畢竟武漢的實力也是很強的,但在全國也有很多很強的城市,比如重慶、天津、成都、南京、杭州等,它們都是第五城的有力競爭者。



武漢是湖北的省會,是我國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近代以來武漢就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幾乎沒有什麼短板,武漢有“九省通衢”的稱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擁有2所985大學和7所211大學,在校大學生人數全國第一,科教創新實力全國前十,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武漢經濟發達,各行業發展比較全面,汽車、鋼鐵、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實力雄厚。綜合來看,各方面的實力都很強。



但武漢不足的地方是經濟總量與北上廣深差距甚遠,甚至也遠不及重慶、天津和蘇州。在不少人當中仍然有著較強的GDP情節,北上廣深被稱為中國的四大一線城市,它們的GDP同樣是位居全國前四,經濟規模跟不上,稱為“第五城”就難以服眾。目前重慶雖然經濟規模也超過2萬億,但重慶體量巨大,面積超過8萬平方公里,人口則超過3000萬,這是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因此把它稱為“第五城”也不妥。

總的來說,關於中國第五城,目前還沒有獲得大家公認的城市,武漢有可能,而重慶、天津、蘇州、成都、南京、杭州等也都是第五城的有力競爭者。


錦繡中源


70後普通民工的親身感受,武漢的工資不是一般的低,武漢的普工工資基本在3000-4500左右,物流高強度的裝卸工5500左右,而且大多不籤勞動合同,沒有社保等基本保障,頂多買個意外險。廣東一個四線城市中山市,工廠流水線普工基本都在5000-6000左右,五險是必須的,公積金大部分工廠也有。


一支香菸燃半天


武漢只會比肩北上,而不會正眼看一下廣深!武漢的目標,是和北京上海一道,代表中國成為全球的一線中心城市之一。

因為如果武漢發展的目標僅僅是和廣深並列,那就是暴殄天物,更是辜負了武漢冠絕天下首屈一指的方方面面的綜合優勢。

北上廣深這個所謂的一線城市的格局只是改革開放初期階段性的產物,特別是香港廣州這種不發展科教、放棄實業的依靠簡單倒賣和房地產城市,只是不同時代的暴發戶而已。其實從一個國家大局來看,一個省內,僅僅相隔一百多公里不可能存在深圳香港廣州三個一線城市,因為他們腹地是重疊的、職能是重複的、資源是競爭的。所以,現在廣州香港已經逐漸迴歸二線城市的本色。

武漢和北京相比,確實缺乏行政優勢;武漢和上海相比缺乏確實資本集聚和樞紐的優勢。所以武漢不必高攀北京上海。

但是武漢和廣州深圳相比,武漢幾乎只有優勢沒有不足,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城市。就摘取幾點基本的方面:

區位上,武漢作為亞洲之心,東半球的水資源中心,中國的國家大十字,長江龍脈和京廣脊樑在武漢完美交匯,使得武漢成為全球區位優勢首屈一指的城市。這使得武漢成為武漢城市圈的中心,更讓廣州深圳成為接受武漢輻射的城市。

工業上,武漢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鋼鐵通信光學半導體等產業的中心,產業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產業門類最齊全,競爭力最強——而廣州只成為一個擺地攤的輕工業城市,深圳雖然產業質量不錯無奈規模太小。廣深的工業實力和武漢沒有可比性!

科教上,好不誇張地說,武漢的科教實力比廣深的總和還要強十倍!武漢是中國三大科教中心之一,更是全球第一大高等教育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規模全球第一,人才儲備世界領先!而廣深最大的劣勢恰恰就是科教,這也導致廣州深圳市民素質偏低,產業層次低下!

交通上,武漢的交通優勢更加是優勢明顯,十二個方向的高鐵接入武漢以武漢為樞紐。萬噸巨輪直達武漢使得武漢成為全球最大的河港。正在打造的兩大國際門戶型機場,使得武漢成為中國僅有的雙機場航空門戶樞紐!中國幾乎大部分的物流人流,都必經武漢!

其它不一一分析,足夠了,證明武漢之無比強大!

所以,京滬外的廣州深圳等任何其他城市,和武漢相比,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可避免、無可彌補的硬傷。

未來的中國,唯有京滬武是名副其實、理所當然、眾望所歸的三大一線核心城市!


武大東湖


看數據吧。武漢的數據是二線城市裡面最差的,天津重慶南京蘇州杭州成都每個都比武漢強。但是從評論區就可以看出來,武漢人善於自嗨吹牛逼,連廣州深圳都不放在眼裡。事實上武漢不說跟上面這些比了,別被西安長沙趕超就燒高香了。

最後上個發改委的榜,武漢坐穩第十一,武十一郎實至名歸。







武縣縣令


有潛力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第五城的城市最少有十個,分別是:武漢、成都、天津、重慶、西安、杭州、南京、蘇州、青島。

2019前三季度GDP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只有12家,北上廣深之外的8家,分別是重慶 、\t\t\t \t\t\t\t天津 \t\t\t \t\t\t\t、蘇州 、成都 \t\t\t \t\t\t\t、武漢 \t\t\t 、 杭州 、 \t\t\t \t\t\t\t南京;

緊隨其後的是8000億以上的共4家,他們是青島、\t\t\t \t\t\t\t無錫 、長沙 、寧波。

然後,重要的中心城市、節點城市有鄭州 \t\t\t \t\t\t\t、西安、大連也在6000億以上了。

如果一個城市在2025年前,經濟規模還達不到萬億水平的話,想成為第五城,就很難了,總量上不去,自然就吸引不了就業、納稅。城市綜合實力的也難提升。人才、資金、信息、物流、消費也就上不去了,就不大可能形成良性循環,不大可能接近或者達到北上廣深的科教文衛整體水平了。

