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埃是個什麼國家?

一個孩子們都是


世界上面積最小國家是“藏”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梵蒂岡,面積0.44平方公里。梵蒂岡之外,世界上面積第二小的國家是法國南部的摩納哥,填海造地後的面積也只有2.02平方公里。梵蒂岡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常住人口只有約800人。除了梵蒂岡,世界上人口第二少的國家在哪呢?不在歐洲,而在小島國“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大洋洲,這個國家叫紐埃。

紐埃在哪呢?我們打開大洋洲地圖,澳大利亞大陸以東隔著珊瑚海是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再往東就是著名的島國斐濟,斐濟再往東就是紐埃了。紐埃處以南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紐埃以北是薩摩亞群島,西南是湯加群島。紐埃有多少人口呢?2017年的數據是1618人,這個數字在國家中只多於梵蒂岡。有趣的是,面積這麼小,人口這麼小的國家,內部竟然還有兩種不同的方言,南部和北部各講各的方言,但通用英語。
紐埃人屬於波利尼西亞人種,大約在1000多年前,有波利尼西亞人泛海來到這個小島居住。信奉埃克利西亞紐埃教的約佔全國人口的75%。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在紐埃之外居住的紐埃人較多,約有1.2萬人住在紐埃以南的新西蘭。紐埃的首都是阿洛菲,人口約有90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首都之一。

紐埃不但人口少,面積也不大,只有260平方公里。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國第三大島嶼是上海市的崇明島,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崇明島是紐埃島的約4.6倍。另外在世界上正在上升的環形珊瑚礁中,紐埃島排名第二。
在大洋洲被歐洲殖民者逐漸“發現”的時代,紐埃島也不能倖免。最早“發現”紐埃島的是英國著名船長詹姆斯-庫克,時間是公元1774年。庫克將“新發現”的這個島命名為薩瓦奇島,但當庫克想登陸該島的時候,卻被島人拒絕:“哪來的回哪去!”不過英國人還是最終控制了紐埃島,1900年,紐埃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地。一年後,英國把紐埃島作為庫克群島的一部分,劃給了英國在大洋洲重要的殖民地新西蘭。

到了1974年,紐埃實現了內部自治,但與新西蘭依然保持著密切而自由的關係。比如紐埃有自己的行政權和立法權,但當紐埃向新西蘭提出要求時,新西蘭可協助處理紐埃的防務和外交。紐埃和新西蘭的關係還近到什麼程度?由於國家太小,紐埃並沒有駐外國的代表機構,除了新西蘭。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有紐埃的高專署,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有紐埃的總領事館。
因為與新西蘭的這種特殊關係,紐埃人同時也具備新西蘭的公民身份。有意思的是,大多數新西蘭人並不知道本國還管著這麼一個島嶼,有些新西蘭人甚至在大洋洲地圖都沒找到紐埃在哪。

紐埃算不算國家,以前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紐埃是地區,有人認為紐埃是個準主權國家,至少很多聯合國會員國都承認了紐埃是國家。紐埃不是聯合國成員國,卻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重要國際性組織。我國對紐埃的定性,在2007年之前應該是地區,比如地圖上把阿洛菲標註為首府。2007年之後,我國地圖上對阿洛菲的標註則是首都。
紐埃因為面積小,島上也沒什麼自然資源,經濟較為落後。比較成熟的產業是旅遊業和漁業,但依然難以保證基本生活。紐埃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新西蘭的經濟援助,以及海外紐埃人的僑匯。新西蘭的經援對紐埃太重要了,佔了紐埃GDP的50%以上。有多少錢呢?以2016至2017財年為例,新西蘭共向紐埃撥款1380萬新元,1新元等於0.66美元。紐埃國內也通用美元,而紐埃的貨幣由是新西蘭代為鑄造的。有意思的是,這些貨幣上經常出現米老鼠、唐老鴨、變形金剛等卡通人物,非常可愛。

