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這是宣說天道是均平的,是對那些佔據高位而無視天道的“為畸者”(亂群者)的棒喝。現在世人重視智商、情商,更應該重視群商。亂群者的群商為0,即S值為0。

《道德經》圍繞“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四大展開,後十章宣說天大。

天大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天威、天誅、天網,強調天的憤怒相,目的是懲惡後半部分是天道,目的是揚善。這樣後十章宣說天大的懲惡揚善,憤怒和慈悲二相應機顯現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人間的公平正義不能完全依靠人的綿薄之力,必須依靠的天威。因此敬畏天是文化的必要組成部分,人一旦失去對天大的敬畏,人間的公平正義就成為空中樓閣。此章老子用張弓射箭為喻,宣說天之道的平等法性平等法性是天道最基本的法性,人間的和平建立在天道的平等法性之上

失去了天道的平等法性,則人間的公平正義就是一句空話。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道德經》又可稱為《天道經》,人之道的不足必須依賴天之道來糾正。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第七十七章

第一段: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第二段: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第三段: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四段: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xiàn)賢

此章經文分為四段。第一段經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道的不思議力展現為張弓(射箭瞄準)的比喻。大宗師微妙玄通,深不可測,

以無分別智玄照有無二界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后羿是古老的神射手,射箭比喻在莊子和列子二位大宗師這裡極為普遍。

列子就是射箭高人,因射箭而悟道。這個傳統是老子親自傳下的。巧合的是,孔子也是箭道老師,六藝中就有射一項。射箭與天道有什麼關係?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經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河上公注:“天道闇昧,舉物類以為喻也。”天道無形無相,肉眼不可見。但可以舉出肉眼可見者以為喻,使人悟道。老子眼中,任何一象都是天道的顯現,正像禪師眼中任何一物都是禪意無限。

一隻螞蟻也是天道的顯現,人的有為是不可能創造一隻螞蟻的,只有無為的不可思議力才能創造一隻螞蟻。老子這次看見的不是一隻螞蟻,而是射箭瞄準。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經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河上公注:“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夫抑高舉下,損強益弱,天之道也。”射箭瞄準需要微調,如果高於靶心(目的)就往下調,低於靶心(目的)就往上調”。今天的“目的”是射箭的靶心,是心中唯一的追求。

人間需要公平正義,這就是靶心,就是目的。任何偏離公平正義的行為都必須糾正。誰來糾正?天來糾正,這就是天之道。天又被稱為上天,天帝,天神,維護公平正義的宇宙法則是天的法則。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世人總是恃強凌弱,肉弱強食,奉行叢林法則,但不符合天道,所以天道必將干預,使世人遵守天道的公平正義法則。這就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抑制高位者,扶持低下者

經文: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是一根無形的繩子,拴在每一個罪人的身上,使罪人無處可逃,如同今天的衛星定位(“繟然而善謀”)。無數根無形的繩子組成一張天網,使天下每一個罪人都逃不出這張天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讓百姓家破人亡、無以生為的罪人逃無可逃,這是老子的天道,是究竟地的法則。世人不敢窮兇極惡,但沾點小便宜可以嗎?老子說:不可以!一絲一毫的不平均都不可能。

如果讓某些用智者佔點小便宜,那天道就不是絕對公平的,人間道公平正義就會漸漸失去,最後徹底失去。河上公注“和調”,深得經文精義,和調就是微調,一絲一毫的不均平都會糾正。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老子的天道是絕對無私,絕對公平。世人的用智者不要在此枉費心機。“有餘者損之”,你多佔一點利益,就一定要“損之”。“不足者補之”,沒有得到公平正義的弱勢群體必然得到補償,不多不少。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三十二章),天地(陰陽二氣)相合時已經降下甘露,最美的食物,最珍貴的資糧,每人平均,這是“莫之令而自均”,天然均平,不多不少,誰也不能多佔,哪怕一絲一毫

老子為什麼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老子此句經文進一步宣說了“自均”的道理,原來是上天像人間的張弓)射箭瞄準,“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上天是一位精算師,一絲一毫,一點一滴都算的清清楚楚。那些愛佔小便宜的用智者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