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中男人為何多傾向婆婆?

伊呂波帝王須藤京一


男人控制女人的結果。看到媽媽在家庭中付出又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己無力保護或者無能保護母親,想孝順但又僅限於嘴皮子,心疼母親卻又無力給母親美好的生活,從父輩開始,母親沒有得到父親疼愛,自己又無力疼愛母親,可是,當看到母親被老婆欺負(假設)時,而這個欺負他老媽的還仍舊是個女人(弱勢)時,他覺得時機來了,做英雄做孝子的時機來了,他有能力控制老婆了(男人控制女人),其實心疼母親是一個原因,更多的是找到了人生存在的價值。你們去看看,但凡家庭夫妻關係一般或者不好的,兒子特別聽母親的話,而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的,子女還更是非分明有主見。所以,找對象看公婆岳父母感情好不好很重要。


紫藤微醉


我家老公傾向於我!很少有吧?他們一家火爆脾氣,還相互不信任,經常做事藏著掖著的,我人很簡單,我的成長環境很簡單,所受的家教及書本教育都讓別人覺得我脾氣好,我自己的父母唯恐我做兒媳婦怠慢老人,還經常提醒我去探望!別人家的婆媳不和,我們家稀奇,都是他們一家子父母和子女,子女和子女吵過不停,我反而要在中間勸和!這麼多年過年過節給他媽的錢都是我拿的。我以自己家的成長經歷,覺得應該一家子就和和氣氣的,父母慈愛,子女孝順的!所以老想著他們這樣不對,總想去摻合改變,這麼多年下來,覺得自己錯啦,他們有他們的相處模式,自己覺得對的,別人未必覺得對!所以,他倒是傾向於我,我簡單,不多嘴,不胡攪蠻纏,理正!我現在只有一個男孩子,以後他成家,會讓他獨立出去,如果他不需要幫忙,如果我們身體好,我們是不會住一起的!他的生活我不會去幹涉,只是提一些建議,尊重他完全的獨立個體!


用戶13167809碧落


男人在婆媳矛盾中選擇站在婆婆一邊,是對不起媳婦的,但是如果必須要傷害一方,在媽和媳婦之間,男人確實大部分都會選擇媽。

首先從不可替代性上講,確實媳婦是可以替代的,愛自己的女人可以再找,但是生自己的女人只有一個。

特別是在中國很多男人還沒有斷奶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個孩子,更脫離不了母親的庇護。他們生理上可能已經成年,所以需要找個媳婦,但心理上還沒有成年,所以還需要站在媽身邊。



即使是很多男人心理上已經成年。但遇上個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不講理,或者頗有手段心計的婆婆,男人依然很難逃脫她們的手掌心。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家庭環境並沒有給他們成長為男人的機會。養兒防老,女兒早晚是要嫁出去的,兒子則是要一直放在身邊養老的。所以父母壓根兒就沒有打算讓兒子脫離他們,不僅如此,還要不斷的強調孝道,讓兒子可以心甘情願的臣服於他們。這樣養大的孩子,也很難不成為媽寶。

所以作為中國的媳婦又能怎麼辦呢,心懷希望的可能會想解決辦法,對老公失望的,就把關注點轉移到兒子身上,把兒子培養成下一個媽寶,失望到極點的可能會選擇離婚。


時光吹雪


婆媳關係是婚姻最大的難題,在婆媳關係不好的時候,中國家庭男人更多的傾向於婆婆,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百善孝為先。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或者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婆婆始終是長輩,要懂得尊重,即使是婆婆的過錯,也不能不顧及她的面子。在男人眼中,媽媽把自己辛辛苦苦養大,你如果不尊重他的母親,也就是不尊重他。媽媽只有一個,但是媳婦兒卻不一定。

二,受家庭教育或者成長環境的影響。有些男人可能從小到大都非常聽父母的話,久而久之就養成一種習慣,什麼事都聽父母的,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在他們心目中,媽媽的話就一定是對的,所以婆媳關係中他們肯定是傾向於婆婆,他們也就是俗稱的“寶媽男”。


三,受男人自身的性格能力的影響。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責任沒有擔當,結婚後也沒有上進心,自己在生活和經濟方面,都需要父母很大的幫助。這樣的男人不能夠獨立,所以在父母面前說話沒有底氣。

