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成佛後,佛教重新排座,為什麼孫悟空還要比觀音靠前?

國椦


觀音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官僚”,雖然有能力,依靠佛門和天庭的關係,兩面吃香,但是中間派從來都不會是最受器重的。

觀音本身是個大貪官,佛祖給了他三個金箍去給唐僧找三個徒弟,但是觀音從中剋扣了兩個,自己用了(黑熊怪和紅孩兒)。

說白了,原本佛祖是可以收入三個頂級妖怪做佛門新人——孫悟空,紅孩兒,黑熊怪。

紅孩兒和黑熊怎麼都要比豬八戒和沙僧強吧。

但是觀音直接貪汙了兩個,用來建立自己的班底。


介於和玉帝系的關係,如來不好直接和觀音翻臉(觀音等於一方諸侯),但是肯定也不喜歡觀音的。誰會喜歡這樣的手下呢?

猴子各方面能力都強於觀音,和玉帝又有大仇,不擔心猴子去投靠玉帝,如來肯定要把猴子提拔起來。

不要以為猴子弱於觀音,事實上觀音本身的法力有限,只是一個憑藉法寶才牛逼的實戰弱雞。

觀音的戰鬥力全靠法寶而已。

而猴子除了一條鐵棒啥法寶都沒,才讓人感覺比觀音弱。


有人說猴子在西遊路上誰都打不過,那其實是他們沒看懂。

猴子西遊路上不是誰都打不過,而是誰都“打個平手”,說白了,猴子是在放水。

為什麼我說猴子是在放水呢?

其實這個可以從那些“不分勝負”的妖怪身份就能得出結論了。

在原著中的西遊路上,和猴子“不分勝負”的妖怪有37個。

而在和猴子“不分勝負”的諸多妖怪裡,大部分都是互有關係的。   

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身份來看猴子前期演技有多浮誇了。   

第一組:牛魔王、羅剎女、紅孩兒。   

第二組,太上老君派系。金角,銀角,青牛怪。  

第三組,佛門系。獅駝嶺3魔,黃眉小佛,青獅,黃風怪。   

第四組,天庭系。奎木狼,九頭蟲,老鼠妹紙。


這些人本身各自的實力就天差地遠,卻全都是和猴子“不分勝負”。

這意味著什麼?

拿牛魔王一家三口來說,都是不分勝負,最可笑的是,在體術不分勝負後,紅孩兒用火燒跑了猴子,羅剎女用扇子扇跑了猴子,唯獨最可憐的牛魔王……和猴子打了一天一夜,然後等八戒來後逃跑了。   

這牛魔王居然連自己老婆孩子都不如?說好的七大聖啊!

紅孩兒雖然是官二代,但是好勇鬥狠,確實應該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你要說一家三口的戰鬥力都一樣,而且兒子和老婆比堂堂大聖級的牛魔王還厲害……你信麼?   

可實際情況就是紅孩兒燒跑猴子,羅剎女扇跑猴子,偏偏理論上最強的牛魔王卻和猴子打一百多回合還是拿猴子啥辦法都沒。

在看金角銀角和青牛。   

其中金角銀角的身份是什麼?兩個煉丹的童子。   

這就相當於是打雜的辦公室文員好吧!!!   

他們能有多高的戰力?   

而同樣和猴子打平手的青牛,而且被李靖評價“拳腳不如大聖緊密”的青牛是什麼人物?   

老子騎牛出關成聖,青牛那是等於劉備身邊的趙雲,曹操身邊的典韋,劉邦身邊的樊噲。   

這樣的來頭和兩個辦公室打雜的小輩實力能一樣?

不可能的啊!   

可為何這兩個檔次完全不同的都能和猴子“打平手”?沒道理的吧!


所以說,猴子所謂的“不分勝負”,其實勝負都掌握在猴子手中。

猴子只是“沒有法寶”。

這個別人不知道,如來什麼人?如來還不清楚猴子的實力?

再說了,《真假美猴王》猴子一人演兩角奪取取經隊伍領導權,全靠如來幫忙遮掩,如來早就給猴子內定了。

不提拔猴子,還能提拔誰?