紐埃非常的美麗,周邊海域很適合潛水。只是由於各種原因,紐埃在我國旅遊市場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

地圖帝


近年來紐埃頗受世人關注,人們喜歡這裡當然不是因為國小人少,關鍵還是風光旖旎。這裡有大量未受到破壞的珊瑚環礁,海水清澈見底,海岸沒有沙灘,只有礁石,保持了最原生態的自然美。


不僅如此,紐埃在2003年就實行全國免費WlFl的國家,因此成了自拍黨的天堂。這座未被過度開發的島嶼,釣魚、潛水、出海賞鯨、抓椰子蟹,或者森林徒步,礁石攀爬……一切都很休閒,更不會被人打擾。

這個國家通用貨幣有兩種,一種是新西蘭元,一種是它們自己發行的紐埃幣。而紐埃幣很有特色,都以蜘蛛俠、変形金剛、星球大戰、史努比等題材鑄造,簡直亮瞎了眼,當然也是最特殊的旅遊紀念品。


灩瀾一叟


它在幾乎所有地圖上都以“滄海一粟”示人,它獲得獨立即將“命運之舟”綁定新西蘭。

紐埃位於南太平洋中部,湯加以東、薩摩亞以南、庫克群島以西,屬波利尼西亞群島之一。上述三島國國土輪廓恰好組成漢字的“幾”狀,小小紐埃居中“一點”,形成一個活脫的“凡”字。它距三個鄰國約500—900公里,西南遠離“自由聯繫國”新西蘭達2400公里。

它是大洋洲島國中兩個單一島嶼國之一(另一為面積相當紐埃1/11的瑙魯),橢圓形島南北長19公里,面積260平方公里,有30萬平方公里的海上專屬經濟區。紐埃島地質上屬珊瑚礁型,呈上升態勢,被稱作“波利尼西亞之礁”。地勢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周邊海上有珊瑚礁環繞。中部高地海拔65米,為石灰岩結構,滲透重,無法蓄水,故島上無地表水,沿海邊緣地帶海拔27米左右,受地形和侵蝕切割作用的影響,島上土地不適應耕作。

紐埃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東南信風強烈,年均溫度27℃左右,降水2100多毫米。一年分為雨、旱兩季,11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降水豐沛,時常有颶風光臨。

島上植被種類較多,森林覆蓋率20%,礦產資源貧乏。全島約1/4的土地可耕種,以傳統方式家族擁有,不得轉賣外國人。經濟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山芋、薯類、香蕉、椰子,漁業主要供境內所需,製造業以農作物加工為主,出口產品有芋頭水果、椰子油和蜂蜜。

全島公路總長225公里,其中環島線128公里,首都阿洛菲為主要港口,因暗礁分佈,進出貨物需駁船卸載。唯一的機場可起降波音客機,由新西蘭和薩摩亞航空公司提供航班服務。紐埃環島海水清澈,島上景觀天成。1975年,該地首座旅館竣工,帶動旅遊業快速發展。2003年,紐埃成為第一個使用Wi—Fi無線上網的國家。政府對外資進出不加限制,鼓勵境外企業註冊離岸公司,設立境外銀行,以促進經濟多元化。

紐埃人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再有薩摩亞人和湯加人佔7%,另有少數歐洲裔,居民通用紐埃語和英語。近年來,全國人口保持在1400—1500人之間,年輕人多傾向到新西蘭、澳洲發展,故本土人口呈遞減之勢。居民幾乎均為基督徒,其中75%屬埃克利西亞紐埃教會,10%屬摩門教,5%為羅馬天主教等。

距今1000多年前,來自湯加和薩摩亞等地的波利尼西亞人登島定居,紐埃語包括兩種方言,都與湯加語接近。1774年,英國人庫克船長登臨紐埃,受到不友好接待,稱之“未開化島”,自此歐洲人大多“敬而遠之”。1830年英國傳教士曾遭到冷遇,1852年起,當地人逐漸接受基督教,生活方式逐漸變化,由散居的茅舍搬到教堂為中心的村莊,一直以來,島上保留著14個村莊的“自然”區劃,加上首都阿洛菲,構成全國的行政單位。

