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一、緣起

緣分,亦作緣份;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相遇的機會和可能,包括所有情感。

愛情中,二人相愛的緣分是由很多巧合、很多陰差陽錯、很多突然、一些偶然、一些必然組成的。

緣在天定,份靠人為;先有緣才有份,有緣份不怕經歷“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緣分盡了即表示二人由於某種原因而分開了,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了;緣分未盡即表示二人經歷了一系列考驗最終以團圓而收場。

天緣是無需刻意安排,不管你有意或無意選擇哪個場合,只要你不要悶在狹隘獨處的角落裡獨自眠舔著傷口懲罰自己,只要你邁步踏出去,自然會邂逅臨近左右各色各異的人。

“緣”,讓不約而同的人邂逅相逢、相識、相戀,“份”是發自人的意願,需要有聯絡的途徑緊緊相連。聯絡就像兩艘遊蕩大海的船隻各奔前程註定分離,有了聯絡方式就像隱形的繩索將彼此環扣相互牽引著,不被巨大的空間駭浪衝散流失掉相鄰左右的福份。“份”需付出可以延續維持天緣的長久,需要與對方打破陌生隔陔,逐漸建立感情建築生活中彼此的牽繫,為的是不再使緣份因時限的到期而時空歸位再次隔絕流逝掉機遇,從而使兩個人又轉化回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遺落在天崖各處。

在現代交流工具迅速便捷發達的社會,聯絡熟識的方式很廣很無盡,於是我們爭取加深發展情誼,使我們或享有平日裡交談相會的知已朋友;或享有同渡共處相伴歲月的同事同學;或享有無微不至關懷的戀人蜜友;或享有無法缺失默契的夥伴搭檔;或享有禍難與共的拜把兄弟姐妹;或享有彼此恩愛與另一伴摯手相守的幸福……

朋友絕交、親人斷絕、戀人分手、配偶離婚等等就說明我們的緣份已經落幕走到盡頭,從此,我們將它從譜寫的人生劇本里劃叉除名,關係從此宣告瓦解灰飛緣滅,絕別的關係就算再有聚集的緣份也會演化為陌路人。

緣的到來,它是老天爺手裡把玩的橋牌,讓相遇的人短暫的聚散又離別,它是老天爺善意或惡作劇的搓牌玩笑,讓遇到的頻率決定緣的深淺,讓相處累積的時間衡量福份的厚薄。

經常相遇的有緣人擦出火花迸出想相守的心志,一面之緣又永遠輪迴為陌路人,於是在緣聚的有限時間裡,份只有靠自己把握才可以長久留住那個人,如果你想把這段緣留在宿命裡,那就得為謀求一“份”而付出努力。

緣份,使我們習慣彼此相伴的習慣,從陌生慢慢過渡到熟悉到無話不談,直到人生的路上我們緊緊相握纏繞無法分割,如果無法左右一面之緣,你可以安慰自己,有緣緣會再來,故而放寬心。但當你曇花一現消亡了的福份,要記住有緣,份仍可再續,只要你依然願意歷經努力培育共存的空間。先有緣才有份,只要你想留住它請別放棄;份可讓彼此廝守,有緣份定會長長久久。如果不幸有了孽緣沖毀了生活向病態發展使正確的方向脫軌,狹路相逢又讓你始終無法告別擺脫,一句話怨天尤人人如鬥才鬥智,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它絕緣吧。

緣分是人平等精神的體現,它要求有緣人撇開地位、等級、學歷、財富等世俗觀念,超然物外地共同創造美好的精神境界。伯牙當時是聲名顯赫的在朝官員,子期則是砍柴為生的樵夫,兩人地位差別懸殊,可他們以音樂為媒,情投意合,摯友終身,成為千古佳話。法國總統希拉剋早年與一位鐘錶匠很投緣,他無論是做職員還是當議員,直到高居總統寶座,都沒有中斷與這位摯友的聯繫,其緣分在他執政中成為體恤民情,關注社會,關愛民眾的感情資源。

