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這篇稿子拖了幾天,中途好幾次翻開了一位後臺讀者M的留言,仔細讀了幾遍,猶豫半天終於決定和他好好聊聊。

簡單來說,這是一位“勞力士愛好者的反思”,長期以來的追求溢價款,讓他突然覺得自己似乎變成了“行情分析員”,而不是簡單的買手錶戴著的消費者。

正好最近,還有讀者對我說,他們熬夜讀完了我幾年來的所有文章,試圖從分散的文章中釐清我倡導的購表理念,今天不妨以這段讓我深思的留言開始,幫大家整理思緒吧。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先開門見山,經過讀者M同意後,我截取了部分截圖。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熱門的錶款留不住,都變成了錢(而且還捨不得戴,都放保險箱裡看看),看似二手價格不怎麼堅挺的正裝表卻一路陪到最後,這段故事怎麼讀起來都是唏噓一片。

M給我講了他心態發生變化的一個故事:“我在12萬的時候買過一塊勞力士國米圈,後來有朋友要,我12.3萬賣給他了。過了一段時間,我突然又想起這塊表,想重新買回來,正好價格也下跌了,大概10萬左右。結果,由於我人在國外因時差錯過一塊95000的國米圈,從此我再也下不了手,我的心裡底線被設置好了,哪怕高3000元都不願意。這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的買表狀態不太對勁了。”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這些年,我見過無數勞力士的“唯價值論”鐵粉(還常常嘲笑XX表常年攔腰對摺),但敢於這樣自我剖析的實在罕見。但在他的這段對話中,我看到了這個市場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昨天還有人對我說:“不溢價的手錶戴在手上我沒有感覺。”

區別在於,精明的人,追著行情玩表,跟風的則加錢買表,都很難談有幾分真心。

這種“渴望被認同”的感覺我很理解,也是部分新人的訴求,但這必須是一個快速過去的階段。

M告訴我,就在不久前,他看上了一塊老表,一眼所見的喜歡,也沒有行情對比,加上不放心郵寄所以專門派人接表,多了不少成本,但這種義無反顧讓他找回了“內心喜愛”的感覺。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其實一個真正熱愛的東西,只要你足夠喜歡到不打算再把它出手,那麼它所謂的二手市場價格就是沒有意義的。它無非是你手腕上的陪伴物,而且會陪很久。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記得我上週寫7萬元買潛水錶推薦格拉蘇蒂原創的新表SeaQ時,就有人問:7萬有很多選擇,你給我一個理由?

理由無非就是,因人而異,買東西從來沒有放之所有人皆準的答案。非常巧的是,讀者Mao在我發文後來諮詢,最後在北京SKP拿下全球最後一塊限量版的SeaQ(一共69枚),我當時特意提醒他:“如果你在這個價位有勞力士運動表,可以不考慮它;若沒有,那麼未來也不必優先考慮同價位的勞力士了。”他非常清楚地回覆我:“勞力士水鬼沒有在我的選擇之內,但未來我有可能考慮它的GMT(兩地時)。”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把最後一塊帶回家的感覺,還是很好的

可見,他心裡早就有了打算。

其實每當讀者來問,多少預算該買什麼表時,我都得長舒一口氣,因為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這無非是一道幾個選項的選擇題,但在我看來這是非常複雜的——每個階段怎麼買表,不是孤立來看,我更願意根據一個人的長期需求來定製最好的組合。

兔子給大家做一個最直觀的舉例比較,我們以階段性的5萬、10萬、30萬(按照慣例,按中國公價)作為一個人購表的3個選擇。

選擇一:所謂最安全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這三塊分別是日誌型,間金迪通拿和星期日曆型(DD),只盯勞力士買的人並不少

我來解釋下這個組合的存在,第一塊日誌型也許是首次買表時狠命選個有名的,就想到勞力士,安全不出錯。而不願加價買熱門款的在這個價位最容易的選擇就是間金迪通拿了。至於DD,一塊金勞總是很多人不想放過的,這點沒錯。

只是綜合來看,這個選擇還是過於保守,間金迪面臨不上不下的尷尬,而第一塊日誌型,當DD出現時,它就瀕臨淘汰了。

選擇二:重複購買狂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這三塊分別是歐米茄尊霸,積家的大師系列,江詩丹頓的傳承系列逆跳星期日曆

我遇到不少讀者,有重複購買同類產品的喜好(比如這個選擇全是正裝表),而且有人不僅購買同類,還購買同價位,週而復始。這個方案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被調整,且最多保留一個。

選擇三:個性化配比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這三塊分別是沛納海PAM00424,宇舶的經典融合奧林斯基以及百達翡麗年曆5205R

可能前兩個選擇會引起一些疑問,沛納海和宇舶都非常個性,尤其是宇舶站在10多萬這個價位,如何說服很多人的錢包是需要勇氣的。

但在我眼裡,這是一個分開看未必能多出彩,但加起來就頗有味道的組合。正裝運動皆有,個性和知名度保全(如果你足夠大膽,宇舶可以選擇更酷炫的,只是估計就不在10多萬這個價位了)。

其實很多人一生買的手錶可能不會超過5塊,所以你要考慮的是:1,價格有階梯;2,風格有差異;3,顏色材質有差別。4,要有一塊在你財力所及下最好的(挑戰自己底線的)。

畢竟資源有限,無論是資金還是手腕。而當手表消費到達一定程度時,你一定會為工藝、設計、材質的額外價值所買單,這是規律。接受不了就無法突破瓶頸。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比如在20萬這個價位,一塊有特色的雅典琺琅表比很多看似安全古板的選擇有趣得多

以上只是非常簡單的例子,實際上每個人根據財力,買表有太多種價格方案。但一定記住並不是每個階段的所謂最優選擇,疊加起來就一定是最好的組合。

眼裡只有勞力士?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買手錶也是

在很多領域,我見過不少類似“精緻的功利主義者”,這一點,讓我聯想起如今的教育。比如幼兒園拼識字,小學拼奧數,家長們每一步都不願“輸”,但最後換來的是什麼——很多人的學習生涯隨著考入大學就結束了,因為他們“應對考試”的人生目標已完成。

但其實,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全成熟,學習生涯最好的的時光剛剛開始,但一路功利行進的人因為從沒感受過興趣的力量,所以,再也體會不到了。

我常說,買表哪怕不是一輩子的事,也是一場持久戰。當我們的經歷和閱歷日漸豐富,對自我的瞭解更加通透,會在選表這件事上挖掘到更多樂趣。

不要讓光陰把自己變成一個只會計算二級市場數字的精明商人,商人可以訓練,行情也可快速掌握,但從此再無獨特的你了。

歡迎大家把這些年踩過重複買表的坑,或自認完美的買表組合寫給我,當然也歡迎迷茫的新人們留言詢問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