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讓優秀人才成為核心驅動力

讓優秀人才成為核心驅動力

——“聚焦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七大工程”系列報道·優秀人才集聚工程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登輝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

掌握核心技術,依賴科研人才;提升治理水平,需要管理人才;藉助資本培育,少不了金融人才……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最為核心的動力。

自2017年出臺“長沙人才政策22條”以來,長沙人才的總量、層次、結構不斷提升,產業鏈建設和創新平臺建設中,人才支撐作用日益顯著。全市人才總量從2017年6月前的 110萬增加到150多萬,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2019年,長沙吸引和培育人才的政策向垂直領域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自動駕駛等新興產業,都得到了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

水積魚聚,木茂鳥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七大工程”之中,針對人才提出了實施“優秀人才集聚工程”,大力提升製造業智力支撐。

長沙的製造業,正在成為人人嚮往的人才高地。

企業經驗

廣納賢才大膽用才

90後肖正航是湖南婁底人,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後,鐵建重工將這位“智能機器人”方面的人才招進來。

“肖正航是我們通過校招,從清華大學引入的首位人才。”鐵建重工人力資源部部長陳沙陵,正是肖正航進入鐵建重工的引路人。她告訴記者,當年去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院校招生,完全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沒想到我們去了之後,吸引了許多湖南籍的優秀學子,他們回鄉就業的意願非常強烈。”清華的教授也鼓勵陳沙陵,“你們這樣的企業應該多來,希望學生能為中國製造貢獻更多力量。”

此後的幾年,鐵建重工陸續從清華大學招了10餘名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

進入鐵建重工後,肖正航如魚得水,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所學所長。“我和我的團隊,已經為10餘款產品提供了機器人控制技術,比如自動定位、自動控制等。”

取得這樣的成績,還得益於鐵建重工為研發人才營造的寬鬆環境。“想要產品有競爭力,必須快人一步。所以,我們鼓勵超前意識,而且有容錯機制,讓有想法的年輕人放手去幹,沒有後顧之憂。”陳沙陵說。

去年,肖正航在長沙買了房,生活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他的成長,只是鐵建重工對於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一個縮影。

陳沙陵告訴記者,鐵建重工不僅重視科研人才,對技能型人才同樣關懷備至。“能力強就會有舞臺。有的員工剛過了試用期,就被提拔為班組長。”

與鐵建重工相隔不遠的山河智能,同樣是一家以人才為核心驅動力的製造企業。

“前些年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遭遇‘寒冬’,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都把人才擺在首位。”山河智能董事長、首席專家何清華告訴記者。那段時間,當不少同行裁員的時候,山河智能反而在積極納才,而且工資遞增。

如今,山河智能的人才隊伍早已不侷限於國內。

瑞士人Michal Hak是機場地面設備高級技術專家,他主導研發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飛機除冰車,擅長除冰車整車總體構思與佈局。2019年,山河智能將這位專家引入,成為研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的有力臂膀。

發展思路

聚焦製造業緊缺急需人才

如何才能使優秀人才聚集長沙的製造業?

作為“優秀人才集聚工程”的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多次組織統戰、人社、工信、科技、總工會等部門專題研究,並深入企業,聽取了鐵建重工、廣汽三菱、三河智能、航天凱天、鐳目科技、廣義變流等製造企業的意見,形成了實施“優秀人才集聚工程”的基本思路。

推動製造業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高精尖”是總體導向,尤其是緊缺急需人才、技能人才,將成為這一工程的主要目標,從而解決長沙製造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緊迫需求,彌補當前短板。

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之上,“優秀人才集聚工程”提出了不少重點補充措施。例如,專門針對製造業領域人才,適當放寬年薪、課題承辦和獎勵層次等申報條件,每年評審產生一批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入選對象享受長沙D類人才落戶、購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的相關待遇。

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對於製造業而言,迫切需要轉向工程師紅利。

如何釋放工程師紅利?答案是工程師晉級獎勵——對新引進和新獲得中級、副高級、高級工程師的職工給予獎勵。

與人才隊伍建設同步提升的還有人才服務保障。

所謂安居才能樂業。以住房為例,“優秀人才集聚工程”實施後,對製造業企業新引進和新獲得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在長首次購房的,將參照“長沙人才政策22條”中技能人才的標準給予購房補貼。

此外,創新創業、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長沙都將力求提供優質精準服務。

企業是人才最終的落腳點,為了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優秀人才集聚工程”還提出設立高層次人才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同時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平臺作用。

這一系列的補充和提升,將使長沙製造業的吸引力再上一個臺階,讓優秀人才成為提升製造業智力支撐的核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