1900年,紐埃成為英國保護地,次年,它被作為庫克群島的一部分歸併新西蘭。1904年又單獨設立行政機構。70年後,島上居民投票通過新憲法,紐埃成立自治政府,享有完全行政與立法權,並與新西蘭保持自由聯繫,防務與外交由後者負責。紐埃人同時享有紐埃和新西蘭雙重公民身份,新西蘭在紐埃派駐高級專員,由於資源貧乏和產業不振,紐埃經濟嚴重依靠新西蘭援助和僑匯,新西蘭援助最高時曾佔該國GDP近一半。

千人之地,抱緊大國。除了仰賴新西蘭的經濟扶持和安全保障,紐埃還與英國保持密切聯繫,女王特許紐埃國旗中使用“米”圖案,主體黃色代表與新西蘭的溫暖加友誼。它又是獨立的行政主體,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英聯邦、聯合國教科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區域和全球組織活動。

2004年1月,熱帶氣旋席捲紐埃,島上多數房舍及唯一的醫院遭颶風夷平,農作物毀於一旦,其人口由1500遽降至500人,紐埃政府一度難以支撐……

紐埃,滄海一粟,既是命定,更是抗爭。


ruixuezhaofeng


地處南太平洋的紐埃,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少的國家,僅僅比梵蒂岡城國多一些而已,雖然存在感非常低,但紐埃也是世界上首個全境覆蓋無線網絡的國家。

與隔壁的庫克群島一樣,紐埃曾經是新西蘭的屬地,在新西蘭脫離大英帝國後交給新西蘭託管,之後自立門戶,但仍舊作為新西蘭的特殊的“自由組合體”存在。紐埃島居民仍舊使用新西蘭貨幣,持有的護照也是新西蘭。



紐埃地處紐埃島之上,總面積只有270平方公里,上千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就已經來到這裡定居並且建立了小型王國。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的珊瑚礁島,紐埃除了漁業資源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可開發資源。紐埃的經濟也非常特殊,一半以上都來自於新西蘭的外部援助,島上所出產的椰子、芋頭等也只能供應一部分的自我需求。


新西蘭每年向紐埃提供超過1400萬新元的援助,除此以外還有聯合國、澳大利亞、英國等援助。而紐埃的人均GDP竟然超過1.5萬美元,並且擁有免費的醫療。

原本紐埃島的人口就不是很多,而本世紀初一場強烈的熱帶風暴幾乎將整個紐埃夷為平地。而那以後,紐埃的青壯年人口幾乎全都移居新西蘭,留下的多為老年人口不過數百人,島上的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都無法維持。

特殊的環境使得紐埃如同一個世外桃源與世無爭,島上14個村落,居民們一直過著雞犬相聞的日子。


澹奕


▲紐埃島

紐埃島上有很多唯一,比如有唯一的小學、中學、大學分校、銀行、ATM機、碼頭、機場、醫院,僅有一條70公里左右的環島公路。雖然風景不錯,但是紐埃島的土地非常貧瘠,種一年芋頭後要休耕數年才能繼續種植作物。當然,紐埃人也不靠種地吃飯,不然早就餓死了。

▲紐埃人

嚴格說來,紐埃島的人其實並沒有這麼少,但是2004年因為一場熱帶氣旋而引發了巨大風暴,幾乎將整個紐埃島摧毀。許多年輕人覺得這裡太不安全,因此紛紛舉家逃離,搬到新西蘭定居,剩下一下老弱婦孺和中年人留在島上。這裡頓時就成為了世界上人口第二少的國家,再加上生育率極低,因此未來幾十年來可能都會保持“世界第二”的名頭。

