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反擊戰,真的代表德國的真實水平嗎?

庭州行者


阿登戰役並不能代表德軍的真實水平,德軍並沒有將自己擅長進攻的優勢發揮出來,儘管這是一場德軍主動發起的進攻。德軍每前進一步並不能給其帶來更多的戰役優勢,反而使其側翼多暴露一分,面臨更加不利的軍事態勢,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可能取得勝利的進攻,德軍的高級指揮官非常清楚最後的結局,但是他們還是要執行進攻,誰也無法說服這場戰役的實際策劃者:希特勒。



造成德軍不可能取勝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兵力不足,另一個是補給不足。德軍的阿登反擊計劃幾乎和1941年進攻法國時的計劃一模一樣,都是企圖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從敵人防禦薄弱的阿登地區發起突然的進攻,之後趁對方的預備隊來不及趕來之際,迅速向其大後方挺進,然後向北迂迴一直推進到海岸線附近,完成對盟軍整個北翼戰線的合圍,那裡是英軍的主力所在。這兩場進攻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那就是阿登地區防禦的薄弱,1941年英法聯軍認為阿登地區不適合裝甲部隊的作戰,而1944年盟軍則認為德軍在經歷了諾曼底的失敗後已經不可能發起反攻,加上盟軍採取的是全面推進的方式,兵力均勻的分佈在戰線上,缺乏縱深的佈置,這為德軍發起突襲提供了條件。


不過德軍和1941年不同的是,可投入進攻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尤其是缺乏用於側翼掩護的和機械化步兵和普通步兵,這意味著德軍裝甲部隊無法全力投入到進攻中,隨著戰線的拉長,用於側翼掩護的裝甲部隊會不斷增加,正面進攻的部隊會越來越少。德軍的進攻正面會變得越來越狹窄,這是他們的突破無法給對方造成大範圍的混亂,自身也更加容易被盟軍的反擊而切斷後路。側翼的威脅會使德軍的裝甲部隊不敢全力的投入到進攻,他們擔心會遭到盟軍的反包圍。事實也確實如此,德軍的進攻開始後不久,盟軍在英國休整的空降部隊便迅速被空運到歐洲,加強了那裡的防禦,隨著盟軍其他地面部隊的趕來,德軍整條戰線都受到激烈的反擊,側翼掩護壓力大增,失去了繼續進攻的可能。


後勤補給問題同樣致命,在戰役發起前,德軍都沒能湊齊支撐整個計劃的軍需補給,彈藥儲備無法支持長時間的大規模作戰,更重要的是燃料的缺乏,德軍甚至一開始就考慮利用繳獲盟軍燃料來維持進攻,這種依靠僥倖來計劃進攻註定將不可能成功。從戰略上來看,在無法保證基本的制空權下,任何大規模的地面行動都將難以獲得成功,德國空軍顯然難以做到這點,一旦天氣轉好,盟軍的空軍再次控制了天空,德軍的整個戰區交通都將陷入癱瘓,補給無法輸送,兵力無法機動,根本就沒法進攻。在西線制空權的得失將決定地面戰爭的勝負!


戰略論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阿登反擊戰,可以代表二戰末期,窮途末路下的納粹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大致水平,不過與德軍的巔峰水平卻差了很多。

1944年的時候,德國的物資非常匱乏,特別是油料。雖然德國裝甲部隊依舊驍勇善戰。但是物資和補給的匱乏,嚴重影響了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很多描述阿登戰役的電影,都有德軍坦克推進到半路,沒油拋錨的橋段。動不了的坦克能有什麼威力,只能當活靶子。於是乎產生了一個說法,就是二戰德軍的戰鬥力水平很大程度取決於油料的供應。

由於施陶芬貝格的刺殺行動,使希特勒對德國陸軍軍官團進行了大清洗,包括隆美爾在內的很多優秀軍官被株連;同時希特勒也不再信任軍官團,對作戰指揮指手畫腳,甚至前線任何部隊的調動都必須經過希特勒的同意才可以。將帥失和,這樣的軍隊根本不可能爆發出全部的戰鬥力,而且希特勒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咋地。

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的狂妄和自大,使得德國空軍在不列顛之戰中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之後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德國空軍僅剩的主力部隊又都被調往了東線。這使得在1944年阿登戰役時期,德國在與盟軍爭奪制空權的較量上處於下風。雖然1944年12月中下旬,阿登地區大部分時候天氣不好無法進行有效的空中支援,但是一旦天氣放晴,盟軍的空軍就回來轟炸和空投補給。而1940年閃擊法國的時候,德國空軍是牢牢的將制空權把握在自己手中。

對於現代戰爭來說,制空權可以說至關重要,甚至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

在綜合實力下降之後導致的種種不利因素下,納粹德國精心策劃的阿登戰役以失敗告終。第三帝國已經是日薄西山,失敗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1944年末的阿登戰役,反攻的快速而不是脫泥帶水,進攻有正有奇。如果不是德國人在五年同全世界的國家族群作戰,戰爭損失傷亡巨大,入不敷出,只有21個不滿員師投入到這場撕殺中來,局面發展成什麼樣還真有吃瓜群眾看的。

德國參謀部和大本營,在這次戰役中,考慮到盟軍的軍事優勢,主要是空中優勢,特別把攻勢開展時定位在大雪紛飛的天氣裡,使盟軍的戰略空軍在一週的時間裡乾瞪眼,

同時又重新派出去黨衛軍少校奧托,領導著裝美軍標準服裝和開美軍吉普車的破壞爆破隊,襲擾美軍後方,[放出風去,說要刺殺一或活丶捉艾森豪威爾將軍,使將軍一度不能出門)。

正面戰線,德軍黨衛軍在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指揮下,一晚上就突破了幾公里厚度的防線,渡過了默茲河,德軍第五坦克軍(集團軍)左施尼,艾菲爾包圍了美106師的兩個團9千人,兩天後迫使其投降

南方戰線,德軍包圍了|o1空降師駐地巴斯托尼,並且要求少將指揮官投降,被回答了戰爭史上有名的,"吥,去你的”簡短回答,在空軍、最後天氣好轉能轟炸過去一趟後,德軍前鋒裝甲兵們才正視自己的空軍已經沒有了,裝甲師賴以生存的汽油也沒有了,黨衛軍上校派普的部隊一灰溜溜的又竄到森林裡溜達一圈回到了自己的出發陣地!


user4210272105487


當時能調動的全部德軍了,共21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