我們用篩選和排除的方法來把上面這些6000億以上的城市逐個分析一下:

8000億以下、6000億以上的青島、\t\t\t \t\t\t\t無錫 、長沙 、寧波、鄭州 \t\t\t \t\t\t\t、西安、大連共七家。

鄭州、西安、青島、大連都是位置比較偏北的城市,前面有北京、天津還有未來的雄安壓著,估計只有西安、青島還有點希望;蘇州、南京、無錫、寧波跟上海太近,除了杭州、蘇州,估計不可能再滋生第五城了;西安呢,主要是整個西部無一大城、中心城。所以,我們暫且留下西安、青島,杭州、蘇州南北四城來爭奪中國第五城。

中部無疑就是重慶、武漢、成都之爭了。

好了,八家候選城市出來了,武漢、成都、重慶、天津、西安、杭州、蘇州、青島。

蘇杭二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上海後花園,別人到了蘇杭了,離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碼頭這麼近,乾脆拜大碼頭去,那麼,蘇杭就忍痛去掉吧;還剩六家,天津、西安、青島,西安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再過十年再爭吧?天津離首都這麼近,想第五都難,還有雄安在候補呢,也退出吧?青島呢?多少年都說要打造北方香港了,但青島的金融偏弱、位置偏北,很難聚集人氣,也算了吧?

最後,就剩武漢、成都、重慶三家中部城市了。成都、重慶相隔太近,重慶是直轄市,後發優勢、固有潛力勝過成都。

那麼,最後,就是重慶、武漢之爭了。

武漢的輻射半徑應該比重慶大,地理位置不輸重慶,差就差在活力上,補上活力、補上民營經濟的短板,中國第五城應該是武漢!否則,只有重慶!


坐看雲起於此時


每次看到這種話題就想笑。武漢就是印度,二流實力一流心態,這兩年爆富了一下就覺得牛逼了,大城市了。其實呢,武漢高校精英都去北上深,跟你沒關係。經濟呢,國企居多。制度呢,僵化官僚。管理者呢,泥腿子,都是湖北內部提拔的以前管襄陽宜昌的。一輩子都沒在大城市生活過。好好一張白紙的光谷開發區搞成堵稀巴爛。城市建設毫無規劃,房子間距樓層完全不管。居民素質就不說了,小市民。地主有錢了老想玩明星,傻缺!


智慧教育學會理事


還用思考嗎

肯定是武漢

深圳是改革開放實驗區

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中國的一帶一路

就是發展內需經濟和核心競爭力

武漢發展起來了

位居中部中心

能帶動多大效應

帶來多大的發展紅利

武漢的發展

比北上廣深發展更有深遠意義

武漢發展的產業都是高瞻遠矚

比如芯片,顯示屏,生物科技,物流,光電,軟件,人工智能等等

都是超級規模和有規劃的投入

廣州深圳的小工廠能參與國際競爭嗎

武漢是國家部署的產業利器

武漢不斷招商引資

都是為未來部署的產業

真要搞小產業沒技術含量的組裝

深圳廣州馬上垮臺

武漢最不缺就是大學生人力資源

還有附近周邊的湖南河南江西

都是勞務輸出大省

人力資源充沛

湖北武漢可用地方也有

為啥武漢不搞

格局定位不一樣

在新的時代

武漢承擔的歷史使命

不是搞小作坊小加工廠

武漢的研究院

和大學生創業創新基地

搞核心競爭力創新

最終拿出產業升級的中國製造


彩蝶飛揚覓花叢


武漢很多有錢人,拆遷戶,你懂?

這幾年基建下了功夫,學校也多,人才不少,消費一流,工資就不好意思說了。畢竟有實力的企業不多,留不住人啊。

然後就是漢口看不起武昌,武昌看不起漢陽,漢陽看不起陽邏新洲。武漢土著看不起外來人口的出身,外來人口看不起武漢土著的好吃懶做沒本事。

但是呢,也有好的,一個城市有江有湖有山。

一個城市,要有發展,要有宜居,要有人文。要有北京的城市名片世界地位,要有上海的多元經濟,要有廣州的包容性。

武漢,還要努力啊。


閒磕瓜子


武漢的確是沒什麼明顯缺點的城市,這一點比成都、重慶更具優勢,但一線城市不僅需要強勁的綜合實力。更突出的是經濟實力。

北京上海是經濟體量超大,廣州深圳不僅體量大,人均GDP也很高。而武漢雖然人均GDP不亞於京滬兩地,但經濟規模和一線還相差甚遠。總是經濟增量再快,基數擺在那裡,你一年增長10%都不如一線城市漲6%多,所以事實上武漢和一線城市的經濟規模還在不斷擴大,而不是縮小。

另外就是城區人口,一線城市城區人口最少的是廣州1040萬,而武漢全市人口也才和廣州市區人口規模差不多。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但是說到第五城,已經有一個城市悄悄的走在了武漢前邊,這個城市是天津,經濟規模已經躍居全國第五,僅次於北上廣深,人均GDP和北京上海處於同一水平,綜合實力也不比武漢差。

而武漢和天津目前和一線城市的共同差距就是收入水平。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說,這兩座城市甚至排在長沙和濟南之後,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綜上所述,武漢目前距離一線的三個主要方面就是經濟總量、城區人口、人均收入。如果未來發展當中能夠大幅縮小這三個方面的差距,那麼武漢即使掙不到第五城,爭六也是大有希望的。


城市發展報告


武漢現在是中國第五城,照如今的發展趨勢,再過十年將於北上齊名,這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