因緣而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詩化的緣分,尤其值得珍惜。緣分是屬於精神領域的,它總是想超脫凡塵,維繫自己情有獨鍾的精神境界,但它又不得不與現實社會生活的世俗偏見發生衝突,這種衝突有時是很劇烈的,有的人甚至因此而遭到毀滅性的精神打擊。梅克夫人因資助柴珂夫斯基遭到家人的圍攻和折磨,最後死在了精神病院;柴珂夫斯基在臨終前不停喊著梅克夫人的名字,在一聲“冤家”的最後悲嘆中結束了自己生命。陸游和唐琬情緣相投,是舉世公認的,但舊婚姻道德觀使他們不能終身相依,唐琬在年輕美貌時就悲苦離開了人間,陸游人生七十六年,寫了許多懷念唐琬的詩篇,臨終之際也夢留沈園,遺恨人寰。

呵護來之不易的緣分,對我們的情感生活很重要。我們可以窮困潦倒,但我們有了遮蔽苦寒風雨的情緣,我們一樣能獲得生活的勇氣,一樣能有精神的樂土。

擦肩而過是緣;驀然回首是緣;不離不棄是緣;轉身離去是緣;有緣無分還是緣;愛而不得也是緣。

所有的緣分都是一種註定,是前世苦苦修行的結果,但並不是所有的緣分,都可以得到成全。

最好的緣分,是一次遇見,終生不忘;一次牽手,永不分手;一見鍾情;一生一世。

緣起是因為遇見,緣滅是因為轉身。無緣的人,哪怕遇見了,相愛過,最後還是要轉身離開,留下一段苦苦的思念。

緣分在,情誼在,人也在。有緣之人,是因為心一直都在,如當初遇見時候的美好,從未改變。

緣分盡了,情也就淡了,人也不見了。無緣的人,是因為變心了,那些當初的承諾,不過是曇花一現,並未牢記於心。

一個緣字,讓多少痴情男女,陷入無盡的相思;讓多少有家庭的人,還渴望婚外的愛;讓多少年老的人,臉上印記著年輕時候的嬌羞。

一個緣字,讓多少人距離可以忽略,年齡可以不在乎,習慣可以改變,脾氣可以收斂。

一個緣字,又讓多少深愛的人,有緣無分,不得不放手,卻一生都在苦苦思念。

一個緣字,又讓多少人苦苦等待一場美如煙花的愛情,從今生等到來世,而無怨無悔。

每一份緣,都是上天的恩賜,都是冥冥中的安排。人生的旅途,下一站,你會遇見誰,又會愛上誰,沒有人說得清。但該來的,總是要來,你躲不開,也逃不脫。

今生遇見誰,緣深緣淺,都別傷害,留在身邊的,請好好珍惜;真要走的,送他一程,道聲祝福。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二、惜緣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有些東西,註定與你無緣,你再強求,最終都會離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你再留戀,到頭來所有的期望終究成空。不屬於你的,那就放棄吧,如果你想什麼都抓住,最終只能什麼都抓不住。不要讓無止盡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樂與幸福。

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人生沒有下輩子,今生相遇即是緣,人與人之間,彼此相遇是緣分,無論是上天的安排,或是人求之意,總之,相遇即有緣。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本來陌生的兩個人,能在冥冥之中相遇相知,是多麼難得的緣分與幸福。

放下真心,努力人生,感悟一世的緣分,多少代價,多少錯過,多少人生的韶華,一世眷戀,還是青絲白髮,只是無奈的一幅畫。

萬法眾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命運,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人生難得,既然相遇,就彼此珍惜,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不是每一次相遇,都會讓人心動,不是每一次相遇,都會讓人心生歡喜,既然相遇了,就要好好珍惜,就要用心珍藏,不要輕言放棄,更不要輕易忘記。

人在最好的時光,總會犯上一些痴,一些傻。哪一段青春不荒唐,哪一場愛情不受傷,錯過了前面的人,才能有機會遇見後面的人,緣分永遠都是無法預訂的。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有些事,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

人心都是相對的,以真換真;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好緣分,就是不分離;真感情,就是在一起。用眼看人,會走眼;用心感受,才是真。

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後的回憶。無須緬懷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認真過好每個今天。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見想見的人。腳踏實地,不漠視,不虛度,有緣無緣,一切隨緣,保持一份好心情,就算心碎也要擁有最美的姿態。

有人說相信緣分是逃避,是藉口,是一種對生活的妥協,可是當你真的錯過一個你很愛的,或者很愛你的人,你也只能嘆一句有緣無份。

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後終會失去。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所謂永遠,所謂曾經,到不了的就是永遠,忘不了的就是曾經。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嚐幸福。

