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經典書籍

《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樑也。

道教的經典書籍

一般認為,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但多數已經流失。現存的早期《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的《正統道藏》。後來繼續編撰的還有《萬曆續道藏》,《道藏輯要》等。

1996年起,由張繼禹道長主持編修《中華道藏》,以明代正統、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歸類,共分七大部類。有《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體》《道教眾法》、《道教科儀》等,每一類還有其他分類,真是包括所有道教典籍。

《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教的經典書籍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3]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文始真經》

《文始真經》,又名《關尹子》或者《關令子》。今見之《關尹子》,乃是唐宋間人託名之作。此書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以及思想認識水平,批評了修道人中的種種邪迷醜惡,指出了一條超越自我而進入精神絕對自由王國的光明大道。作者採用《道德經》的筆法,言簡意賅地闡明瞭宇宙和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根本規律,針砭時弊,表揚大道;揭示真理,撥迷正誤,有益於眾生多矣。

道教的經典書籍

全書共分九篇,各有所側重。書之所以分九篇,乃是因為道家重視陽數,而九正是陽數之極。老子《道德經》便分成八十一章,正是重九之數,所以《關尹子》則取法為九篇。《關尹子》之所以為道教的代表經典,是因為它不僅有理論的突破,更有實踐的總結,既有宏觀的論述,又有微觀的把握,加上牛道淳的註解,更能讓人們明白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規律,並且依法修行,從而合乎大道,順其自然,得其自由。

《莊子》


道教的經典書籍

《史記》用寥寥幾行字介紹了莊子,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篋》等篇,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複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被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蹠》、《說劍》等。

《陰符經》

道教的經典書籍

《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李筌分為“神仙抱一之道”、“富國安人之法”、“強兵戰勝之術”,全書以隱喻論述養生,愚者不察,謂兵法權謀等說或謂蘇秦之“太公陰符之謀”皆離旨甚遠。如《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通篇全部以軍事術語寫成,不知者初見會認定是一篇兵書。

《陰符經》舊題黃帝撰,所以也叫做《黃帝陰符經》。因而有題稱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等道人註解。這一說,最不合理。道士宋黃庭堅說:“《陰符經》,熟讀其文,知非黃帝書也”,“又妄托子房、孔明諸賢訓注,尤可笑。惜不經柳子厚一掊擊也”。好事者說黃帝撰經,並且假託太公、張良等作注,這些都是顯明的依託古人說法,不可置信。自唐李筌為《陰符經》作注,以後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後塵,迨至晚清,《陰符經》註解本已不下百餘種,今僅存於明《正統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種。註解雖多,但眾說紛紜,見解蕪雜。

《列子》

道教的經典書籍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