▲詹姆斯·庫克畫像

有關紐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00年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亞原住民來此定居,並以捕魚為生。18世紀時,英國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即庫克船長)發現這裡,從此這個邊緣小島才走入了世界的視線。不過當時的島民並不允許庫克等人上岸,所以這裡也就被人遺忘,直到1900年才淪為英國殖民地,並被編入新西蘭殖民地管轄,這也就為紐埃日後獨立埋下伏筆。順便提一句,在一戰期間,英國澳新軍團裡還有150個紐埃人參加,這就和英國的廓爾喀人士兵(來自尼泊爾)一樣。

▲紐埃國旗

1974年的時候,新西蘭議會正式承認紐埃的自治主權,從此紐埃成為一個國家。不過囿於條件有限,因此紐埃更像是名義上的獨立,如今全靠新西蘭每年支付的1500萬援助金生活,國防安全也由新西蘭軍隊負責,島內僅有數十名警察維持治安。有意思的是,紐埃近年來還搞了一項國家工程,建設無線發射器,使得全體國民均能使用免費Wi-Fi無線上網。聽起來很霸氣,實際上也沒多了不起,畢竟不是所有村落都能有足夠信號連得上無線網。

▲紐埃海岸邊的度假酒店

2007年,在李肇星外長的推動下,紐埃與我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次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紐埃第一時間向我國援助了34000元人民幣。乍一看,這個錢由一個國家捐出,顯得有點好笑。但是考慮紐埃的實際情況,畢竟他們都全靠別人養活,所以這也算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了。他們自己家還得靠著別人活,這個錢也算是一份可貴的心意了。

參考文獻:

《紐埃國家概況》


趣觀歷史


紐埃島(Niuē),簡稱紐埃,位於太平洋中南部的一個島國,其西為湯加、以北是薩摩亞,以東則是鄰國的庫克群島。面積260平方公里。人口1311人(2014年)。

紐埃人為波利尼西亞人種,講紐埃語和英語,島嶼南、北講兩種方言,多信奉埃克利西亞紐埃教。該國出產西番果、椰子和檸檬、香蕉等。有小型水果加工廠。出售郵票亦為重要經濟收入。首府阿洛菲。

紐埃是獨立主權國家,外資援助是紐埃島的基本收入來源。

紐埃提供免費的互聯網予所有居民,並同時成為首個使用Wi-Fi無線上網的國家,但並非所有村落都能連接至互聯網。

10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到此定居。1774年,英國人詹姆斯·庫克發現紐埃島,但被拒絕登陸。他將該島命名為薩瓦奇島。後來在1846年,有個倫敦傳教會來到紐埃。1900年成為英國保護地。1901年作為庫克群島的一部分劃歸新西蘭。1904年單獨設立行政機構。在1974年新西蘭議會通過憲法,承認紐埃的自治權。在2004年1月,紐埃被熱帶氣旋赫塔(Cyclone Heta)襲擊,造成兩人死亡,整個島幾乎被摧毀,島上多數房舍及全島唯一的醫院等都遭颶風夷平,島民的農作物也毀於一旦。而島上的人口由一千五百人遽降至五百人,導致紐埃自治政府無法繼續支撐。

因此紐埃政府認為必須以某種方式與新西蘭合併,引用1974年紐埃獨立宣言規定,新西蘭有義務提供前殖民地紐埃必要的經濟與行政協助。

紐埃島位於南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紐埃島是世界第二大正在上升的環形珊瑚礁,被稱為“波利尼西亞之礁”。位於新西蘭東北方向2400公里處。北距薩摩亞約550公里,西距湯加約480公里,東距庫克群島的拉羅湯加島900公里。位於南太平洋,西經170度,南緯19度。陸地面積260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390平方公里。


跪射俑


有些只有哨兵駐紮的小島嶼都比他大,新西蘭老奸巨猾獨立不吞併還節省費用


大腳汽車


有錢了,花錢到南美買一個島,建立一個法治國家,多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