渺渺紅塵,茫茫人海,所有的遇見,皆是緣分。不經意的擦肩而過,不期然的淡淡回眸,隔屏相望的淺淺問候,深杳紅塵中的一生相守:這一切,都是緣。

相遇是美,相知是福,相忘則是傷。“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初始給人以灑脫之感,似乎是一種豁達的心態,也有一種坦然的氣度。然而,真正讀懂這句話之後,方才明白其實這是一種無奈,這是一種無法長相廝守的悲哀,那種不得不放手的心痛,又豈是一句相忘於江湖就能讓人釋然的。

緣分這東西,不經意會錯過,太認真會難過。落花有意水無情,有緣無份空嘆息;相識相知本不易,人走茶涼奈何兮。不怕身隔南北地,只怕心在天涯離;不畏暖心多少歲,只恐心涼一瞬息;唯有時間可清晰,真情尤多勝假意。

距離,讓思念生出美麗;懂得,讓心靈有了皈依。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個人暖暖的住在心底。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份傾訴,一份聆聽。心中的苦只要有人懂,便減少幾分;眼中的淚只要有人疼,便流的值得。一個擁抱雖簡單,卻是最暖的依靠;一份聆聽雖平常,卻是最好的安慰。

緣分有時候,就是各種的混搭。你以為適合自己的人,最後反而會分手。而你以為完全不搭的人,反倒是能過上一輩子。因為感情絕不是合適就能在一起,而是越能有新鮮感,就越想要在一起。所以,不要糾結於合適不合適。愛,是相配的證明。能愛上,就是最合適的。

懂得欣賞的人,找到感覺;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輕鬆;懂得放棄的人,找到開心;懂得遺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樂;懂得滿足的人,找到幸福;懂得付出的人,找到真愛;懂得關懷的人,找到朋友;懂得真情的人,找到知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愛情;懂得生活的人,找到樂趣。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你不主動,我不主動,然後我們的關係就慢慢消失了。人與人之間沒有誰離不開誰,只有誰不珍惜誰。一個轉身,二個世界。一生之中有一個愛你、疼你、牽掛你的人,這就是幸福。萬人追不如一人疼,萬人寵不如一人懂。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掏心掏肺互訴衷腸。路過的都是緣,擦肩而過的都是客。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三、緣滅

人世間,緣起緣滅,緣深緣淺,有些人註定長相廝守,有些人卻相忘於江湖。

經年回眸,一些事,不需要撿拾,已在心裡;一些人,不需要回憶,卻揮之不去。或許,緣起緣滅,終是一指流沙。

生活的主題就是,面對複雜,保持歡喜。所謂悲歡離合,無非緣起緣滅。其實緣起無錯,緣落亦無過。我們總是要遵循人生的自然規律,就像欣然於花開花又落的自然輪迴。

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永遠屬於你的,包括你最愛的人,養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財富,你的身體,最後也會迴歸塵土。世間的一切我們只有使用權而非永久擁有權。世間的一切都是借給我們用的。凡事都有緣起緣滅,強求不得。人生如過客,歡歡喜喜的來,高高興興的走。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

人和人之間的虛偽,不用看的太重,一百年前,你不存在,我也不存在;雖然此刻你覺得感情沉重、離別痛苦,但想到緣起緣滅、似真似幻,生命和感情不過是夢幻泡影,沒有什麼是持久不變的,似乎不必太過執著。

有一天,當你再次面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一笑了之。即便別人在你面前,複述你過往種種不幸時,你彷彿是在聽別人的故事,心裡一絲漣漪不會再有。此即是緣起緣滅。此即是心頭的苦帶給你的覺悟。此即是放下。

放不下的,不是那個人,不是那件事,而是那段感覺,那時的自己,和念頭裡殘留的影子。緣起緣滅,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人需要改變的,往往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的內心。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生命是一連串緣起緣滅的因緣組成。我們要體驗更深刻的生命,開發內在的靈性,而不是孜孜不倦,樂此不疲地追求外在一切物質生活。