四,受周圍鄰居或者親戚朋友諷刺。如果傾向於自己的老婆,男人會被別人說“娶了媳婦兒,忘了娘”或者“白眼狼”等等。男人都是愛面子,要尊嚴的,不可能願意讓別人這麼說自己。


我認為,婆媳在發生彆扭的那一刻,男人傾向於婆婆是對的,但是事後必須得去安慰自己的老婆,必須兩頭都得兼顧。如果刻意的傾向於婆婆,而不顧及老婆,那也是不對的,這樣做最後只會是媽還是媽,老婆卻不是老婆。


東昇西落



首先,為什麼是中國家庭?因為西方家庭大多講究人人平等,父母和兒女之間都是直呼其名,而傳統的中國家庭講究的是孝道,《弟子規》裡講,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孝字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排在首位的。

其次,中國家庭中的男人都是由男孩兒長成的(這句是廢話),而母親在男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男孩子性格中最溫暖、柔軟的部分應該說也是由母親給予的,因此,當男孩成長為男人,即使他獨立、成家,對母親的傾向也是深刻到骨子裡的。

第三,母親已經升級為婆婆,她就需要面對一個陌生的女人與她共享她的兒子,這話聽起來有點彆扭,但事實上,大多數婆婆確實是這樣想的。女孩的父母希望女兒有個愛他的丈夫、溫暖的家庭,男孩的母親則希望兒子能找到一個能代替自己照顧兒子的女人,並且,生兒育女,掙錢顧家。

問題拆開來看,是不是就不難理解了。

我一直覺得,婆媳之間的問題,都是由家庭中的男人造成的。兩個女人都愛你,你不能說誰多誰少,但男人只要偏向一方,另一方就會覺得委屈,矛盾就會加深。其實大多數男人並不覺得自己有偏向誰,他們認為,我說的都是事實啊,我沒有那個意思,你非要那麼理解,我有什麼辦法。

女人是天生敏感,但不是傻子。有些話,你覺得道理上沒有問題,但情感上,只要你說出來,那就是傷人的。

其實現實社會中的大多數女性,並不介意男人傾向婆婆,她們也希望自己的男人孝順有擔當,但這不能是以傷害自己的女人為前提。


鷹院小叮噹


為什麼中國家庭多傾向婆婆?

這句話是事實,大多數老公在婆媳矛盾的時候總會傾向婆婆,而且還引以自豪,認為這是孝順。

這種情況由來已久,而且我預計在很多年後依然如此,因為根源還未改變。

根源在哪?

喪偶式婚姻。詐屍式教育。

簡而言之,就是在教育孩子中,缺乏父親的角色,中國大多數孩子都是由母親帶大的,性格方面也多像媽媽,好多父親在孩子眼中就是付個錢,買點玩具,成績不好了罵一頓,高興了誇兩句。

包括在現在這個年代,父親也少有能陪伴孩子的。換位思考下,自己一點一點養大的孩子,他接觸的、學到的全來自於你,自然會站在你這一邊,因為你們的思維模式就是一樣的。

我們總會說,嫁人一定要看婆婆,因為兒子的性格、處事方法都會與母親相似,所以有時候我們覺著他向著婆婆,其實他和婆婆的想法根本就是一樣的!他當然會覺著是我們在無理取鬧。

如何解決?

夫妻關係重於親子關係,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為什麼國外這種現象很少呢?因為外國人更看重夫妻關係,他們覺得伴侶才是最重要的,而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個體,不會嘗試去控制他。

而中國由於文化傳統,血脈關係才是第一關係,這就造成了母親往往對孩子的佔有慾較強,更多的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續。同時,父親角色的缺失,讓孩子更加缺乏反抗母親的勇氣,一旦形成習慣,就算知道母親是錯的,也會以母親的想法為第一。

其實大多數女人需要的並不是要求你一定要站在我這邊說話,而是公平,但求一句公平話罷了。


雲夢1122


根本原因是這個男人知道自己媽媽在婚姻中的不容易、所受的苦,他們常在嘴裡的一句話“我媽養我不容易”,其實這不是兒子的錯,多數是男人的爸爸在家裡給他媽造成的受罪。他的爸爸要麼家暴老婆,要麼經濟不負擔,媽媽自己拼勁全力養兒子,要麼冷言冷語蔑視,要麼和婆婆欺負老婆,但是這個時候小男孩知道媽媽為了他,忍受這一切,所以負罪感強,長大了肯定護著他媽媽,但是他忘了,他正在傷害他兒子的媽媽,他正在重複他爸爸犯的錯誤!男人如對自己的老婆好,兒子不僅獨立,今後小家庭也會和睦。可惜多數智商低的男人就是顧頭不顧尾,使勁欺負老婆,再讓兒子負罪,一代傳一代


