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任何科學都是由他的基本原理組成的,任何科學的基本原理都是這門學科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作為一門科學,同樣有他的基本原理,但不同的是,邏輯學的基本原理不僅僅和邏輯學有關,更和所有科學有關,可以說,邏輯學時建立所有科學的基石。因為他適用於人類的任何理性的因果推理。也就是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是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1.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我們可以來看,我們對某一事物進行描述的時候,都要把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個體來看。比如說一個蘋果,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蘋果。在這的基礎上你可以添加更為詳細的描述,比如這是一個紅色的蘋果,這是一個紅色的大蘋果,這是一個紅色的大甜蘋果。但你無論怎樣描述,他都不能是一個梨。也就是說,我們對某一事物的描述與他的客觀情況相一致,不然就是錯誤的。

2.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表述就是: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否”,不存在中間狀態。

這個規律強行規定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必然存在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允許既是而非的狀態。注意,這個規律沒有要求這個“是”或“否”的狀態保持不變,而是說對於某一個條件他一定存在一個明確的狀態。

那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正在變化的事物該如何判斷呢?那是不是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狀態確實存在呢?

答案是:不存在一個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過程。

仔細想一想,變化是誰在變化?一定是某事物在變化。因此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的變化。變化的事物依舊處於事物的範圍內。比如說一盞燈在組裝的過程中是燈麼?當然不是,它只是一堆可以變成燈的零件。所以說他在變成燈的過程中還不是燈,只有組裝完成的一剎那,才開始是燈。從絕對意義上來說,沒有“正在變成”的事物。從無到有之間沒有通道。

舉個例子:王小二同學是一個辯手,他通過刻苦的學習和練習逐漸變成一個優秀的辯手。如果王小二不存在,那就不存在“一個優秀的辯手王小二”了,所以他的存在,並不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他就是確實存在的。

所以排中律肯定的是客觀存在,而變化在哪?變化在客觀存在的內部。

3.充足理由律(因果律)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要注意的是,這個理由僅僅是他存在的理由,而不是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這和“存在即合理”是同一個意思。這裡說的合理是合乎絕對理性,而不是合乎道理。

充足理由率也可以被稱為因果原理。這個規律表示宇宙萬物其存在都能找到一個充足的理由。同時這個規律按時的一點是,沒有事情可以解釋他本身,也就是規定了循環論證的不合法性。至於這個邏輯錯誤我們會在下一節再討論。

當然了,如果一個事物是他存在的原因,他就要比本身出現的更早,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

還是以王小二同學為例子。王小二的存在,是由於他父母的原因。王小二成為了一個優秀辯手,是因為讀了這本教材。當然了,這裡的充足理由不是必要理由,也不是全部理由。王小二可以通過自學成為優秀辯手,也可以在別人指導下成為優秀辯手,讀這本教材只是充足理由之一。

4.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表述就是:某一事物在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不可以是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矛盾律可以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即當確定的X就是X時,那麼在同一時刻,他就不能是非X。

要注意的是,只有當同一時刻同一方面時,矛盾律才生效。同一時刻在不同方面既是又不是,是沒有邏輯錯誤的。比如說此刻我人在哈爾濱,我心在長春。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是客觀存在的位置,一個是精神狀態的想法,並不是同一方面。但我不能說此刻我人既在哈爾濱又不在哈爾濱。你總不能同時在哈爾濱和長春吧。

所以針對矛盾律可以有這樣的演化——當兩個完全相反的命題時,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

王小二是個男同學。

王小二不是男同學。

這兩個命題顯然不能同時成立。若一個成立,則另一個必然不成立,反之亦然。所以如果能判斷一個命題必然成立,則它的否命題必然不成立。我們在運用矛盾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必須在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矛盾律才能生效,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判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前提條件 是不是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

微課推薦

01

20位哲學家醍醐灌頂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學習哲學,並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從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將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慾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里士多德、叔本華、尼采、加繆、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策略。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學史的智慧課程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並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鬆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通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內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內容。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03

100+部文藝作品的哲思與啟示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眾更輕鬆地打開哲學思考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著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內涵,不拘泥於自我,更加了解他人,瞭解外部世界。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