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四經普”·如何查②近800萬戶普查對象,普查是如何開展的?

解讀“四經普”·如何查②近800萬戶普查對象,普查是如何開展的?

經濟普查是國家統計調查的重要形式,是全面獲取國情、省情最有效方式。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3、8的年份實施。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2018年,山東開展了第四次經濟普查。

普查對象近800萬個,涉及九大領域內容

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8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在全省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簡而言之,就是除第一產業(農業)以外的所有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據介紹,此次普查全省共動員了16萬名普查人員,普查對象近800萬個。

第四次經濟普查是在山東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要求的關鍵時期開展的重大省情省力調查,是對山東經濟發展狀況的“全面體檢”。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山東家底,查清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佈局、結構和效益;查清全省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查清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為全面摸清家底,這次經濟普查涉及了九個領域主要內容,涵蓋了經濟發展狀況主要情況。具體包括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生產能力、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研發活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交易情況等。

從行業上看,這次普查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除農業和國際組織外的18個行業門類,具體包括: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修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助力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

自1985年我國建立生產總值核算制度以來,一直採取分級核算制度,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核算本地區生產總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重大統計改革任務和中央深改組第36次會議審議通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後,國家統計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認真開展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彙總數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依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對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進行修訂,是順利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的關鍵。

根據我國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我國年度GDP核算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為初步核算,次年1月中旬進行,主要採用進度統計調查資料和部門行政記錄進行推算。第二次為最終核實,次年年底進行,主要依據年度統計資料、財政決算資料和部門行政記錄等進行核算,並對初步核算結果予以修訂。在經濟普查年份,一般只進行初步核算,同時根據經濟普查資料進行全面核算,並對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予以修訂。2018年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國家統計局和各地區統計局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資料,共同修訂了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地區生產總值數據。

在第四次經濟普查過程中,我省全程控制普查質量。建立普查人員質量責任追溯機制,實行全員全程數據質量控制機制。逐戶上門如實採集數據,堅持數出有源、數出有據、數出有理,確保源頭數據質量;嚴格按照普查數據質量標準,堅持隨報隨審,在線實時監控普查數據採集、審核、上報質量,確保數據符合審核標準;嚴格執行數據審核修改操作規範,堅持有錯必糾、糾錯有據 、程序規範、全程留痕,確保了普查數據實實在在。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小菊 陳曉婉 王佳聲 高翔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