不要把你的快樂寄託在他人身上,不要把你的幸福傾注在物質上。世間萬物,悲歡離合總無情,緣起緣滅終歸空。只有找到你自己幸福的源泉,才能獲得真正快樂。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罷了。沉浮之間,在苦海之中掙扎,有幾人能參透"回頭是岸"?無常之間,才明白一切全是身外之物,熙熙攘攘一場空;聚散之間,悲歡離合半點不由人。世間萬物,自有緣起緣滅,緣分緣散。

笑看花開是一種好心情,靜賞花落是一種好境界。人生無盡的悲歡離合,也許是不同的心路,不同的歷練,才會在落花的那一剎那,從心底湧出千差萬別的感受。歷經滄桑,笑看花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誓言還在耳邊,眼前已不見伊人。怎知我用一轉身離開的你,竟要用一輩子來忘記。有人說,誰放了誰的手,誰比誰更難受。等到回看過往時才發現,原來緣起緣滅都是折磨。生活讓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寬容、學會了遺忘。

生活不會總是讓我們順心如意,這些都是平常。但人的情緒會累積,每一個小挫折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到一定時間就爆發出來,覺得生活糟透了。其實是自己的感覺停在某一個瞬間,然後執著這個為事實真相。所有的事情都是緣起緣滅的過程,不是靜止不動的,心不要去執取煩惱。

世事皆無常。這不是世事炎涼,也不是人情淡薄,而是因彼此的喜怒哀樂不能共享,歲月之風和時光之手淡化了心中的你我。再熟的路若不行走也會陌生,再深的情如不呵護也會如煙而逝。

花開花落,緣起緣滅;眾境皆空,萬緣歸寂。繁華落盡,則見真淳;萬緣入滅,方識真心。

人生是記憶的集合體,有品不盡的苦辣酸甜。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而在聚散離合之間,又充盈了多少悲歡交集的緣分。

時間是世上最無情的東西,再深的感情,恩義,情愫,都會因天涯遠隔、歲月流失而漸漸淡去。

世界那麼大,有的人你與之朝夕相處,卻始終走不進心裡;有的人你與之但凡相見,便心心相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緣起緣滅,皆是命中註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緣來則歡,緣去則散。你在故我念,你走我祝願。生活本不需要無謂的執著,也不需要刻意的強求,唯有一切的隨緣。

人最軟弱的地方,是捨不得。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緣起、緣滅、緣聚、緣散都是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的。回憶總被我們掛在嘴邊,好像回憶這兩個字,永遠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亦最痛的兩個字,回憶在一個人的心中,總是上演著一個個讓人心酸的故事,回憶總是牽絆著一個人的心,停留在最深處,不肯放手,卻又在隨著時間漸漸的模糊。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的今生的擦肩而過。今生相逢便是緣分,何苦去怨恨,何苦去仇視。每個人的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我們應好好珍惜。

活著註定會經歷一些挫折,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更無法維護一個盡善盡美,也無法給緣起緣滅一個合理的解釋,既然都做不到,那就要給生命一個淺釋,還心靈一份淡泊。

忘川河畔,守候的是誰人的不悔痴情?三生石上刻的是誰的誓言?易水旁邊說過的是誰的諾言?阡陌紅塵,誰是誰遺忘千年的知己?染盡了風霜,誰是誰散盡了傷感的思念?緣起緣滅,擦肩而過的,是誰又傾了誰的城?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四、吸引定律

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規律性的運轉,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夠在46億年的時間裡保持著運轉的狀態。

也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球,都能相安無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軌道上安分地運行,這樣一種能量引導著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也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總是傾向於跟自己的同類待在一起。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群體的就是這個群體的靈魂人物。一般被這個靈魂人物召集到一起的分散的人身上,總會有這個靈魂人物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說他們具有某種共性,正是由於這種共性,這個靈魂人物才能把人們吸引過來,從而形成一個團結的群體。

與吸引定律相似的觀點墨菲定律。其主要內容: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成立條件為,事件有大於零的概率;樣本足夠大,比如時間足夠長,人數足夠多等。

吸引力法則顯然激發了人們的無限希望,這符合心想事成的美好願望。

現實證明,很多人運用它可以完成一些小的目標,比如見到某個人,比如某一天休假,但試圖利用它增加財富、擺脫貧窮、改變命運,卻招致失敗的結果。雖然不能斷然否認吸引力的作用,但對大多數人而言,依靠吸引力,即強烈的願望,很難達成人生目標。

