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心酸

女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心酸

01

回家過年是一種傳統,與家人團聚,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結了婚的女人來說,回家過年的“家”,究是指婆家,還是孃家?回婆家過年和回孃家過年,哪個更開心?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畢竟個人情況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孃家總比在婆家自在,面對父母總比面對公婆親切。

我是不喜歡回婆家過年的,因為婆家在偏遠的農村,什麼都不方便。

而且,那裡有個風俗,附近幾家人今天在你家吃年飯,明天在他家吃年飯,幾大桌子人,都不熟悉,卻不得不與之客套。輪到我們家時,又得忙幾大桌子的飯菜。

做飯倒也沒什麼,但老家是用傳統的柴火做飯,廚房還沒有煙囪,進去一會兒就能把人燻得淚流滿面。每次回去,我都特別害怕那個廚房,也跟公婆提了多次意見,但他們總不以為然,只說習慣了,不覺得燻。

這幾年一直是在婆家過年,年年都是如此,毫無新意,毫無樂趣,只有各種不適應,就連老公都不願在家裡多住。因此,正月回孃家成了過年最期待最開心的事。不僅我開心,老公和孩子都開心。

女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心酸

02

孃家在一個小縣城,縣城雖小,卻是前幾年新建的,規劃很好,發展也不錯,街道非常乾淨整潔。

​在孃家,我媽做飯,我打下手,一邊忙一邊聊天,嘻嘻哈哈,笑聲不斷,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我一直覺得,只有回到孃家才真正有家的感覺。

但是今年,我忽然意識到,在孃家我早已是個客人,回孃家也早已成了走親戚。

為何往年不覺得,今年忽然有了這想法?

原因是,我弟結婚了,就前幾天領的證,還沒辦婚禮,因為買房需要結婚證,所以趕緊辦了手續。

弟弟結婚了,房子也買了,我媽自然很高興。領證那天,他們一起出去吃火鍋,弟發來照片,一片祥和。

第二天,我媽打電話來閒聊,一個勁誇弟媳,說弟媳不像前幾次來那樣冷淡生疏了,與她有說有笑的,非常高興。

我說,當然高興了,你拿錢支持他們買房了嘛。

後來又聊到過年的安排,我媽問:“你們打算什麼時候來?”

什麼時候來?為什麼是來,而不是回來?以前,她都是說回來的……

我承認,是我自己心境發生了某種變化,才會鑽這樣的牛角尖。但說真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複雜,五味雜陳。

女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心酸

03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看來,真是如此啊!

難過嗎,心酸嗎?是的,很難過,很心酸,但不是怪我媽什麼,而是有種被迫成為大人的感覺。

雖然,我早已是個大人,但每次回到孃家,回到我媽身邊,就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只是外出了一段時間,然後回家了。

可事實是,那裡早已不是我的家,我在那個家裡早已是個客人。這不是感情深淺的問題,而是成長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如果,我是獨生子女,倒還好些,這種感覺不會很強烈,但有弟弟的就不一樣了。

弟弟結了婚,娶回的媳婦才是那個家的主人。雖然現在的女人在婆家很難找到歸宿感,但老一輩人的思維還比較傳統,他們的觀念仍然是:兒媳婦嫁進家門就是家裡人,女兒嫁出去了就是別家的。

所以,我需要調整心態,接受現實,做一個成熟的大人,心理上不過於排斥婆家,感情上不過於依賴孃家,從此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好好經營自己的家!

只有與丈夫一磚一瓦共同建立起來的家,才是自己的家!

-END-

女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心酸

今日話題:你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有道理嗎?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