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的忘掉一個人,你最需要扔掉這3樣東西

你有過那種想忘卻怎麼都忘不掉的時候嗎?

我有過。

他是我的大學同學,也是我的初戀。

還記得那是大一報道的第三天的中午,我和室友在食堂吃飯,那個時候已經過了午飯點,食堂裡基本沒什麼人了,所以每一個進來的人都特別顯眼。

白色背心,大花短褲,一雙人字拖,一張睡眼惺忪的臉和一頭炸毛,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緊接著我跟室友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願意用我十斤大肥肉換他一張臉,因為那張臉上的皮膚真的是好到令每一個女生嫉妒。

後來走的時候,他要了我的聯繫方式

再後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

再後來我成了很多女生心目中的情敵

再後來他陪我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

再後來我們分道揚鑣,各奔東西;他去了上海,我回了河南

這段感情始於心甘情願,終於願賭服輸。

想要快速的忘掉一個人,你最需要扔掉這3樣東西

剛分手的時候,我的眼淚經常會不自覺的流下來,曾經的點點滴滴就像電影似的在腦海裡不停的播放,關都關不上;為了麻痺自己,我不停的喝酒,睡覺,宿醉,如此反覆一個多月以後,我才脫胎換骨,滿血復活。

後來我工作了,也戀愛過,失戀過,刻骨銘心過;雖然分手的時候還是會痛苦不堪,但表面上卻依然雲淡風輕,不誤工作,照常應酬。

是我不夠喜歡嗎?不是

是我工作太忙了嗎?也不是

是成年人的世界只能如此。

下班回到家裡,看見他沒帶走的茶杯,忘在衣櫥的襪子,以及兩個人出去旅行時買的紀念品的時候,我也會崩潰大哭。

雖然我們都知道忘掉前任最有效的兩個法寶:新歡或時間

奈何24小時便利店不出售新歡,時間也是要慢慢熬的;而作為一個成年人,不管你是為了不影響工作,是為了遇見下一個人,還是為了不讓自己沉浸在痛苦的生活裡,你都必須要讓自己快速的忘掉那個人,然後重新開始。

這個時候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給這一段感情來一次——斷舍離:

扔掉與他有關的東西,了斷過去,繼續去尋找內心深處的真正需求;而要想通過斷舍離走出失戀的陰霾,這3種東西一定要從我們的生活中清理出去。

想要快速的忘掉一個人,你最需要扔掉這3樣東西

1.他忘在你這兒的物品

有一種“忘”是真的忘了,還有一種“忘”是別有用心。

他可能優柔寡斷,分手不乾脆利落,但又並不是太想複合; 更或者他就是有意的將東西“忘”在你家,讓你睹物思人,不得清淨。

但不管他是真“忘”還是假“忘”,對於這種模稜兩可,拿不起放不下的男人,我們要直接,果斷的把這種想法澆滅,真正做到懲戒渣男,人人有責。

當然了,還有一種“忘”是對方把這個當作跟你聯絡的藉口,想要複合; 如果你本身也想複合,那就一定要好好的利用這個機會了。

2.擁有共同回憶的紀念品

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多多少少會保存一些對彼此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比如某個節日的紀念品,一起旅遊時的車票,又或者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手作等。

如果這些東西能讓你的心情暢快,美好,留下來也並非未嘗不可;但如果你看到它們,就會傷心,憤怒,懊惱等各種負面情緒湧上心頭,那狠下心來扔掉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被負面情緒包圍,根本原因就是:任由自己沉浸在受害者的身份裡不想自拔,在這種情緒下別人無能為力,我們唯有自救;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路上走的更漂亮。

想要快速的忘掉一個人,你最需要扔掉這3樣東西

3.對方在戀愛期間贈送的禮物

在一起時候,對方贈送的禮物分手以後要求歸還,這種行為被很多人說是摳,認為把送出去的東西再回來太丟人了。

其實這種方式不排除對方是因為惱羞成怒,以此來洩憤; 而且歸還禮物這種行為,並不能用“好”或者“壞”來定論,但這種行為也是在提醒我們:

分手以後,自己也可以主動歸還那些貴重禮物,以免被對方汙名,落人口實;但如果對方堅持送出的禮物,沒有收回來的道理,那你就要自己處理了。可以轉贈他人或者直接丟掉,也可以拿到二手網去賣;畢竟某魚上很多物品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愛情故事。

所謂的斷舍離,並不是簡單的把東西扔掉就可以了,而是要看你自己心裡是否已經放下; 如果你是個內心不夠堅定的人,那麼斷舍離則會是一個很好的助力,給你勇氣和動力跟過去說再見;但如果你不願自救,那麼就算是換一間房子,換一座城市也依然是走不出,忘不掉!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雲淡風輕,即便留著某些與他相關的東西,對你也不會產生絲毫的影響。另外,除了一昧的扔扔扔,更重要的是記得給自己來一場戀愛覆盤。

找出上段感情中的問題所在,從根源解決。 如果每次受傷都是源於對方的不忠,那你就告誡自己,下一次戀愛要做一個堅守原則的人,避免自己再被劈腿成性的渣男傷害。

如果認為自己性格太差,不懂珍惜才弄丟了對自己好的人,那你就告誡自己,一定要狠下心來糾正自己的壞脾氣,畢竟再愛你的人,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用心去維護。

同一個坑,掉過一次就別再掉第二次;同樣的錯,犯過一次也不能一錯再錯。

畢竟,你想要遇到更好的人,首先得遇到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