法則還被引入傳銷方面,通過激發人們的信念,而使其產生目標近在咫尺的錯覺,而誤入傳銷陷阱。

紅淺學是人生的方法論,在其《能量決定命運》一書中,把能量上升為生命本質的高度,進而把能量作為決定命運,決定人們幸與不幸的關鍵因素,已經超越了心理或者信息範疇。

紅淺學認為,人能否達成自己的目標,關鍵取決於自身的能量,能量強大,吸引力強大,心想事成。

紅淺學認為,如果能量不夠,過度地激發信念,反而會損耗能量,適得其反。

聚焦,英文是 Focusing,意思是持續地想,一直想一直想。

聚焦的方式可以是沉湎過去、計劃今後、幻想未來。總之,只要你持續地把注意力投住在一個地方,不管你想的東西其時間,都是聚焦。

聚焦會導致能量的啟動,能量會導致你的感覺改變。聚焦在自己要的,你就會感覺到正面情緒;聚焦在自己不要的,你就會感覺到負面情緒。

根據自然法則的第二定律《創造定律》,聚焦在你要的你會得到,聚焦在你不要的,你也會得到。這是因為,吸引定律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會被你的磁場包含進來。

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同樣頻率的東西會共振,同樣性質的東西會因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

共振會產生同質性,同質性會產生吸引力,吸引力會把這兩個共振體牽扯到一起。

所以,假如共振性沒有改變,則在吸引定律之下,一樣東西將會不斷地持續擴大、成長。

這種成長是自然的,而且是根植於自然法則的三大本質的,所以其威力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沒有任何外力能夠阻擋它。

創造定律說,你會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還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覺這聚焦的過程。

意念的本身是能量,能夠召喚能量,並且啟動能量的循環。

當我們聚焦在一樣東西(某種想法,某個人,某件事,某項物),我們的心靈就會與之產生共振。根據吸引定律,同頻共振、同質相吸,於是我們與我們所聚焦的,開始互相吸引,彼此往對方互相靠攏在一起。

如果你聚焦在你想要的財富、健康、愛情,你會得到;如果你聚焦在你所不要的貧困、疾病、孤單,你也會得到。

絕大部分的人所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卻恰恰得到了,正是因為他們聚焦在自己不想要的多過聚焦在自己想要的,卻渾然不覺。

吸引定律是獨立存在的,不因為你的不瞭解、不認同、不留意而轉移。所以,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依然堅穩地作用到你的身上去,你依然受其影響。

當你有意識地選擇你所想的,你所聚焦的,則你就是一個自主創造者。你創造一切你想要的經驗,沒有意外。你是一個順心自主,心想事成的魔法師,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能夠作主。你會得到你所要的,而避開一切你所不要的。

當你總是被動地任由外在的世界牽動你的思緒,無意識地想東想西,則你就是一個默許創造者。你創造你要的經驗,你也創造你所不要的經驗,人生顯得很隨機起伏。你要的經驗有一些,你不要的經驗也有一些,而你對這一切似乎無可奈何,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放任定律說,如果我要享有自己的自由,我就必須放任別人享有他們自己的自由。

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吸引定律,他就無法相信創造定律;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創造定律,他就不可能相信放任定律。每一個定律是下一個定律的基礎。

每一個人創造自己的實相,沒有任何人能夠未經邀請而擅自闖入他人的經驗造案,沒有任何人能夠強塞不要的經驗給另一個人。就算是表面上看起來的迫害勉強,其本質也是出自共振和鳴的自然。

吸引定律與創造定律決定了,你所想的就是你所創造的,一切都是還歸己身的,一切都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會被你的磁場包含進來。

如果你放任別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其實你就是放任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你放任別人自由選擇他們所要的,你就是放任自己自由選擇自己所要的。

反過來說,當你不能夠放任別人,你同時也失去自己的自由了。因為,當你不能夠放任他人,你必然聚焦在自己所不要的;當你聚焦在自己所不要的,你必然會吸引來自己所不要的。

只有放任,你才能夠純然地聚焦在自己所要的,進而吸引來自己所要的。

所以,放任定律是一個人享有終極自由的終極關鍵,因為它是和創造定律是密切相關的,而創造定律是和吸引定律是密切相關的。這三大定律構成了自然法則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

