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不久之後吳三桂獻山海關迎清軍入關,一片石之戰中李自成戰敗隨後退出北京,清軍成為北京城新的主人。

不過明朝的國祚並未因此而亡,淮河以南名義上仍屬明朝,因為明朝的藩王遍佈各地,所以崇禎死後南方先後出現了弘光、隆武、永曆等多個政權,如果算上潞王朱常淓、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鐭三位監國,南明一共有六位皇帝和監國。

不過南明除了永曆政權存在時間較長之外,其餘時間都不長,這幾位皇帝或監國大多數才能不足,只有隆武帝朱聿鍵較有作為堪稱明君,但也是一位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可惜空有抱負卻無力迴天,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話用在朱聿鍵身上一點都沒錯:朱聿鍵一生堪稱多災多難,因為他的祖父老唐王朱碩熿寵愛小妾和小兒子,為了小兒子能順利繼承唐王之位,他居然把唐王世子朱器墭和年僅12歲的朱聿鍵囚禁起來,打算把他們活活餓死,這一關就是十幾年,結果朱器墭被他弟弟也就是老唐王寵愛的小兒子毒死,朱聿鍵命大在地方官員的干涉下,於1632年(崇禎五年)繼為唐王,封地在南陽。

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朱聿鍵的磨難遠不止於此,1636年(崇禎九年)清軍直逼京師,一腔熱血的朱聿鍵不顧明朝“藩王不掌兵”的祖訓帶兵北上勤王,明朝對藩王的防範是非常嚴厲的,崇禎帝大怒之下將朱聿鍵貶為庶人並把他關到鳳陽圈禁了起來,這一關一直到1644年崇禎帝死後弘光帝朱由崧即位才被放了出來。

朱聿鍵生於1602年、死於1646年,享年44歲,一生居然兩次被囚禁前後加起來達二十多年,也就是說朱聿鍵一生一半的時間都在坐牢,堪稱是明朝最悲催的宗室親王了。

1645年5月弘光朝覆滅後朱聿鍵在鄭鴻逵等人的護送下前往福建,6月在得知監國的潞王朱常淓投降後,鄭芝龍、張肯堂、黃道周等人擁立朱聿鍵為監國,不久又於福州正式稱帝,改元隆武。

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朱聿鍵博覽群書,對王朝興替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也比較關心民間疾苦,即位之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而且自奉甚儉還相當勤政,頗想有一番作為以重建大明江山,為此他還能放下成見,將“平寇”(即鎮壓農民起義)為主改為“御虜”(即抗清)為主,奉行聯寇抗清的策略。

朱聿鍵有武略,南明幾位皇帝和監國只有他主動北上伐清,他的策略是自己御駕親征進入江西地界,西連湖南何騰蛟,力圖把江西、湖南、福建、廣東連成一片,再加上浙東魯王朱以海,以形成席捲江南的局面。

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不過隆武政權一開始就是先天不足:第一,朱聿鍵的身份不足以號令天下,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後,明朝的帝系一直在朱棣這一系,弘光帝朱由崧和永曆帝朱由榔都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監國的潞王朱常淓是明神宗朱翊鈞之侄,也就是弘光帝和永曆帝的皇叔。

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從法統上來說,朱聿鍵和明朝的正統帝系隔得比較遠,身份上的不足使得他缺乏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就連魯王朱以海都不服他(魯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之後),隆武帝曾派人前往浙江要魯王承認自己天下一統,魯王也只是稱其為“皇叔父”而非“陛下”擺明不承認隆武帝的正統地位,為了爭誰正統雙方甚至同室操戈。

第二,隆武帝沒有自己的班底,是個光桿司令,手下無兵也沒錢,兵權和財權都掌握在以鄭芝龍、鄭鴻逵、鄭芝豹、鄭影為首的鄭氏家族手中,隆武帝備受掣肘、處處受制於人其實就是個傀儡;鄭氏海盜出身,只想割據福建獨享一方,對北伐則是毫無興趣,朱聿鍵所能依靠的只有黃道周等文臣。

生不逢時的末代明君:銳意進取卻備受掣肘,最終兵敗被俘絕食而亡

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清廷徵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兵分兩路進軍福建,10月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

隆武帝朱聿鍵雖是英明之主卻生不逢時,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很可能是一代明君,可是南明雖有江南半壁,大部分人卻不思進取,其實已經大勢已去,隆武帝迴天無力失敗是無法避免的。有時候想一想如果崇禎帝換成是朱聿鍵的話,想必明朝也不會那麼快亡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