蛛蛛俠A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都是婚姻中的一大難題。在家庭中,婆媳關係的和諧與否,往往是一個家庭是否和睦的根本所在。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的男人在婆媳出現矛盾之時,會與母親站在一起,而把矛頭指向自己最親密的人——媳婦身上,這又是為什麼呢?

中國傳統文化因素。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起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孝道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品德的基礎。作為男人來講,母親辛辛苦苦養大自己不容易,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倒向媳婦一邊,讓別人罵自己白眼狼,男人會擔心受到輿論的影響。

男人愚孝思想因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問青紅皂白地一律偏向婆婆一邊的孝順是愚孝。兒子對母親的愛是天生的,即使母親做的再糟糕,兒子也會心疼母親,但是這種疼愛母親的方式不僅不利於解決婆媳之間的問題,還有可能導致家庭關係進一步惡化。男人必須疼愛母親,但是不能建立在傷害媳婦兒的基礎之上。

原生家庭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男人的原生家庭的家庭關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應該是佔首位的,其次才是親子關係。然而,在這種男人的原生家庭當中,往往是親子關係佔首位的,婆婆在多年的生活當中,一直把兒子放在首位,以至於在兒子長大成人以後,不能在心理上斷乳。

在兒童時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有戀母或者戀父情結。因為父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段關係。這樣的男人應該屬於在心理上還沒有斷奶,還是一個心理不太成熟的小男孩。

然而,作為一個已經成家立業的男人來說,應該儘快的成熟起來,努力適應丈夫的角色,承擔自己作為一個丈夫的責任,讓身邊的女人感受到他的愛。

對於每一個男人來說,母親和媳婦兒都是世界上最愛自己的兩個女人。當兩者發生衝突之時,不應該偏袒任何一方,為了老媽不聽取媳婦兒的意見,為了媳婦兒忘了孝順老人,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男人是家庭這種三角關係當中的潤滑劑,面對兩個同樣愛著自己的女人,要學會保持好兩者之間愛的平衡,讓這個三角形發揮它最大的穩定性,只有婆媳關係好了,家庭才會更加和睦,婚姻生活才更加幸福美滿。

作者:陳曉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婚姻家庭與女性心理系系主任)、劉金彩(韋中心理學網校學員)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這是因為比如,結婚時的彩禮,房子,都是自己的爹媽出的,婆婆付出的多,還有以後伺候月子,帶孩子,也得依靠自己的媽。所以婆媳問題時,兒子向著自己的媽,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很正常!如果反過來,跟自己的老婆聯合,對抗自己的爹媽,反而是不正常的!多年媳婦熬成婆,一個熬字啥意思!


竹露清荷832


因為”母子連心”,所以傾向婆婆。傾向也許是一種孝心的表現,但不是一位稱職的好丈夫,好男人。好男人是在母親和老婆之間哄”騙”,”騙”她倆一輩子開心,情同母女,給他們一個穩定而又幸福的家,即使是自己背後的哭泣,而勇不放棄!

兩位女人,一位是母親,一位是妻子,兩位都是一個男人同床共枕的女人,只不過一位是小時候,一位是成年時。母親只有一個,妻子可以再娶,這話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確!成年男人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誰對誰錯可以背後分開細說。母親重要,妻子同樣重要!母親對兒子小時候的關愛,真的是難以言表,那種苦是一種淚,是一種幸福。妻子面對丈夫,生兒育女,下班再累,還可能要做飯洗衣,甚至一同還貸款,又何尚不辛苦!

我奉勸天下的婆婆和岳母,對已婚的兒女,能幫則幫,其它的少插手,只有這樣兒女們會更幸福。社會中也許會少一些夫妻的離婚,多一點家庭的和諧,多一位兒童天真的笑臉!傾向婆婆的男人,長一點智慧,善待人生中的兩位女人,母親!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