放任,即是放手由他,任由他。放任即是放下想要操縱、控制他人與環境的慾望(控制外在的世界的慾望),讓自然法則照著自己的方式走,而不施加人為的干預或插手。

放任就是允許自己做回自己,也允許別人做回別人。

你選擇了什麼種子,就選擇了什麼結果。但種子的成長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好種子未必能長成參天大樹,壞種子亦有成材的可能。

你選擇了什麼意念,就選擇了什麼事件。因為你的意念創造了那事件。

吸引定律基本概念說到,主觀是成形中的客觀,客觀是顯化了的主觀。

主觀與客觀只是一體的兩面,不可分割。

這是一,不是兩個獨立存在的東西,所以說:不二法門,就是這個意思。

主觀的意念,與客觀的物質,會互相轉化。能量與物質,只是同一個宇宙源能的不同面向與顯象。

你所持續聚焦的,都會轉化成物質,並且終將在肉身的層面體驗它。

唯心論與唯物論都各執一詞,其實心物不二,互相轉化。

凡事都有兩面,你要的那一面,和你不要的另一面。

凡想都有兩念,讓你越想越爽的那一念,和讓你越想越不爽的另一念。

你會激活吸引哪一面,取決於你到底激活聚焦哪一念。

當你持續激活聚焦讓你越想越爽的那一念,窮可以轉通,禍可以轉福;

當你持續激活聚焦讓你越想越不爽的那一念,通可以轉窮,福可以轉禍。

窮通禍福互相轉化的條件即在此。

道德經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就是這個意思。

福,就是得到所要;禍,就是得到不要。

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禍福是天定的、不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可預知的,不可改變的。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默許創造者。他們的磁場裡混雜著許許多多不調和一致的信願,要的他們想,不要的他們也想,所以禍福交加,混雜難辨。

對於一個自主創造者來說,宇宙是沒有意外的,一切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禍福由我不由天,因為宇宙的三大定律是寫得十分簡單直白的。

你以為禍福是隨機顯現,隨機轉化,無跡可循的嗎?

宇宙的三大本質說:一切的本質都是吸引定律在運動。禍福不是隨機產生,更不是隨機轉化的,否則就違反了宇宙的自然法則。宇宙裡是沒有意外的,包括窮通禍福之事。

吸引力法則大意是說心中所想之事越發強烈,似乎就越容易實現。

人類所有的思維活動,都會產生某種特定的頻率(銻場),而這種頻率就好比杜鵑用於求愛的信號、蝙蝠用來探路的超聲波。它會吸引同樣的頻率,引發共振,從而將我們思維活動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們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認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存在吸引力一樣,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五、“緣”來如此

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在發掘你自己。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瞭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熱情,可能是因為你也對他失去熱情。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很乏味。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是在幫助你,幫你瞭解自己,讓你發覺你的陰暗面。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生厭惡,因為他讓你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

別人最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會懷疑別人的品德;一個對別人不忠誠的人,也會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一個不正直的、不正經的人,就會把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想歪”,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一個對別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會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討厭的事的人,往往是令人討厭的人;喜歡挑人毛病的人,其實自己才最有毛病;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其實自己才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愛發脾氣,你就會認為別人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並不是說每一樣東西都是錯的,而是你會投射,你會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當你內心走向良善時,你將停止批評別人和對別人的批評產生反彈。

如果你對一顆長滿蘋果的樹木丟石頭,掉下來的就只會是蘋果,不管誰丟都一樣。一個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對他怎麼樣,他顯現出來的就只會是平和、良善,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你內在是什麼,就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你對外排斥什麼,對內就排斥什麼。

那些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的內在自我;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則反映了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的內在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教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係自然會成長。

當有人問我要如何改善關係,我總會告訴他們:“首先你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否則你不但無法改善,而且會製造更多問題。”

一個有控制慾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抒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在思想的呈現。你如果無法信任自己,就很難信任別人;你如果無法尊重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你如果無法肯定自己,就很難肯定別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別人。

當伴侶們沒有了愛而彼此傷害,我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努力愛對方,而是要求他們先學會愛自己,因為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傷害自己。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應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我們吸引的關係,都反映出我們擁有的特質,以及呈現我們的內在自我。所以,不僅要檢討你跟別人的關係,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關係。

