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幾人都有孩子,過年聚在一起,父母就提議誰也不要給誰的孩子壓歲錢,你覺得好嗎?

小咖王說事


這種情況,我們家真實存在。

我和我姐姐,是同一年生的孩子,大家都很開心。快過年了,我媽媽,也就是孩子姥姥,特別認真地說“都有孩子了,也別給來給去的了,誰也別給誰壓歲錢。”

當時我很詫異,立刻就說“那可不行!以後孩子長大了,說,就是親姨,從來沒給過壓歲錢。那像什麼樣子呢”



後來,我們商量好了,彼此給一樣多的紅包。每年都是如此。

在我家孩子拿壓歲錢,我就感覺到孩子的歡樂

他每次收了壓歲錢,就挨個擺在桌子上,自己唸唸有詞地說“這是姥姥給的,這是奶奶給的,這是大姨給的,這是嬸嬸給的……”

如果都不給了,大人感覺省一份了,但是,孩子回家一看,咦,就是大姨沒給?那真的會讓孩子感覺,大姨好像不愛他。小孩子真的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何必呢?

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


用不著省這點事。該給就給。

因為,你給的不僅僅是錢,更是一份愛心和情感。


Longsuixinyuan


我家就有這樣的問題,我姐妹四個,每個人都有兩個孩子,今年過年大姐沒回來,前幾天回孃家,我給了二姐和三姐的孩子都有壓歲錢,我的孩子也拿到了二姨三姨給的壓歲錢,但二姐說明年別這麼麻煩了,也就是換換錢。因為我爸媽年紀大了,也沒什麼錢,給了一家一百,其實最後每家也就是多了我媽給的那一百,但孩子們還挺高興的,其實無所謂多少錢,要的是個氣氛吧,我覺得就算是換換錢但也換來了孩子們的開心,出去說起來也都有幾個姨給的壓歲錢,以後長大了也能記得,如果不給以後孩子們說起來就是好幾個姨都不給壓歲錢,搞得好像我們不喜歡他們一樣


用戶151010436


這個事怎麼說呢,真不好說,大人是站在錢的角度看問題,而孩子卻是站在期望的角度想問題(儘管孩子無知),壓歲錢自古就有,是一種成人對孩子的寄託,是一種傳統文化的灌輸,現在很多大人把壓歲錢搞成了攀比,面子,甚至炫富,那就實在不該了,若有不如無,一個孩子從懵懵懂懂到成人,是靠著家長社會一點一點的交流積累起來的,壓歲錢也承載著一些禮節,語言,儀式的教育,不在錢多少,教育儀式更重要,當然這要家長的細心才行,不然壓歲錢就成了溺愛的象徵。失去了意義。送玩具也行,不管做什麼,只要到位就是好的。


驛動星期六


我覺得不怎麼好,過年了,難得聚在一起,圖的就是開心嘛。

一年就一次,給個壓歲錢孩子們,讓孩子們高興高興,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也是表達愛意方式之一。

說句實在話,彼此都有孩子,給了也不會吃虧呀,呵呵!

說到底,這個傳統習慣,還是有它一定的意義的,最好還是不要打破嘛!

其實,這個壓歲錢不在乎多少,只是表達大人們對孩子的心意而已,根據自身情況給就好了,不用比較。


情愛微語


挺好啊,不然給來給去有什麼意思


小烏龜富蘭克林


這樣其實最好免得說七說八的


童啟洲


我覺著挺好的,你給我我給你的挺沒意思的。像我家我家一個的時候我哥家三個,我給侄子侄女各200就是600,我哥給我家200我嫂子給我就不讓孩子要了。直到7年以後有老二才多給我哥家200,主要的我自己以前給我哥家幫忙一個月給1000沒有休息日,我嫂子一年十幾萬還天天在我面前哭窮。嫂子和她兩個妹妹都是誰也不給誰,她妹妹也都是一個孩子,我嫂子就當我面說她妹妹孩子少給壓歲錢妹妹家吃虧,我也是無語了😓


用戶5670550905793


2006年的時候,我女兒12歲,兒子3歲,大姑姐倆閨女16歲、8歲,以前每個孩子就給10塊錢,因為她大女人上高中了從這年開始,大姑姐就告訴我:你家和我家都是倆孩子,壓歲錢就懟了吧!我當時心裡就想:孩子們結婚時也是每家倆個,禮錢是不是也能懟了?😂😂😂😂😂😂


q陽光燦爛


我們家姐妹三人,剛有孩子時給過兩年,後來都又孩子了,我媽就說都有孩子了誰也不用給了,互相都免了,之後就都不給了,也不覺得有什麼,只有我媽年年給孩子們,說當姥的必須要給。其實我現在想想,還是應該給的,畢竟一年一次的春節,孩子大人都是圖個熱熱鬧鬧,有個年味兒,用現在的話說,要有個儀式感,只可惜孩子們都大了,回不去了。


寧靜致遠gh


前兩年弟弟家倆孩子,我和妹妹都一個,弟媳婦說不用給孩子壓歲錢了,我們都一個吃虧,我說不行,孩子還小就是個好的寓意,得給,也不多,一人一百,年年一人一百,不多,就是給孩子個念想,孩子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