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過婚的男人把什麼事都和他媽說是什麼樣的人?

脖寰e5lD5291


我看是把你當外人,和他媽過日子吧!

其實以前我就有這種感覺,總覺得我是外人,對方什麼都不和我說,天天和他媽媽聊天,這樣就算了,還瞞著我,為了不讓他媽媽擔心犧牲我的利益,硬是把讓他媽把我當成一個嫌貧愛富的女人,關鍵我還不能辯解,這是要我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

揹著這個罵名離婚,也算不欠他的了。

所以這種男人真的不能要,留給和他媽媽一起過。



噢頭髮亂了


典型的媽寶男


我有一個朋友,三年前嫁給了現在的老公,兩個人是相親認識的,她比他大一點,家裡有一個弟弟,年齡和我差不多。結婚以後就沒少鬧矛盾,本來就沒什麼感情基礎,現在關係更不好了,最近更是鬧到要離婚的地步。 我朋友指責她老公太媽寶,不在乎她,只在乎他媽,什麼事都只跟他媽說,從來不跟她說,工資也不交給她,有時候她和他媽鬧矛盾,他老公也不幫她,不分對錯只會護著他媽,還總是讓我朋友要孝順,要讓著他媽,做菜也不會,一遇到問題就會他媽,永遠長不大,根本不能指望他有男人的擔當。


他說我朋友總是向著孃家,每個月的工資都會打回孃家,工資不交給他就是怕她也一起拿回給她孃家弟弟花。朋友老公是事業單位的,朋友在私企上班,兩個人的收入都很不錯,婚前婚後他們一直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收入,她老公總是把錢給他媽保管,其實我朋友只是每個月給家裡工資的一小部分作為爸媽的生活費,他老公不知道以為掙得錢都給她爸媽讓他弟弟花了。

剛開始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兩個人都有問題,一個是太依賴媽媽了,一個是太不把他們的家當成自己的家了,兩個人都是沒有家庭歸屬感。其實媽媽不應該干預夫妻兩個太多的事情,兒子掙得錢把工資卡交到兒子手上,讓兒媳婦認為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是這個家庭的成員,是你孩子的媳婦。慢慢的兩個人養成習慣小日子就會越來越好。所以建議當婆婆的或者要當婆婆的人,如果孩子結婚了就不要干預太多孩子們的事情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相處方式,能陪著你兒子一輩子的任是你兒媳婦。



聰明的婆婆把媳婦當女兒,糊塗的婆婆只會護犢子。


不說硪也懂


我想很多人對“媽寶男”這個詞有一定的誤解。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必須確定什麼樣的男生屬於“媽寶”,然後再來看喜歡和母親說很多事的男人是不是媽寶男。

媽寶男的特徵:

①:口頭禪多為“我媽說”、“我媽覺得”、“我媽討厭這樣”等等,以此為開頭,然後依靠“我媽”的觀點作為支撐,去談自己的觀點,但實際上,他的想法是和母親的想法差不多的。此類男生缺乏主見,缺乏獨立意識,不自信,沒有自我擔當的勇氣。

②:依賴型“媽寶”,這類男生心目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的,沒有任何困難和問題是媽媽無法解決的,把媽媽視作人生導師和精神依靠。此類男生是精神的“巨嬰”,不能也不願意一個人面對世界的複雜和現實。

③:原生家庭造成的情感、性格缺陷,此類男生要麼父母過早離異,要麼父親從小給他造成的印象太過苛刻嚴厲,“嚴父”的形象太過極端,以至於他們從小習慣於尋求母親的保護和溫暖。此類男生性格較為偏激,敏感,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感到傷心和失落。

但有以下行為的男生,不一定是“媽寶”!

①:分享型

喜歡把日常生活中的奇聞軼事說給媽媽聽,期間有互動,或者該男生表達看法的頻率多過母親。

為什麼說這類男生不屬於“媽寶”?

因為這樣的的母子關係是和諧的,兒子長大以後仍願意和母親多交流多溝通,基於逗母親開心、讓母親多瞭解每天發生的事、維持和諧的母子關係。

重要的區別在於,兒子是否在溝通過程中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有獨到的自我觀點和想法,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他不是隨著父母的想法而建立自己對人和事的看法,或許會附和的點頭,但那不代表該男生就是“媽寶”。

②:孝順型

會在結婚之後依舊願意經常和母親交流溝通的,不一定是“媽寶”。而是為了瞭解父母婚姻和生活的狀態。

如果父母離異,母親始終沒有再嫁,一直辛苦拉扯兒子長大,或者雖然父母婚姻尚存,但父親對母親特別不好,經常喝酒打罵母親,這就會激起男生對母親的感恩和保護欲。

這絕對不是“媽寶”,而是實實在在的孝順。

③:體貼型

很多母親會在兒子結婚之後有一定程度的失落,尤其獨生子女更甚。

兒子感受到母親的這種心態變化,用經常溝通的方式去緩和母親的情緒變化,用實際行動去拉進和母親的關係。

那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告訴母親了。有選擇性的,或者說報喜不報憂的,多和母親談談自己身上發生的事,自己的工作如何,和妻子的生活狀態,感情的甜蜜等等,就會慢慢的讓母親從失落的狀態中走出來,還會漸漸的感受到兒子的成長和成熟,從而當下擔憂和顧慮。

這類男生,你能說他是“媽寶”嗎?