“外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正是我們“內在”無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須從改變內在開始。

你約束別人,自己也會被約束。你越恨就越束縛,你越愛就越自由。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同時也被掌控。如果你綁住別人,別人也會綁住你。

如果你不斷在記憶中反芻舊傷痛,你就是給了最初導致傷痛的人、事一再傷害你的力量。當你怨恨別人時,表示某種程度上,你也在怨恨自己。

那些最難得到原諒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諒的人。最難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課題。如果你很欣賞,它就可以蛻變成愛。

我們主要的人際關係,不斷地反映我們應該學習的課題是什麼。無論是你的老闆、同事、部下、朋友、同學,還是你的父母、配偶、兒女、兄弟、姐妹、情人,這些人所擁有的你所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為,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他們會顯露你的陰影,會一再地重複你所厭惡的言行來讓你學習。

當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不,他只是幫你把“發黴的陰影”拿出來曬曬太陽。

你不會因為別人說你想偷竊海洋館裡的一隻鯨鯊而冒火,因為那是你連想都不會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太太說你旅遊出差是想借機去“偷腥”,你可能就會辯駁,甚至發火。為什麼?因為這種事有可能發生,或曾經甚至已經發生了。沒錯,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實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辯護和發火。

所以,以後當別人指責你的時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立刻去攻擊或反擊,你要開始反問自己,因為他們說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麼“當真”,對嗎?

你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是與你“姻緣”最深的人,他們之所以會安排在你身邊,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說不喜歡就排斥或試圖逃避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天賜的良緣”,你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緣來蛻變自己。

人不因為美麗而可愛,而因為可愛才美麗。男人因為孤獨而優秀,女人因為優秀而孤獨。

君子如水,小人似油。你看那一鍋沸油之中,倘或滴入這麼幾滴清水,油便嗶嗶剝剝吵嚷不休,猶似眾小人冷言冷語,欺那君子恢弘方正。換做一鍋沸水,任你傾入多少油脂,那水也只默默容納的便是。

生活中,你可能會跟成百上千個人相遇,或是相處,表面上迎來送往,一團和氣,卻從未有過契合感。無論多熟悉,都覺得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在心底裡,從未接納過他們。就是說,你的身邊一直很熱鬧,但你始終很孤獨。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男女之間,往往不是賞賜便是懲罰。你感激上帝讓你遇到這個人,同時,你又會懷疑上帝是派這個人來懲罰你的。為什麼只有他可以讓你快樂,也給你痛苦,為什麼任性的你偏偏願意為他改變?

懷一顆淡泊寧靜之心,才能在你煩躁與驕傲之時,懂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道理。在人生的高山上,你是否瞭望到了更高的高峰,更長的山脈,更碧藍的天空,所以你要寧靜的給自己許下更多的目標,更大的承諾。

戀愛中的女孩子的戰略:偶爾主動,通常被動,不要衝動,儘量伺機而動,就算你蠢蠢欲動,也要假裝按兵不動,那樣才會讓男人怦然心動;戀愛中的男孩子的戰略:膽子大一點,你不主動沒人替你;臉皮厚一點,問問老爸你就知道被拒絕不是常態;步子勤一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看看老爸你就明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能反映女人品味的,不是她的衣著、愛好,也不是她開的車、看的書、家裡的裝飾,而是她愛上一個怎樣的男人。即使她在其他方面品味優雅,若愛上一個差勁的男人,便功虧一簣。

人生要結交兩種人:一是良師,二是益友;能吃下兩樣東西:一是吃苦,二是吃虧;始終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微觀上問心無愧,二是宏觀上遵紀守法;爭取兩個極致:一是把潛能發揮到最大,二是把生命延續到極致;要做兩件事:一要感恩,二是結緣;要邁兩道坎:一是感情,二是金錢;要學兩件事:一是學會掙錢,二是學會花錢。

在這磨人的情愛世界中,不管你有何種原因,也請你決絕些,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一句話罷了。當你以為你是為了對方好時,就已經深深地傷害到對方,到最後傷人又傷己。