我心昭烈


執迷於相便落了下乘,這是佛教中一個最基本的價值判斷。

佛與菩薩果位不同,而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最終被封為鬥戰勝佛,排名在觀音菩薩之前。這個鬥戰勝佛的果位,符合孫悟空爭強好勝的性格,但卻與佛教教義的根本精神是違和且不兼容的,更像是一種轉基因的產物。

觀音菩薩在漢傳佛教中是一個特殊的佛門人物,他體現的救苦救難慈悲為懷的精神,是人間佛教中最受廣大善男信女們信受奉行信仰準則。而在佛教經典中,觀音菩薩本來在過去無量劫中就已經是正法名如來,而且是未來佛阿彌陀佛的順位繼承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由此可知,觀音菩薩是以菩薩身示現的佛,在佛教中的地位遠比一般意義上的佛的地位要尊崇許多,更不必說那個孫悟空張冠李戴本色出演的鬥戰勝佛了。

觀音排在孫悟空之後,這種荒誕不經的排位順序,儘管是小說家言,當不得真。但更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其實相當於反襯法,從側面反映出佛教寬廣的全域視野,進一步突出了觀音菩薩的性格和胸懷,也與《西遊記》一書尊佛貶道的主旨思想相一致,僅僅盯著這種排名的表象容易陷於細枝末節的糾纏中而進入認知誤區。

打個不敬的不恰當的比喻,從另一個角度看,這論功行賞排座次的做法,好比佛祖接待遠來的客人,唐三藏師徒中唐僧和孫悟空被安排坐上席,佛祖作為東道主,觀音菩薩相當於主陪的角色,這也符合通行的待客之道,並非完全的論資排輩,這種做法當無可厚非。

看透這點,就能夠很坦然地接受孫悟空排名觀音之前的這個似乎不合邏輯的現象。佛法無邊,回頭是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要皈依佛祖,迴向法界,就能證得無上菩提智慧,所得殊勝果報盡虛空遍法界。觀音排在孫悟空之後的現象,當作如是觀。


吃素的穿山甲


這裡有一個普遍與特殊的問題,這是世間萬事萬物一個普篇存在的現象。大名鼎鼎的中華易經其中之一的重要思想是:“無獨有偶”是出於易經的,後來成為一個成語。在佛教也不例外,也有這種情況,題主所問是在普遍範疇是這樣,因為一般情況下的確是佛的級別高於菩薩。


然而這個用在觀音菩薩就不對了,因為觀音恰恰是特殊情況之一。在佛教,有兩名菩提是已經有佛的能耐而不願成佛的,一個就是觀音菩薩,另一個是地藏王菩薩。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觀音大士認為人世間還有苦難,人間一日苦難末消盡,觀音誓不成佛。佛是比之於莊子心中的逍遙者,是絕對自由,因此是渺無牽掛者,觀音大仕正因為還牽著人間困苦,所以其不願成佛就是這個原因,這個恰恰反映觀音菩薩的崇高,畢竟我們知道其是以救苦救難為宗旨的。


從這個看,就算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但其神通並非就一定在觀音菩薩之上。在此再提一個已經具備佛的能耐而不願成佛者,其就是地藏王菩薩,其原因與觀音菩薩相似,只不過觀音菩薩是人間還有困苦,而地藏王是地獄還有餓鬼之故,地藏王誓願地獄一日不消盡餓鬼決不成佛,與觀音一樣,有了牽掛,所以不願成佛。

最後提下道教:將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於人間的佛教的觀音與地獄的地藏王兩者的功能。合為一神來完全,其就是西遊記的第一高手太乙救苦天尊,光座騎九頭獅子也已經是修成聖靈的級別的九靈元聖,元聖的厲害可以從其一招秒殺不堪一擊的孫悟空便可想而知。道教上清派奉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的一個化身就是十方太乙救苦天尊,道教又稱謂尋聲救苦靈感天尊,涵義是:當人間生靈遇上苦難,心中想一下,念下天尊稱號即可感應天尊,救苦救難了。


洪範書齋


觀音是不願成佛。

因觀音的願心所以觀音幾乎不可能成佛,但同時他的法力會在同層次中不停擴展。就像一個地方官員,不願升官到省裡去,在自己的地盤,自己的等級最高權力最大。入了省裡,自己的實權就弱多了。

而孫悟空純粹就是個靠戰爭升官的,級別雖比觀音高,但戰爭一結束,實權不見得比觀音高。

“佛”僅代表圓滿,不代表法力高低。


崑崙奴王富貴


首先!猴子跟觀音菩薩,也就是慈航道人!是同輩!猴子是正宗佛教二代弟子!慈航道人是道家二代弟子!佛教創建初期,過來幫忙的!菩薩二字,是對外援的尊稱!


神聖中華臨淵


西遊記只是小說好嗎?如果你對佛法感興趣,可以看看佛教史,高僧傳什麼的。


文亮07


因為它讓佛法東傳,看看後來佛教在印度的處境,佛教在印度已經被屠滅,現在的印度佛教是後來的信徒到中國找尋到佛經後,再反哺回印度的。沒有唐三藏帶著這三隻動物,也不會有現在的印度佛教。


筆不意馳


若將菩薩來比佛,恰如大海一滴水。

孫悟空成鬥戰勝佛,當然座次在觀音菩薩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