很明顯不能,這是有失偏頗了,女生們可以經常和丈夫一起去看望婆婆,如果他們不介意,你也可以旁聽,如果不願意也沒關係,不用心存芥蒂。

畢竟和父母說心裡話,是跟和妻子談心不一樣的,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孩子,哪怕他已經四十歲,在妻子面前就不行,要端著,要維持一家之主的堅強和剛毅。

這一點需要理解。

所以,結婚之後仍會把很多事和母親說的男生,不該直接臆斷他就是“媽寶男”,太過武斷,多瞭解之後他們談話的目的和初衷非常重要。

萬一該男生真的是“媽寶”怎麼辦?

突破口其實就是在“母親”身上,試著和該“母親”溝通,表明他已經成家立室的事實,說明他將來要獨立支撐家庭,照顧妻兒的重擔,過份的介入兒子的婚姻和生活,不是幫他,而是害他,畢竟父母總有離開的一天,如果現在不願意放手,將來兒子會承受更加殘酷的現實。

倒不如趁著兒子還年輕,多經歷,多思考,獨立的面對是非對錯,父母最該做的,只是在兒子人生道路上迷失的時候,點撥一二。

—END—


一本情感簿


缺泛自信心,難已擔當,沒有人生規化蘭圖。

遇事推委,沒有十足的耐心度。

如果男人一直這樣,說明了自私自利的人。

敢做敢當,錯了可以改正,這就是勇氣可嘉。

同樣的道理,對方的人品也極其重要。要不如何百頭到老呢?


呂官發


這樣的男人不一定是壞男人,甚至還不能把他當作男人,他只是一個沒有長大、尚未成熟的小男孩兒!

無論他的年齡多大、也不管他有多麼健壯的體魄,心智不成熟就當不起"男人"這兩個字,他只能算是個男性,或者說小男孩兒!

男人這個稱呼意味著擔當。在單位要成為骨幹,敢做敢為、建功立業。在家庭,要能夠上孝父母、下護妻兒。無論是單位還是家庭,你都應該是主心骨、頂樑柱,才配得上“男人”這個鐵骨錚錚的稱謂!

男人這個稱呼意味著責任。先不說你要成就什麼豐功偉業,單就家庭來說,父母安康、妻兒幸福、全家和諧就是一個男人應有的責任。幾千年來,有許多難處的關係,而"婆媳關係”始終是這些難處的關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個男人對於調和、處理、維繫良好的婆媳關係,處於至關重要的位置,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會處理這種關係的人,必然是在母親面前誇妻子、在妻子面前誇母親,真有了矛盾主動背黑鍋、擔責任。而決不會偏向一方、打擊一方,這無異於挑撥離間、火上澆油!

一個把什麼事情都告訴母親的結了婚的男人,對母親來說,增加她的煩惱和憂慮,是為不孝;跟妻子離心離德,是為對婚姻不忠;弄得家庭失和、婆媳生怨,是為不智;不能把自己的小家庭經營好,是為無能。

一個不孝、不忠、不智又無能的人,怎麼擔得起“男人”這個重如泰山的稱謂!


老谷聊天


一個成年人得有自己的形為準則,獨立思考能力,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

都成家立業了,還沒有自己的世界觀,啥事都還要問媽,肯定是個媽寶男。

說好聽點,叫尊重孝順母親。難聽點,此男智力欠奉,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這種情況的男人,多半是單親家庭媽媽帶大的孩子。鑑定完畢。


巴山童姥


有點寶媽男的感覺吧,希望他不是真正的寶媽男。

寶媽男就是指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以媽媽是對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的成年男人,在精神上卻跟個小孩子一樣處處都聽母親的指揮,做母親的乖寶寶,不容易實現自己精神上的真正獨立。


像這種人吧,你就感覺他媽比你重要多了,沒有獨立自主性,什麼都聽他媽的,他媽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可能他媽讓他找個男朋友他都答應,就這樣,總之你很無語。


離家音樂


媽寶男!這樣的男人一般都沒有主見!但是如果老婆能收服他,他也會變成護妻狂魔。這樣的男人一般比較細膩,會體貼人。





雅韻樂妍


遇到這種事先不要評價男人是什麼樣的人了,先看婆婆怎麼樣吧,如果婆婆容易挑起事端 偏袒兒子 趕快離婚吧 如果好婆婆的話 無所謂的 我媳婦跟我媽什麼話都說 就跟跟自己媽一樣 也開玩笑 家庭穩定因素跟多的


黑衣人小濤


說明他和他媽媽關係比較親密。如果婆婆明事理,其實挺好的,作為女性,她會開導兒子,如果婆婆控制慾強,那就完犢子了……沒完沒了的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