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

人的生活,本來就分為精神和物質兩部分。物質在下,是根;精神在上,是花。根發達了,花葉自然茂盛。

人生有很多路要選擇,選中一條,走下去,便會碰見這條路上的人和風景;而選擇另一條,則是完全不同的風景與人。有的人可能與你一起走,有的人留在原地,一起走的人,也可能在下個路口與你分開。沒什麼可哀嘆的,這是人生的必然,珍惜身邊與你一起看風景的人,並在下一個分開路口,灑脫的用力的揮揮手。

沒有人可以贏得世界,但大部分人都輸給了自己。人與人之間的因緣,或恩怨,或善惡,皆是前世之因所成的果報。然而,當用忍的態度去對待一切時,即使是惡緣也能得到善解,會轉變為善緣。雖然忍是一種苦,但當你看到周圍生命因為你而變得快樂時,你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在這幸福中,你的心靈也會更加善良和寬容,你將得到心靈真正的自由。

浪漫是一種自我修養,是生活的格調。不管什麼年齡,總要保持一種浪漫情懷。

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計較,小傲者則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對一個人來說,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與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同樣重要。

朋友的相交,最可貴在於知心。最不可取,在於霸佔和單方強求。朋友的可貴,就在於自由。

人生的真味,在一個“淡”字;人生的風度,在一個“忘”字。風來了,竹子枝幹被風吹彎;風走了,竹子又挺直腰板,好象風沒來過一樣。雲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雲走了,潭底乾乾淨淨的,好象雲沒來過一樣。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怠慢而怒髮衝冠,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傷害而鬱鬱寡歡。

為過去懊悔不已、為將來忐忑不安的人,都在揮霍著現在。試著去放慢節奏。生活中很多的重要事情,速度都是一大天敵,因為對速度的追求會讓我們在做事情時損失質量、熱情、深度、創造力、鑑賞力和真誠的關係。我們要慢慢來,生活中,在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都有一盞燈。不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你的信念不可以被磨滅。

所有的諾言都是蒼白空洞的,承諾的時候縱然在真心,說變的時候,也真的變了。諾言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束縛不了,什麼都改變不了。然而她還是堅持索要了這樣一個承諾。哪怕只為了一刻的真心。

看到別人舉起你不認可的旗幟,你可以離開。可是,沒有權利叫她放下。聽到不同意見的觀點和不接受的信仰,你可以辯論可是沒有權利叫他閉嘴。文明其實很簡單,無非是,避免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不便,接受別人你不喜歡的行為。一個人能有這樣的修養胸懷,一定能讓別人喜歡。

最浪漫的默契,就是當我看向你眼睛的瞬間,你便讀懂了我的心。有些事情不是你不喜歡做就可以不做的。既然必須做,那麼就做到最好。

學會放下,懂得從容。人就這麼湊巧的一生,只有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心胸。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淡然處之,保持平靜如水的心情;面對得到的,保持一顆平常心,備加珍惜。

上帝給予人一部分困難時,同時也添加一分智力。有錢不是幸福,靠自己的勞動取得的成果才是幸福。

如果你憤怒,你就吶喊;如果你哀傷,你就哭泣;如果你熱愛,你就表達;如果你喜歡,你就追求。不自我貶低,不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做自己。如果你等待,發生的只是變老了。

緣起,在人群中,我看見你;緣滅,我看見你,在人群中。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太清醒的人,容易煩惱。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凡事太過較真,煩惱無處不在;而糊塗的人,不知如何計較,雖然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人生的大自在。

很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東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住的。你像指縫間的陽光,溫暖、美好,卻永遠無法抓住。行走在愛的荒漠,迷失了來時的路;沿途的風景,只能邊走邊忘,不再執妄。時光如水,總是無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一件事情的發生,衡量不出一顆心的淡定,而一顆心的淡定,卻能影響一件事的解決結果;一個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顆心的從容,而一顆心的從容,卻能彰顯一個人的深度。

讓我們豁然開朗的,也許只是一個道理;左右我們心緒的,也許只是一個心結。將心放寬,以一顆平常心應對世間所有的無常。

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趟過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過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經過一些事,才知道經驗;讀過一些書,才懂得道理。

過了一輩子,才知道幸福。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生活怎麼樣,自己放調料。

無須虛偽,無須奉承,無須圓滑,不為塵俗所迷,不為物慾所困。認真做事,踏實做人,灑脫為真。

【丁俊貴之“緣”來如此】

丁俊貴

2019年11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